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燕风啸金陵-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你终于来了,老衲早已恭候多时了。”

    “大师?”

    略略地愣了一愣,朱棣转而苦笑道,

    “本王听说您身体不适、所以特意过来探望,不过看起来大师您的气色很不错,不象似有什么不适的样子哟。”

    “老衲自然是没有什么不适,只不过、主公你看起来倒是心事重重啊。”

    道衍倒了一杯茶推到他的面前道。

    朱棣将茶杯接在手中,心中有些气恼、这老和尚明显就是在明知故问嘛,顿了顿、才又道,

    “征战了这么久,一点儿成效都看不到,孤王岂能不心事重重呢。”

    “谁说一点儿成效没有啊,”

    道衍不急不缓地说道,

    “在老衲看来,主公自从起兵以来、成效可是很显著的哟。”

    “显著?孤王怎么没看出来?”

    朱棣又好气又好笑地道。

    道衍看了看他、又道,

    “主公今日既然来了,不妨就将战事的前后经过讲一讲、老衲想要听听如何呢?”

    “这倒是可以啊。”

    朱棣便将出兵以来双方征战的情形、简明扼要地讲了一遍。

    道衍听完之后、笑了笑道,

    “用兵这么长的时间,主公你已取得了不少的胜利,而且已经尽了全力了,既然尽了这么多的精力、却不能取得更多的领地,那还不如尽早的放弃比较好。”

    “大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听了他的这句话,朱棣当时愣了愣,转而又很是恼火地道,

    “放弃?孤王没记错的话、是大师你亲口对我说的,根本没有退路、更无法回头了!如今又说要放弃,莫非是想让我自缚家人、到应天请罪去吗?”

    “当然不是了,”

    道衍看着他真的是沉不住气了,不禁笑着摆了摆手道,

    “老衲只是让你放弃争夺那一城一邑的战斗,试想想,是争得城邑大呢、还是争得江山大?”

    “不争得那一城一邑,又怎么去争得江山呢?”

    朱棣听的莫名其妙、反问道。

    道衍笑了笑、从旁边取过一封书信道,

    “这是前不久、从京城的皇宫之中有人送来的,这上面说、京师之内兵力十分的空虚,若能乘虚而入、一战必将成功。老衲盘算了一下,近三年来,主公你在北平拔州克县,胜仗多于败仗,朝庭疲于应对、东西应战,调来大部分兵力防守,应天那里还能有多少兵力防守呢?所以此消息应该还是很可靠的。”

    “啊?”

    朱棣听得即好笑、又好气,

    “话虽如此,可我军如何去应天呢?不将盛庸、铁铉、平安他们这些人击败,又如何能从山东通过呢?”

    “主公此言差矣,前往应天的路、谁说一定就要拿下山东各处才行呢?老衲想说的正是不要去计较那些一城一邑的得失,疾趋京城、乘虚夺之!”

    说到此处,道衍猛然起身、做出一个直指向南的手势来。

    朱棣本来就是聪慧过人,听他这一番的分析之后,立刻恍然大悟、如同被人从睡梦中惊醒一般,连连点头,

    “是啊、是啊,多亏大师您的指点,不然孤王岂不是一直都纠结于这些不必要的烦恼之中。不过、大师您也真是的,有这么好的计策、为什么不早一点儿告诉我呢?何必劳心劳力,耗费那么多将士们的血汗。”

    “如果没有这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又何来现在京城之内的兵力空虚呢?”

    道衍笑着反问道,

    “所以说,主公您统帅全军多次的拼杀、并不是象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徒劳无功,而是成效显著啊。”

    “多谢大师,小王已经明白接下来要如何去做了。”

    朱棣非常高兴地道。

    从道衍那里回来的路上,见朱棣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郑和便笑道,

    “看来大师的身体已经好转了,没有什么大碍了是么?”

    “那老和尚本来就没什么事啊,”

    朱棣依然满面欣喜地道,

    “与其说是我去探望大师的病情、倒不如说是我让他为我治疗心病。”

    “这么说、是四爷您的心病已经被治好了?”

