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颤抖吧昏君-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活见鬼了。
  小太监以为自己听错了,确定了好几遍才报告隆承帝。
  温浪啥时这么强了?
  不是说温浪比当太监的他们还不如嘛?
  以前拿温浪做太监的衡量工具,小太监觉得委屈。
  今日过后,曾同温浪一个排面的太监们是不是也可以雄起了?
  只要想一想,小太监就觉得爽。
  太监带入温浪完全没有违和感,温浪能做到的事,他们没准哪一天也能做到。
  御书房内,六部尚书大惊失色,绿营可是武王使出来的王牌,一群骄兵悍将,配置堪比天亲军,若论战斗力比天子亲军更强也说不定。
  他们被温浪一人打折骨头。
  显然他们忽略绿营没有动用强弩。
  可就算如此,温浪也太可怕了,太凶了
  李湛幽幽说道:“难怪武王叔上折子建议修缮河堤,把银子拨给工部,礼部等部署,也不曾说过拨款给兵部,原来您早就知道养出来的兵都是中看不中用。
  爷误会皇叔了,您其实是为父皇好,帮父皇省钱呢。”
  武王:“”


第七十三章 立场不同
  武王今日上折子,甚至让亲近自己的朝臣争夺户部的存银只有一个目的,耗空户部,不给隆承帝再兴兵北征的机会。
  不给安阳长公主归来的机会。
  当年,隆承帝登基后执意发起长宁之战,结果惨败,隆承帝在朝廷内外的压力下,承担所有征战的费用。
  这些年隆承帝除了在吃上花得多了点外,其余方面都很节俭。
  别说出巡了,就算是宫殿都没修缮过。
  隆承帝再也负担不起征战的耗费了。
  “不信,朕不信皇弟的人拿不下一个温浪,一个废物,还需要动用强弩。”
  隆承帝佯装大怒,随手抄起镇纸砸向李湛:
  “兔崽子,没见识的小兔崽子,你是瞧不起谁呢?当年长宁之战,武王麾下的绿营可是大出风头,力挽狂澜,你同朕说,朕用于养兵的银子白花了?!你”
  魏王李湛揉着被镇纸打红的额头,“好疼啊。”
  隆承帝好悬没绷住,特么的,他忘了,自家的小兔崽子是个霉逼!
  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在武王面前,李湛如何也不敢展现自己的身手的。
  他幽怨看了一眼隆承帝,怀疑自家老头子是故意的。
  隆承帝懂了!
  可天地良心,他都故意打歪了的。
  不是说李湛最近转运了嘛,不再那么倒霉。
  看李湛额头红肿,隆承帝有几分心疼,亦有一丝的沮丧,苦味慢慢在口中蔓延开来。
  他的时间不多了。
  如今压下武王又有什么用?他的儿子坐不稳皇位,支撑不起江山社稷。
  为皇位,他同皇妹牺牲了太多。
  倘若他儿子守不住,让武王篡位,他会被气死,不,气活过来的。
  李湛倒霉甚至冲淡武王拿不下温浪的耻辱,以及他对安阳长公主的畏惧。
  今生所有的不同中李湛霉运缠身无疑最让武王高兴。
  “皇兄,温浪狼子野心,假冒皇姐之名,让为国牺牲的皇姐威名有损,他又以罪人身份,逆伐亲卫,大闹京城,我以为此人当诛。”
  武王声音冷然,“皇姐早已心归北蛮可汗,方才魏王侄所说皇姐同温浪之间的私情传扬开去,天下百姓如何看待皇室公主?以后年轻俊杰哪个敢娶公主?万一北蛮可汗听到,皇姐过得会更为艰难,因此,温浪必须死!”
  他不是被吓大的,李湛借用安阳长公主威胁自己,皇姐亲临还差不多。
  上一世,他输给李湛,可在死前,一直占据主动是他。
  他夜宿皇宫,同太后共饮,听顾皇后诉苦,强逼李湛同顾皇后同寝,甚至借着酒意,闯入过明妃寝宫。
  李湛敢说什么吗?
  还不是做个睁眼瞎?!
  当时,他若是表明喜欢明妃的话,李湛没准都能亲自把明妃送到摄政王府上去。
  一如,温浪将尹氏送上靖南侯身边。
  难怪今生,李湛肯出言保住温浪的性命,他们两人不过都是一丘之貉,为苟活,为荣华富贵宁可送妻送女。
  “传令,动用弩箭,本王要见到温浪的尸体,今日消息外泄者,杀无赦。”
  武王一怒,伏尸百万。
  已经丢人了,武王索性做到极致。
  谁拳头大,谁说得算!
