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送我上青云-第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原本是想着直接去都护府呜冤的,可是有位秀才告诉他,这种事情,都护府不一定管,最好是去知府那里鸣冤,还好心地给他写了状子。

    也是赶巧了,今日柳承恩和赵震二人过来与定西知府商议水渠一事,便这么给遇上了。

    真地是赶巧了吗?

    不全是!

    柳承恩安排人去查杨家之事,自然而然地也便查到了这位汉子身上。

    明明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如今看上去竟然已经头发花白,显然是受了极大的打击。

    想到了水渠上的种种不顺,柳承恩也只好安排了这么一出,然后给百姓们一个可以状告杨家的机会,当然,更是一种可以状告杨家的胆量!

    毕竟,民告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知府不想管,毕竟杨家还有一个左侍郎的女婿呢,而且人家是谢家人,自己若是得罪了杨家,只怕前途渺茫了。

    可若是不管……

    知府看看一旁阴恻恻的大都护,这胆都要吓碎了!



第691章 杨家人的慌乱



既然告了,那知府就得接。

    接下来,这案子就得审。

    于是,杨家老太爷的寿辰前一日,他的二儿子就被人给送到了知府衙门里。

    这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说不大,那是因为这里面没有杨县令直接欺压百姓的证据,说句不好听的,只要将涉事的几个人都交出来,那也就算是结案了。

    至于杨县令本人,最多就是一个教导不严之责,丢了头上的乌纱帽而已。

    没有直接证据,那么杨县令就不会被治罪,更不会坐牢。

    可若是说不小,那也的确是不算小。

    毕竟,杨家的嫡孙惹出来的祸事,而且还是在杨老爷子寿辰的前一日惊动了官府,这可不是拿银子就能摆平的事儿。

    因为大都护和柳长史二人可都在这里呢。

    最要紧的是,这位柳长史的肩上还担着一份儿体察民情的责任呢。

    当初柳承恩被下旨调往安西都护府时,皇上就在旨意中特意强调了,这三府四州,都是柳承恩体察民情的重点,更是让他关心民生,解决老百姓的粮食问题。

    如今事情闹成这样,知府大人只觉得自己就是被架在了炉子上烤,别提多难受了。

    杨二的儿子年岁不大,可是花花公子一个,为人风流的很!

    听说被知府差人去拿人问话之时,这位小公子还在当地的一个妓馆里头泡着呢。

    杨家的消息比较快,老太爷和老太太一听亲孙子要被锁拿问话,这自然是急得不得了。

    “你说,要不给老大去封信?”

    老太爷一脸不耐烦,“老大又不在这里当差,再说等咱们的信到了,估计这边案子都审完了。”

    老太太一脸愁容,“那你说怎么办?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咱们的宝贝孙子被人算计吧!”

    老太爷皱眉,在屋里来回地踱着步,想着事情到了这一步到底是否还能保住孙子。

    “咱们的孙子也不止这一个,总是要先保儿子的。若是儿子保不住了,你觉得其它的小辈们能落个好?”

    这话倒是说到了正点上。

    可是老太太在感情上接受不了。

    在她看来,他们杨家在定西府不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那也是差不多的。

    什么时候一个小小的乞丐货,也能告到他们杨家人的头上了?

    “要说这件事情现在的确是不好办,咱们也不要轻举妄动。大都护和柳长史都在知府衙门呢,咱们的动作要是太大,只怕反而给自己惹来麻烦。先看看,若是对方拿不出实证来,那最多咱们就是让人推出一个替死鬼便罢。”

    老太太一听,心里头立马觉得稳了一些。

    “对对对,快,来人,将管家叫来。”

    两人已经开始琢磨着,要将哪几个人推出来做替死鬼了。

    而另一边,知府则是在犹豫着要不要开棺验尸。

    那姑娘的尸体在事后被她父亲给寻了回去,只是听说找到的时候,那尸骨都已经是残缺不全了。

    若是如此,那这验尸的意义何在?

