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先走、我来殿后。”
“好!”
到这这个地步,就连郑和都对这个命令很是放心了,便冲到前面引着大家朝燕军大营飞驰而去,朱棣转到队尾以掩护他们。
就在此时,身后也传来马蹄之声,接着、盛庸的声音随之而响,
“燕王殿下!你既然有如此豪情胆识,又缘何一定要做朝中叛臣、国之反王?!”
此言一出,不止是朱棣与南军众将士,连盛庸本人自己都为之震动了一下,可以说,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屡次捉对方不住、而发泄的愤恨,倒不如说正是出于他自己内心中迷惘的本意。
其实、做为军旅中人,基本上很少有人不对燕王的累累战功抱有敬意,觉得他率军保卫北疆、保卫国土,是大明的英雄与功臣,甚至是所有将士们的偶像。可哪里想得到、如今竟然要和这位“偶像”作战,而这位英雄也一下子变成了“反王”。
听了这番问话,朱棣奔跑的速度放慢了下来,渐渐地越来越慢,最后竟然勒住马匹、转回身在离着正在对他紧追不舍的南军不远处停了下来,盛庸一见连忙也摆手、让手下那千余名骑兵停住了脚步。
只见朱棣看了他一眼道,
“盛庸,你来问孤王缘何要做叛臣、做反王,你以为这都是孤王愿意做的么?孤王倒想问问黄子澄、齐泰他们,缘何一定要让皇上来抓捕孤王!我本是先皇之子、当今皇上亲叔叔,都是至亲骨肉,而那两个佞臣竟然挑拨离间我们叔侄,让我们骨肉相残!孤王若不被逼着起兵靖难,难道要象其他几位亲王一样被囚禁、被逼死不成?!如果你有机会上表奏请皇上之时,不妨替我转告一下,他的四叔非常愿意在正常的情况下、面对面地与皇上好好地谈上一谈!”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勇者必胜
殿下,”
盛庸忽然发现自己在无意之中、给了燕王一次向南军将士展开攻心之战的机会,连忙打断他的话道,
“无论如何、与朝庭刀兵相向,都是反叛之举,请恕末将绝对不会认同!”
“那好啊,”
朱棣冷笑了一下道,
“你我只好在战场上相见了!请大将军还是带人回去吧,稍事休息后、我们两军就要再战,孤王就此别过!”
说完、拨转了马头,眨眼之间已经一路绝尘、飞奔向了遥遥可见的燕军大营……
回到大营中,最先看到的就是集中在中军大帐中的、满营众将们焦急的脸,而高煦和高燧也在,一见他、高燧便几步跑了过来,
“爹啊,您总算是回来啦,要不是刚才三保及时赶回来,我们都打算发兵去和南军拼命了呢!”
“为什么呢?”
朱棣好象是没事人儿似的反问道,
“我不是说了、让大家好好的休息,等我回来么?”
“可是这都一夜了不是么?”
高煦也又急又恼地道,
“您这彻夜未归,说是去追击敌军,可一去就是这么久!孩儿刚才还在说爹该不是一直追到南京去了吧,再不就是被人家给逮到了,您再不回来、孩儿就带兵去南军大营将您给抢回来了!”
“放心吧,”
朱棣笑着拍了拍两个儿子的肩头道,
“如果孤王真的被盛庸给抓住了的话,他们肯定会连夜班师回京请功去了,还会驻扎在对面等着你们去打么?”
说罢,又瞧了瞧众位将领道,
“各位,本王在这一夜深入他们营中探察了一下,虽然看起来好象人数多于我们,可大多数战斗力都弱得很,所以细算起来、最多与我军也就是实力相当,甚至是要略逊一些。本王已经决定、胜败就在今日这一役,就算是不能一举歼灭南军,也要让他们再没有抵抗的信心!”
“殿下,您是说您深入了南军营中?”
听了他的话,丘福一脸的难以置信地瞧着他问道。
朱棣微笑依然、满面轻松,
“是啊,我们一行十四骑就在他们大营中露宿一夜呢,不信你们可以问三保嘛。”
“我的天呐,殿下您这样也真是太乱来了!”