  最后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提笔写史书。
  前世,他死后,李湛指定没少抹黑他。
  武王环顾四周,上至皇子,下到重臣,全都沉默下去,不敢同武王对视。
  毕竟,他掌握过朝廷的大权,坐过龙椅,距离真正的黄袍加身只差了一步而已。
  隆承帝眸光阴沉,面色更是难看得要命,手臂微微颤抖,连带脸上的肥肉都是颤的。
  武王正直壮年,身强体魄,看到武王英俊年轻的模样,隆承帝格外难受。
  他也是从年轻走过来的,可他年轻时,虽为东宫太子,却从未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候,先帝看不上他,朝臣称赞武王,他每一日都过得战战兢兢,生怕先帝突然废长立幼。
  好不容易熬死先帝,他做皇帝。
  可先帝给了武王兵马,给了武王属臣,他依旧动不了武王!
  又因为长宁之战失利,武王力挽狂澜更是尾大不掉。
  这些年,他苍老得很快,耗费无数心血,也只是稍稍让朝廷维持平衡。
  世人都赞武王,谁又说他这个皇帝好?
  隆承帝挨个看过去,朝臣畏惧武王,就连他的儿子,亲儿子都是
  “父皇,儿臣赞同皇叔之言,温浪必须杀,您何必为一个温浪一人疏远皇叔,您同皇叔骨肉手足,本不分彼此,同心协力才能稳住江山社稷,皇祖父在天之灵见到父皇同皇叔亲密无间,皇祖父也会高兴的。”
  皇长子一派纯然真诚,“皇叔是您亲人,温浪不过是个罪人罢了,为个外人莫让兄弟寒心。”
  隆承帝嘴角抽了抽,“这些话是谁教你的?”
  “回父皇,母妃说过一些。”皇长子面带几分骄傲,“母妃教过儿子许多事,她如同父皇称赞过的一般,聪慧过人,体贴温柔。”
  李湛嗤笑一声,“您说过她比皇后更有大妇风范,看看,她把皇兄教得多好,那么多的儒学大师都不如她的话管用,皇兄就是凭着听母妃的话,顺从母妃心意,这才让做了母妃心尖上的好儿子!
  皇兄这优点,儿臣一辈子都学不会。”
  隆承帝深深吸了一口气,“德妃啊,以德为封号,朕一直觉得挺适合她的。”
  听不出喜怒,皇长子莫名觉得自己仿佛给母妃惹祸了。
  可他想不出哪里不对劲,除了李湛阴阳怪气的,他说错了吗?
  德妃让他亲近武王,支持武王在朝廷上的决议,他也不是盲从的,有自己的判断,今日武王主张修缮河堤等等改善百姓生活,哪里错了?
  这不是大儒们常说明君仁主作为?
  温浪一个罪人而已,当众不给武王脸面,死了也就死了。
  也不算大事。
  可父皇的看自己的眼神,好似看个叛徒逆子一般。
  武王勾起嘴角,跪下道:“恳请陛下答应臣弟所请,诛杀温浪。”
  李湛一直漫不经心的双眸闪过幽冷,淡笑道:“他到底是安阳姑姑的亲卫,所剩的唯一一个了,当年他导致奔袭失利,父皇都没要他的性命,皇叔比父皇的脸面更要紧?”
  “朕亲自去,去看看温浪。”隆承帝直接起身,“准备车架,朕要出宫。”


第七十四章 遥不可及
  “皇上不可啊,您出宫万一遇见危”
  “在京城,朕都无法随心所欲,碰见刺杀的话,朕这个皇帝白做了。”
  隆承帝面色铁青,恼怒:“不是你们不得用,拿不下温浪,朕至于出宫去见他?你们以为朕愿意见他?!朕恨不得砍了他的狗头!朕比你们任何人都看不得温浪好。”
  不得用的武王:“
  李湛同隆承帝不愧是父子,演戏天赋一脉相承。
  他们说出来的话,不可信!
  谁信谁傻!
