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得知了何福、平安、陈晖等人率真定守军进兵济宁,而盛庸进兵淮上,看起来完全就是一副几路夹击的架势。朱棣立刻在中军帐中召集了众将。
“各位,如今我军已将盛庸他们甩在了身后,形成让这些人不得不出兵的状态。”
边瞧着地势图,朱棣边道。而众将仍旧没有弄清他此次采取的策略,均没有做声、只等着燕王继续说下去。
静了好一会儿,朱棣才转过身、看了看大家,
“现在孤王需要两支人马去做两件事,有谁愿意去呢?”
“殿下,不知您这是要做什么啊?”
薛禄实在是沉不住气了、终于问了出来,众将也纷纷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朱棣。
见大家都是这副不解的样子,朱棣笑了笑,道,
“孤王想派一支人马趁着盛庸、平安他们的合围尚未形成,去袭击南军的粮草道路,让他们不得不慢下来;而另一支人马专门对付徐州的出战军队,而其余的人马要原地休息,准备接下来的疾速行军。当然了,出动的这两路队伍就要辛苦一些了,不知道谁愿意去呢?”
“殿下,袭击粮饷道路这件事情、还是交给未将来办吧。”
刚刚说完,李远便主动请缨、要求要前往那里。
朱棣对他还是非常的放心,便点了点头道,
“好吧,这个任务就交给你好了,不过记得、能够袭击成功自然是好,如果不能成功也不必勉强,只要能起到牵制那几路南军援兵即可,听清楚了么?”
“末将知道了。”
李远答应着、引着本部人马前去按朱棣安排的去做了。
见第一支令已经分派了下去,立刻有几员大将都要争取这、去对付徐州的人马的这支大令,经过权衡,朱棣将这个任务依然交给了薛禄,令他前去迎战徐州的主动进攻。
经过两路分兵、同时出马,此一战获得了全面胜利,就在薛禄击退徐州企图前来偷袭的南军之时,李远那边也成功地拖延了前来驰援的几路援军,尤其是盛庸统领的那路人马,明显的放慢了速度,并前往济南与铁铉取得联系、并商议对策去了。
而燕军这边重新集结后,徐州的守将紧紧地关闭了城门、坚守不出,大概是认为只要能守住这座城池,拖延到援军起来、那时燕军首尾难顾,自然就有取胜的可能。
其实不止是徐州的守将,就连盛庸、平安、何福他们这些将领也怀有这种想法,觉得徐州城池坚固、燕军兵力不足,向来都不利于攻城夺寨,所以守一段时间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他们全都想错了,朱棣这回根本就没有去浪费精力与时间、去夺取什么徐州,见对方坚守不出后,立刻率领全军继续挥师南下,不久便来到了宿州。当南军将士们还没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时,燕军再次南下,迅速地到达了涡河。
这一下盛庸、平安他们终于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原来燕王的目的是直指京师应天府。
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这么多将领、率领着十几万的南军,驻扎在北平通往京城的要道之上,却被朱棣率领的燕军轻掠而过,如此飞快地到达了安徽地界,这当然是不能不管得了。
驻扎在济宁的平安最先开始行动起来、随后跟着燕军追击上来。
而此时,朱棣所率领的燕军已经抵达了涡河。这一种轻骑快马、马不停蹄地直接南下,手下的部将们也都已经开始明白了、自家殿下此番出征的战略方法了,更明白了他的最终目的。
一路南下,燕军队伍全军几乎一直处于行军状态之下,而此时、朱棣却传令下去,所有将士就地休息,然后和众将集中在中军帐内、开始这议事。
“殿下,您是打算抛开其他驻守的南军将领,直接进攻京师是么?
部将郑亨率先问道。
朱棣点了点头道,
“不错,孤王正是这样打算的。前不久,我得到从京城中传来的消息,说如今经过几次征战,朝中已没有兵力可以调配的了,也就是说、京城之内十分的空虚,我军能到达那那、定可获胜。所以本王才决定不与盛庸他们做过多的纠缠,直接挥师南下、直逼京城。”
………………………………
第四百八十九章 再遇故人
哦,原来是这样……”
众将听了、纷纷地点着头,可也能看得出,有些人对此策略还是怀有疑虑。
朱棣也不管他们是否信服、接着道,
“但是、虽然说是一鼓作气直接南下,但适当的也要抓住机会、给被我军甩在身后的的那些南军一点儿利害看看,免得他们以为我们只是在前面一个劲儿的狂奔。刚才得到探报说,平安已经追了上来,所以孤王打算在淝水边上打他个措手不及。”
“平安?!”