    郑和心领神会地道。

    朱棣用力点了点头,

    “可以这么说吧,大师给了我一剂良方,压在心底有一段日子了的这块心病、今天真的被他给治愈了。”


………………………………

第四百八十七章 烽火再起

    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了呢?”

    知道主公这是已有了新的用兵良策,郑和盘算着一定会再次用兵,便问道。

    朱棣却爽朗地一笑道,

    “先是让将士们好好地休息一个月,然后、等大家伙儿养足了精神,我们就再次起兵南下!不过、三保,我可要事先告诉你一声、这回才是真正的南下哟。”

    说完、朱棣狡黠地一笑,一抖缰绳、催动座骑加快了步伐,一路小跑地向燕王府而去。见他这副得意而又胸有成竹的样子,郑和的心这才算是真正的放了下来,不禁微微一笑、打马随后也跟了上去……

    一个月后,经过这一段时间的休整,全军将士重新集结。

    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朱棣亲自督促供给人员、将骑兵们的马匹换上新蹄铁及鞍辔,各营有缺失的物品、全部都要补齐,一切都要做到万无一失之后,才传令下去、全军开跋南下。

    经过十来天的行军,燕军来到了蠡县、并扎下大营,考虑到真定的平安、以及德州的盛庸得到消息,不会老老实实地等着,很有可能会出兵前来骚扰、并加以试探,朱棣特意找来了李远,让他带本部人马驻扎到藁城、以便同时监视这两处的动静。

    燕军再次起兵南下,这一消息很快便传入了京城。

    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孤单单地坐在乾清宫的朱允炆、早就没有了主张。

    自从将黄子澄、齐泰二人驱逐出京城之后,他就在也没有去过东阁那边,因为即使处于那个自己一向觉得熟悉的地方,此时也只能感觉到无尽的寒冷,反倒是乾清宫这边尚能带给他一丝丝的怀念。

    可这一丝丝的怀念、却是来自那个人的……

    “启禀皇上,驸马都尉梅殷、梅大人在宫外候旨求见。”

    内侍臣走了进来,小心谨慎地回道。

    就在刚刚结束的早朝上,针对北方战势再起这一议题,大臣们开始是一言不发,后来就是互相指责、互相否定,依然是没有个结果,要不是在皇爷爷面前发过誓言、要做一个勤政的君主,朱允炆真的不想再上早朝了,反正又得不出什么好的建议。

    不过,既然身为先皇指定的顾命大臣、梅殷能够此时来求见,应该是为了这件事而来,便道,

    “传他来见朕。”

    “传驸马都尉梅殷觐见——”

    内侍臣将口谕传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果然见梅殷走了进来,跪拜在地上、施过了君臣之礼。按辈份来讲、梅殷是朱允炆的姑父,也是位长辈,而且又是顾命大臣,所以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他还是很客气的,待他施过礼后、便让其起身,

    “姑父此时来见朕,可是有什么要说的么?”

    “回皇上,正是,”

    梅殷起身后、便道,

    “刚才在朝堂之上、臣本想就对皇上说,可当时实在是太吵杂了,根本没法说清楚。”

    “谁说不是呢,”

    朱允炆也叹了口气、道,

    “那么姑父是怎么看的呢?”

    “臣以为、北方战势又起,不必过于忧虑,”

    梅殷显得很是从容地答道,

    “河北、山东境内有盛庸、铁铉、平安他们在那里驻守,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虽然他们也几次败给燕王,但是总的来说、最终的防御还是很成功的。加上燕军兵力有限、物资也不象我们朝中这边能够征调的范围如此之广,北方那边相对的要匮乏许多,所以用兵也是难以持久,臣觉得陛下不必过于忧心。”

    “哦……”

    朱允炆听了这一番的分析,内心也稍微平静了不少,又道,

    “听你所奏的这些,朕甚是宽慰,只是如此相持不下也不是个办法。”

    “关于这点,陛下也不必急,”

    梅殷微微笑了笑道,

    “若真的能够相持下去的话,有利的自然是陛下您这边,因为您才是当今天子,而燕军那边毕竟是叛军,时间一久必然生乱。到那时、也许不必陛下您派兵将前去,他们燕军内部自己便会自消自灭也说不一定呢。”

    “是么?”