    知府有人拖延时间,好给杨县令一些抹除痕迹的机会。

    可是大都护不懂审案,柳承恩却是懂得的。

    要知道,他可是曾做过北安州的知州的。

    “刘知府做事,倒是让本官疑问颇多。按理来说,你做了几年的知府了,不该如此轻易犯错吧。”

    一句话,给刘知府定了性。

    刘知府擦了把汗,也知道今日之事,只怕是不能善了。

    而且若是一着不慎,极有可能把自己给搭进去。

    “大人说的是,下官一时糊涂了,即刻便差人去办。”

    赵震虽然一直没吭声,可是经柳承恩一提醒,倒也意识到了不对。

    “来人,自都护府点一百精兵,跟着知府衙门的人一起去,记住,县衙里头的一草一木,都不得随意挪动。”

    “是,大都护。”

    刘知府一听,脸都白了。

    这是表明了要为那个苦主做主了。

    心底叹气,还是按规矩一一吩咐。

    另一边,杨家的人也都动了起来。

    “哼,不过是一个贱民,竟然还敢告官,如今咱们的人都派出去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空口判案!”

    杨老太太喝了口茶,想到刚刚老太爷的种种吩咐,更觉得自己的儿孙稳了。

    没有证据,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成!

    “回太爷,太夫人,小的刚刚从府衙回来,刘知府那里才刚派人出城,比咱们的人晚了一刻钟呢,而且瞧着他们府衙的人有心磨蹭,看来捕头那里也是念着跟三爷的情谊的。”

    杨老太太更高兴了。

    他们的人先到,这动作自然就会快上许多。

    有什么痕迹,也都抹除地差不多了,等到府衙的人去了,什么也查不到,那还有何话说?

    “好好好,也不枉我们这几年与刘知府的交好,他是个会做人的。”

    老太爷则是回头狠狠地瞪了她一眼,“乱说什么!人家那可是四品朝廷命官,也是你能随意挂在嘴边儿上的?你别忘了,你自己只是一个民妇,见到官老爷还是要下跪的!”

    儿子现在五品的知州,去年才刚刚给正妻请封了诰命,想要给老太太请诰命,那就得等着再升官了。

    老太太心有不甘,可是也知道大儿媳人家家世不一般,大儿子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还是多亏了岳家的扶持,所以,老太太也只能是干看着大儿媳得了诰命。

    如今被老太爷这么拎出来一说,她心里头别提有多不得劲儿了。

    “太爷,都护府也调派了人手过去,三爷没有被选中,不过三爷刚刚让人捎信回来,说是给了自己几个交好的兄弟好处,他们也答应帮忙遮掩一二。”

    “好,你速去让人回了三爷,让他先安心当差,越是这种时候,越是不能乱了。”

    “是,太爷。”

    老太太心里头虽然有些不舒服,可是想着这方方面面都打点到了,儿子和孙子应该都不会有事。

    大不了,就是走一下过场,只是明日就是太爷的寿辰了,也不知今日是否能有一个论断。

    杨县令正在县衙里看着帐簿,杨家来人将事情一说,立马就差人去找那个不争气的儿子。

    结果还是晚了一步!



第692章 事情闹大了



杨小公子在一家妓馆里被人寻到,然后直接就衣衫不整地带到了府城。

    而杨县令则是紧跟其后,生怕去晚了,自己儿子要被人给砍了脑袋。

    事情的发展,就好像是如了杨家人的意一般,杨县令父子二人顺利脱罪。

    被推出来顶包的,是杨小公子身边的两个小厮。

    苦主不干,连连叫着冤。

    到了这一步,在外头围着看的百姓们心里难免都有几分吹嘘。

    女儿自尽,妻子被打后致病死,这一连串的打击,的确是能将人的精神和身体人摧毁。

    刘知府也知道这件案子不能轻易结案,最后也只能是暂时收监,压后再审。

    至于杨家小公子,虽然是暂时没有证据被指证,可是刘知府也不是傻的,还是暂且将人给关进了牢房。

    这样的做法,好歹是让苦主看到了希望。

    杨二浑浑噩噩地出了府衙,只觉得这一切都太不真实了。

    杨三在外头看到他,直接把人架上马车,回府了。

    事到如今,哪里还有心思办什么宴会!