连朱能都无法保持淡定了,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高煦小声对高燧道,
“怎么样,二哥我对你说我们的父王要是疯起来、谁都比不了,你当时还不信,这回总该相信了吧。”
“爹还是没有二哥你疯……”
高燧不满地反驳着。
朱棣自然听到两个儿子的对话,便接过话茬儿道,
“没错儿,本王是疯过,可那是被朝中奸佞小人给逼疯的。如今我看得很清楚,南军绝对不是我们的对手!好了,本王既然已经回来了、大家就放心吧,一会儿让伙头军将早饭送到这里来,各位就和本王一块儿吃好了。唉,昨晚我就没有吃饭,真的快要饿死了。”
见他时而肃穆庄重、时而又露出一副孩子气,那不断变化的表情,令众将们真是有些哭笑不得,可无论如何、见主公完好无损地回来了,大家的内心便也算是安稳了许多,只等着开饭了。
吃过了早饭,朱棣传下令去,全军亮队于东北方向。
深知今日一战非常关键,若再没有什么明显的进展、将对全军士气很是不利,所以、在出营之前,朱棣还特意告诉诸位将领“两军相当、勇者必胜”。此时是辰时初,三军将士已经在阵前排好阵势。
而盛庸也想到对方会提前出阵,所以在追击燕王不了了之、回到大营后,便同样命令全军即刻吃早饭,之后准备迎敌。
然而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和最开始刚刚以大将军身份和燕军对阵时相比,已经产生了很微妙的变化。在李景隆手下做部将时,盛庸真的有一种先皇的那位四皇子、简直就是无法战胜的感觉,在那个人的眼中、你丝毫看不到任何迷茫。但后来在济南与铁铉共同御敌后,才知道这位传说中的“北境战神”燕王殿下毕竟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乐、同时也有其弱点。
后来、成了大将军,自己开始独自面对他,数次交锋后,便产生就要将其擒获的感觉,可以说近在咫尺、甚至是唾手可得之即,却屡屡让其成功地脱险,这也令盛庸恼火不已,恨那个人是如此的狡诈多端。然而就在刚才,自己率数千余骑兵追赶,燕王竟然敢单枪匹马一个人地停了下来、面对敌方这么多人。
盛庸承认在那一刻、自己已经彻底地被他打败了。试想、谁会有如此胆量,竟然敢一个人面对近千人,就算是有皇上的“禁杀令”,可俗话说的好、刀剑无眼,在战场上谁又敢保证这十余万人中没有一个愣头青、或者是有人慌乱之中误伤到他。更何况朱棣本是燕军统帅、全军的灵魂,本身又是皇子贵胄,竟然每次都能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而此时就在向自家大营回撤的途中,居然还能够停下来、从容自若的侃侃而谈……
看来我是无法打败他的——
从心里发出这样的叹息,盛庸早已打定了主意,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吧,只要是能守住自己这一处阵地,不至于象李景隆败的那样的惨,便无愧于朝庭委以的重任了。
做出此决定后,盛庸即刻派人向驻守在真定的平安、吴杰传令,让他二人立刻出兵配合作战,而自己这边采取严密防守的阵型,反正南军这边人数多,只要将所有能用上的手段全都用上,看他朱棣又有什么办法。
双方人马怀着不同的心情列开了阵势,由于燕军先在东北方向列阵,南军只得别无选择地列阵于西南。
已经看出对方采取的是完全以防守为主的战术,朱棣这回也不再采用什么侧翼进攻了,命朱能、张武各带一路人马,分别从左右两翼出击,自己亲自率三千轻骑从中路出击,三个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
而盛庸此时是以不变应万变,牢牢地踞守住自己的阵地,双方人马就这样展开了正面冲突。燕军、南军混战在一处,飞矢如雨、喊杀震天。
………………………………
第四百七十二章 乘风御敌
对盛庸来说,对付左右两翼的燕军人马可以就单纯的以防守为主,靠人数的优势顶住其进攻。可是麻烦的就是燕王亲率的这支从中路杀入的轻骑,首先不能伤到他,其次即使是没有皇上的“禁杀令”,这支队伍也是骁勇无比,所到之处无人可挡,给南军带来的伤亡也是最为严重的。而且观其行进的路线可知,朱棣的目的就是要将南军的防守来回扯动,从而造成缺口,所以一直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来回地冲杀着。