    这一说法、朱允炆还真是头一次听说,觉得新鲜的很,便追问道,

    “那么、在您看来,朕目前该做为重点的应该抓紧哪一方面呢?”

    “自然是前方将士的给养,”

    梅殷立刻恢复了一脸的郑重道,

    “如果粮草补给供应不上去,将是最不利于作战的,而且还有淮安府那里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也不能不加强防守。”

    “嗯,还是姑父考虑的周到,”

    朱允炆听的频频点头、又想了想道,

    “那么不妨这样吧,朕就命你为兵马总管、镇守淮安,同时执朕的诏书全权负责向各地调拨军需补给、及时地供前方将士。”

    “唔……既然陛下如此信任,臣定当全力以赴。”

    梅殷叩拜接旨,然后退下出宫、前往淮安赴任。

    送走了这位顾命大臣,朱允炆的内心稍稍的平静了一些,随即又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上次反间计没有成功后,被朱棣回来的张安、还真的鼓足勇气,将燕王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给复述了一遍,而朱允炆倒还真的被触动了内心,觉得这件事做的即过分又丢脸。挑拨着四叔家父子相残不说、还被人家给轻轻松松地便识破了,尤其是最后四叔说的那句“以后绝不会再和方孝孺做任何的商谈”,朱允炆竟然有些自责,为什么身为皇帝、却要将这些重大的事情都交给黄子澄他们这三人来做主呢?结果到最后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做的好。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就由自己来决定了,可能根本就不会搞成现在这个样子。

    想到这里,他的心思又落到了朱棣的身上,之后又联想起其他的叔叔们,那些人中不是逃回了京城、就是被就地囚禁……不、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十七叔宁王朱权,他已经投靠了四叔,另一个就是五叔周王朱橚,他如今还流放在云南蒙化……

    周王是四叔的同胞兄弟,不如、将他也迁回京城中吧。


………………………………

第四百八十八章 掠城而行

    其实这个举动、真的就是无意识的,朱允炆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做,他并不是象别人所猜测的那样,想以五叔来做为人质、要挟四叔,最后证明、他也根本没有这样做过,就只是单纯地做了这个决定。于是,不久后,周王朱橚便被人从云南带回到京城中、并和已经被囚禁了近三年的齐王朱榑关在了一起……

    而此时,北方的战火已经重新燃起,果然不出朱棣所料,真定和德州两边均派出人马来,从真定出动的平安部下的先锋营、直接被朱棣给击退。而德州来的是盛庸的部将葛进,统步骑兵共万人前来袭扰,正好被分哨在藁城的李远遇了个正着。

    李远虽非猛将、但绝对称得上是智将,见对方骑兵很是凶猛,便先假意做败状退过滹沱河。此时、河面早已冰封,那葛进见骑马从冰上过河甚是不便,随即将马匹暂时置于河这的林中,全军步行去追击。而李远正等着他这样做呢,早已分出一部分兵卒在其离开之后,将马匹全都给牵走、然后燕军返回与葛进重新作战。南军顿时大败,可当他们撤回河对面去时才发现连马都丢了,更是混乱不堪。

    此一战,李远不但杀敌数千、还带回了几千匹战马,令燕军士气高涨。

    形势大好,朱棣也不加耽搁,以薛禄为先锋,从馆陶渡河,连续夺取东阿、东平、汶上、沛县,于正月底、先锋营已经到达了徐州。

    这一下,南军这些将官们真的愣了,本以为燕军此次卷土重来,一定还会和他们交锋,甚至是决一死战,谁知竟然从这些老对手身边直接绕了过去,转眼间到了江苏境内。看来死守这一战术是绝对不行的了,人家又不来进攻,还有什么可守的,只好离开各自的驻地赶赴徐州增援。

    而燕军到了徐州略加休整,朱棣便再次撒出探报打探南军各地的动向。而众将也感觉到此出征、与前几次有所不同,均拭目以待地看燕王殿下接下来还会做何安排。

    不久,得知了何福、平安、陈晖等人率真定守军进兵济宁,而盛庸进兵淮上,看起来完全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