首先薛禄第一个就跳了起来,因为他曾经被平安生擒过,虽然转而又逃了回来、可心里这口恶气却一直难以平复,听说现在是他率先追来了,连忙请令道,
“殿下,让我去吧!”
“哦,当然,”
见手下部将对迎击平安如此的感兴趣,朱棣心中就更加有底了,笑了笑道,
“此一战要打得他不敢再来追才好,所以孤王准备和大家一起出战,将平安从哪里来、就打回哪里去。”
“是!”
听了他的这番话,所有部将们都非常高兴,异口同声地答道。
当下,朱棣让朱能、丘福二人统本部人马掠后阵,同时防备南边各处南军的动向,令白义、王真、刘江三人各引百余骑继续诱敌,自己亲率大部分步骑兵在淝水边设下了埋伏,只等平安的追兵赶到。
且说平安还真的没想到燕王会给他来这一招“回马枪”,他自认为已经很熟悉对方的作战方式,如果快起来迅疾如风,能够追得上他就已经很不错了,哪里想到追着追着、突然一声炮响,燕军伏兵四起、将他的人马围困在当中,随即先锋大将便被斩杀。
难道自己是上了燕王的诱敌之计了,对方本就是这么打算的——
平安的脑海中立刻跳出这一想法,意识到朱棣是因为见南军这边都以防守为主,才使出了这么一招,引他们主动出击,心中暗道不好,自己已经中了对方的计了。有了这个印象、平安也不再做它想,立即传令全军后撤,几乎不再做更多的反击、便调转头去又往回跑,一口气跑到了宿州、才算做罢。
虽然这一仗胜了对方,可负责诱敌的三员大将中的王真、因为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为了不被对方俘获,当场拔剑自刎,这也让朱棣心情再次沉重,更加坚定了一定要打到京城去的想法。
接下来的战势便是南下的同时,寻机反击已经被甩在北边的南军,断了徐州的粮道、击退了铁铉的来袭,之后全军到达了睢水的小河附近,开始搭建浮桥、做渡河的准备。
如果燕军成功的渡过河去,那么离着中都凤阳便已经只有三百多里地,可以说就快打到京城的大门口了,那些南军将领们绝对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朱棣自然也明白这一点,知道这回如果再度交锋的话,肯定面对的是一场苦战,只是燕军一次次的险中求胜、辛辛苦苦的一路走来,早已将苦战视做平常。
果然、就在浮桥就要建成之时,平安率军再次杀到,分两翼发起了攻势,双方竟然围绕着争夺这座浮桥展开了激战。双方苦战、却始终相持不下,燕军虽然斩杀不少南军将士,可自己这边又折了大将陈文,朱棣令全军暂时撤到河的北岸。而平安带着南军、驻守在河的南岸,大概是觉得这样的布防、至少会防住通往凤阳的路吧。
就这样隔河对峙、交战,几日后,南军渐渐支撑不住了,因为他们的粮草实在是有限,已经所剩无几,平安只好准备将全军后撤。
而朱棣早已得到有关的线报,计算着也该差不多到时候了,便派出暗探密切注意南军的动向,还真的得到了南军移动的消息,立刻做好了进攻的布署。
自从再折王真、陈文这两员大将,朱棣已经决定不再让其他部将为先锋,又恢复到从前的那种每次均由自己来担当的状态。留下丘福、郑亨二人统数千人留在河岸,造成燕军依然驻扎在原地的假象,自己率领全军,在天黑后悄悄渡过河去。
南军此时正在后撤,竟丝毫没有发觉燕军已经从背后杀到,等朱棣率军冲向他们之时,平安只好重新整队仓促应战,一下子陷入了被动之中,开始截截败退。
眼见得胜利已经到手,朱棣本想传令全军发起最后的冲击,可就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从燕军队伍后面、杀来一队约有万人左右的南军,而且看起来毫无疲惫之态、战斗力也是极强。
这怎么可能,按各路的探报所说、其他几路南军还都离着很远,均没有赶来增援的迹象——