    得赶紧想法子把孙子给捞出来才是正经。

    “事情不太好办,当时大都护和柳长史二人都在,若是刘知府就此遮掩过去,只怕上峰会怪罪。”

    “阿娘,刘知府已经拖延了时辰,也算是对咱们有恩了。有上头的两位盯着,给他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做地太明显了。”

    杨家众人皆是愁眉不展。

    而彼时,知府衙门里,也是同样愁云惨淡。

    刘知府已经是今晚不知道多少次的叹气了。

    一旁的刘夫人都看不下去了。

    “老爷这是在为了白天的案子发愁?”

    杨家小公子以及杨二爷被告的消息,早就传遍了整个府城,哪里还有人不知道?

    刘知府拧眉,“这杨家是不好得罪的,咱们不是本地人,而杨家在这里势大,又盘踞多年,若是真地一着不慎,只怕是要对咱们也下绊子了。”

    “老爷就只是担心这个?”

    刘夫人不以为意道:“那杨家也并非是什么世家,你这么怕他们做甚?再说了,杨家如今也不过就是只出了一个五品的知州,多大的能耐?您好歹也是四品朝廷命官呢,怕他们做甚!”

    “你懂什么?杨家与谢家可是姻亲,那杨家小姐可是嫁给了谢侍郎。如今人在吏部,将来咱们回京调任,是补京缺还是继续外放,那不都是吏部一句话的事儿?”

    刘夫人眼睛眨了眨,“老爷,不过就是一个左侍郎,有何所惧?再说了,吏部的事情,也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咱们又没有恶意地针对杨家,是杨家人自己不争气惹上了人命官司,难不成您还想着包庇他们不成?”

    刘知府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他当然不想包庇,可问题是他现在想不出万全之策呀。

    若是自己真地被谢侍郎记恨上了,那往后不还是有麻烦?

    再说了,谢侍郎是京官儿,是有资格上早朝的,万一到时候人家一折子直接把自己给参了,那他找谁说理去!

    刘夫人看他仍然一副愁容,便又道:“老爷,要妾身说,您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就按证据来。就算是得罪了杨家,将来谢侍郎怪罪下来,咱们头上还有大都护和柳长史顶着呢,您怕什么!”

    刘知府眼睛一亮,倒是这么个理儿。

    “有道理!只是……”

    “老爷,其实这事您就按正常的案子来判,有证据,那这杨家小公子就得抵命,没有什么可商量的。今儿的经过,妾身也听说了,推出两个替死鬼,真以为别人都是傻子不成?您是没听到外头人都是怎么说的。老爷,您可要想清楚了,总汉有因为杨家人,就把自己的官声给抹黑了吧?”

    这话算是戳到刘知府的心窝子了。

    他当官多年,好不容易熬到了知府的位置上,他容易吗?

    如今出事的是杨家,又不是他,凭什么自己要这么胆战心惊的?

    这么一想,又觉得自己就应该秉公办理,正好也让几位大人看看他的能力。

    至于那位谢侍郎……

    刘知府坐到今天这个位子上,当然也不可能是在朝中一点儿人脉也没有的。

    他的座师如今也是朝中的一品大员,他也是有倚仗的。

    之所以忌惮谢侍郎,不过就是担心对上了谢家,更担心引得安王那头的不满罢了。

    众所周知,安王是谢贵妃所出,而且一直深得帝心,谢家又是名门世家,鼎世旺族,得罪了谢家,的确是够让人心惊的。

    “罢了,此事我已有计较,你先去歇着吧。”

    “是,老爷。时候不早了,您也早些安歇,明日还得审案呢。”

    刘知府一个人又在书房里坐了一刻钟之后,将自己的几个护卫都叫了进来。

    既然打算保住自己的官声,那就得做好万全的准备。

    别人他不知道,可是那位柳长史是什么性情的人,他却是十分明白的。

    爱民如子,且极其厌恶贪官污吏。

    刘知府思来想去,还是觉得给杨家卖好,不如讨好这位柳大人。

    别看他只是一介长史,不及大都护的品级高,可人家是小皇子的老师呢!

    就冲着这个,也不能小看了他。

    最要紧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