在高处观战的盛庸、略一思索,心道,惹不起还躲不起么?便传令下去,只要燕王所到之处,士卒便行后退,等他冲过去再行恢复阵型。别说、这一策略还真的很奏效,不但使南军减少了伤亡,而且开合之间进退有序,使朱棣的几番冲杀、几乎是没能产生什么效果。
就这样,双方人马你攻我守、你来我往,战得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盛庸是铁了心的以守为主,因为他清楚燕军远离北平作战,给养军需是有限的,而自己这边还有各州城府县可以提供,更何况还有真定的人马可以来支援,所以只要耗下去、不利的一方肯定是燕军。
而朱棣对此道理当然也是很清楚,也正因为如此才不肯轻易地放弃。另外、不知为什么,他总是觉得眼前的僵持局面只是暂时的,一定会有什么契机出现将其打破。所以一直咬着牙不肯退却,指挥全军就这样撕杀下去,这虽然取决于他对胜利所抱有的渴求与希望,更取决于他相信自己的将士们的战斗力,一定会击退南军。
事实上证明、燕王的坚持不懈还真的是正确的——
这场残酷忘我的大战一直持续到午后未时,猛然间、风云突变,一股强劲的东北风漫天席卷、尘埃蔽日,大风夹杂着砂石在这两军阵前飞扬着,打向了正在征战着的人们。
虽然双方人马同样都处于风中,可处于东北方向的燕军正是顺风,本来有些力竭的将士们借着风力、再次发起攻势,而南军士卒们可就惨了,本来就累得不行、现在又得顶着风沙,被打得眼睛都睁不开,连敌人的行动都无法看到、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更别提继续作战了。
朱棣一见这熟悉的场面,挥刀大呼、纵马前行,恰好此次又采取的三路进攻的战术,朱能、张武二人率左右两翼顺势横击,南军无力抵抗、顿时纷纷败逃,伤亡投降者有数万人。
见此情形,盛庸只得摇头叹息,自知败局已定、只得领着剩余的人马一直退回到了德州踞守、再也不肯出城应战,从此之后、几乎是无心与燕王对抗。
燕军大获全胜,可以说、经此一战,朝中最可倚仗的、最重要的将领与人马在此一役中被打得再无士气,自此无法再组织起有效的进攻了。
见自己终于取得了胜利,朱棣长长地松了口气的同时,更是感激大风第二次帮了大忙,传令全军打扫战场的同时,派出远近探报探知南军各处的动向,尤其是驻扎在真定的平安、吴杰所部。
很快便得到了消息,燕军取得胜利的时机不定期真的很及时。当时平安、吴杰二人因得到盛庸的命令,加之终于弄清楚了一直在其附近游走的那支燕军骑兵,不过只有数千人而已,自知是中了燕王的疑兵之计,便连忙引兵赶往夹河、准备与盛庸会合。可当他们已经赶到离着主战场还有八十里地左右时,得到了“大将军兵败、退守德州”的消息,只得再次返回了真定。
“还真的是好险,”
此时,坐在中军帐内、与诸位将领聊着天的朱棣,看过这一消息后、叹道,
“如果不是那阵大风及时地刮起来,恐怕战胜盛庸还要拖上一阵子,那样的话、平安他们赶到,可就真的不妙了。”
“可是、殿下您还是赢了、不是么,”
丘福笑着道,
“两次大战都有大风协助,这是老天爷在帮您,一定是因为殿下您才是真龙天子的缘故吧。”
“是啊、是啊……”
有他这一起头儿,其他众将也都笑着附和起来道。
看着这一双双望向自己、并放着光的眼睛,朱棣只是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事实上,他清楚地知道、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将士肯追随于自己,除了象张玉、朱能这几位实实在在忠心于他的老部下之外,很大的一部分是相信了他朱棣才是真龙天子、将来一定会登上皇位这一说法。虽然连他自己都不敢肯定这是真的,可这的的确确是用来服众、并拢络人心的好办法,所以即使不能以此来向大家许下什么诺言,却也不能加以否认,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