心里带着十分的惊讶,朱棣分兵回转来迎击身后的对方援军,可当他一见到对方那好象是故意亮给他看的旗号时,脑袋里顿时“嗡”的一声,因为对方主将正是自己唯一不想遇见的、也是他最不想在战场上碰到的人,左军都督徐辉祖。
其实不止是朱棣、连徐辉祖自己也没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又碰到了自己的妹夫,并且还短兵相接地交了手。
因为朝中一直有一部分人、因为徐辉祖的特殊身份而对他有所忌惮,甚至是猜疑,所以、虽然有人记得这位名将,可始终不建议将主帅的权力交给他。此次燕王再次起兵南下后,因为山东看上去兵力薄弱,朱允炆曾一度让徐辉祖统兵三万、去支援山东,可谁知朱棣根本没从那边走,见没起什么作用、只得又将其调回京城。
就在返回京城的路上,朝庭得知平安所部粮草缺乏的十分严重,便在梅殷的督促下、筹集了部分粮草给养,让徐辉祖负责直接运送而来,偏巧赶在了这个时候到了。
对于朱棣的战术打法,徐辉祖比平安还要熟悉,毕竟他们两个人曾一起搭档过很长一段时间。见此情形、立刻让副将带两万人保护好粮草车辆,自己统一万人从后杀向了燕军,以解平安之围。
见前来增援的人竟然是徐辉祖,朱棣不知是什么心情,立即率领全军收兵回营。就在朱棣率军撤下来之后,徐辉祖与平安合兵一处、退守到了灵璧城西南的齐眉山附近、扎下了大营。
天光渐亮之时,经过后半夜休整的燕军到达了南岸。虽然这算是将小河拿了下来,但燕军大营中的众将们几乎都知道了、对面多了个徐辉祖这样的劲敌。
………………………………
第四百九十章 遭受挫折
每个身为武将的人,对徐家人的敬佩程度、不亚于对燕王,更何况大家还记得上次、就在大败李景隆之后的追击过程中,当看到徐辉祖出现在面前时,燕王二话不说地便将全军退了下来。而现在、这位魏国公再次拦在了前方道路上,有些将领的心中已经开始产生了疑问。
对于这点,朱棣自然很清楚。但是此时已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不是继续前进、打到应天府去,就是功亏一篑、从此一蹶不振,所以无论挡在前面的人是谁,他都要咬着牙与对方决一死战。
不过,虽然奋力一搏是必要的,但靠谋略取胜、更是朱棣的特点之一,所以在另一个方面,他也进行了安排,并吩咐丘福、郑亨多加打探着。
一切都准备好了,朱棣率领燕军将士赶往齐眉山、与以徐辉祖和平安为主将的南军展开了激烈的交锋。
这场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双方混战在一处十分的胶着,而就在此时、何福率领南军的援军赶到了。燕军陷入了被动,大将李斌阵亡,朱棣一见知道不能再造成伤亡,便率全军撤了下来。而徐辉祖也没有再追杀,见燕军退了、便也下令退却,这场著名的战役就这样结束了……
是夜,朱棣难以入眠,本来这些年来他就思虑过重,虽然经过道衍及其他郎中为其调理过身体,可内心的忧愁却无法调治,加上近几天连连痛失三员大将,几乎让朱棣的心情沉重得难以抑制。
左思右想、依然安不下心来,只得起身走到帐外、望着黑漆漆的夜空。此时已是盛夏,即使是在这深夜中、周围的空气里依然充满了闷热潮湿,令人根本无法舒解心绪,朱棣的心情更加的烦躁了。
“主公,还是早些休息吧。”
身后传来郑和关切的声音。
朱棣愣了愣,回过头看向了他,忽然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
“你听、今晚大营中好安静啊……”
“什、什么?”
一下子没能明白自家主人的意思,郑和也愣了愣。
朱棣苦笑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