  武王上辈子先被托孤的隆承帝欺骗,什么若太子无能,坐不稳皇位,皇弟可自取而代之,还赐给他丹书铁券,保他一世尊荣。
  李湛更狡猾,从登基后身体就不好了,病得仿佛快死了一般,说,将朝政尽托付摄政王,窝在后宫中很少现身。
  但凡大典时,李湛总会适时出现,主持大局。
  将摄政王的功劳尽数夺走。
  李湛清算他时,隆承帝的承诺跟放屁似的。
  武王隐隐觉得登基后仿佛命不久矣的李湛一直都在装病。
  当时他怀疑过的,请不少值得信任的神医给李湛诊脉,他们都说李湛好不了,留下子嗣都难。
  可他死了,李湛还活得很好!
  他不信神医们都背叛了自己,只能说李湛为了麻痹他,服用秘药。
  为稳住皇位,李湛命都不要了,何况是脸面了。
  隆承帝也是个不要命,不要脸的。
  先帝有意废太子时,隆承帝跪祖庙生生弄病了自己,朝廷上的官员反对废长立幼,先帝这才烧了已经写好的废除太子的诏书。
  “逊儿。”隆承帝看着皇长子,轻声说道:“你陪朕一起乘坐马车,朕有些话同你说。”
  “是,父皇。”
  一众皇子酸了,魏王撇嘴嘀咕一句,“偏心!”
  朝臣们看皇长子的目光多了几分不一样。
  武王还没有把握夺回帝位,隆承帝这么多年的皇帝也不是白做的,而且他一旦同隆承帝直接开战的话,两败俱伤之下,没准便宜了旁人。
  倘若必须册太子做缓冲,武王支持皇长子。
  当年隆承帝能稳住太子位置不就是凭着嫡长子身份?
  推动皇长子做太子要更容易一点。
  何况皇长子读书读得有点迂,耳根子又软,比李湛小兔崽子好控制多了。
  皇长子乖顺上了马车,隆承帝很和气又慈爱关心他的功课进程,间或询问德妃。
  “朕还是太子时,太子妃多年不曾生下儿子,广纳姬妾后,依旧没有儿子,你皇祖父担心朕血脉断绝,有意更换太子,朕当时很是凶险,毕竟你几个皇叔儿子成群,朕努力耕耘,那段日子真是朕不求女子相貌,能给朕生儿子就成。”
  隆承帝轻轻抿了一口茶,“在朕几乎绝望时,做好因无子而被废的准备,你娘生出了儿子,也就是你!你降生时,朕仿佛拥有了全世界,朕对你希望最重,亲自给你选老师,期望你能如同朕所想得仁爱宽厚。”
  皇长子听得心砰砰直跳,“儿臣一直努力做个让父皇同母妃放心的儿子,读书上从未有过半点松懈,最近老师们病了,儿臣不曾放下书卷,时不时去老师们面前请教,儿臣不怕别的,最怕是母妃失望,怕辜负父皇。”
  方才是他想错了,父皇还是疼爱看重自己的。
  “你老师病了?是都病了,还是只病了一人?”
  隆承帝瞄一眼身边的田太监,“朕这阵子太忙了,竟然忽略了你的课业。”
  田太监打了个冷战,腰更弯,更显得卑微。
  “母妃说,冬天气候容易着凉,老师们又都上了年岁,最是受不得冻,风寒又容易传染,这才停了老师们的课,等春暖花开时,再来教导儿臣,母妃特意叮嘱儿臣给每一位老师送不少的药材同补品,叮嘱老师们按时进补。”
  皇长子有几分骄傲,“最近儿子侍奉在母妃身边,听母妃教导,学到不少老师们没有教导儿的东西,儿臣觉得母妃并不比老师们差,给儿子讲解不少用人之道。”
  田太监偷偷窥隆承帝面色,又看了一眼耿直的皇长子。
  德妃怕是要被这个好儿子害死了!
  不过,德妃倒霉之前,他得先掉一层皮。
  也是他疏忽,皇长子老师病了无法继续授课的消息,他竟然让皇长子亲自告诉皇上。
  “德妃不容易,看着你,哄着朕,还要关心朝政,以及如何使用朝臣。”隆承帝笑道:“朕没赞错她,她比皇后操心的事情都多,手伸得都要长。”
  “父皇”皇长子有点懵,“您生母妃的气了?”
  “哪能呢,朕欣慰有你母妃,帮皇后处理不少的事。”
  隆承帝蒲扇大的手掌拍了拍皇长子的肩膀,“朕看好你,至于德妃朕对有功的女人从不亏待,哪怕朕有一日恼了她,单看她生下你,看在你孝顺能干的份上,朕都会饶恕她,何况朕对你娘一直偏爱,朕可舍不得她。”
  皇长子心中坑了母妃的感觉又来了。
  隆承帝并没用皇帝仪仗,算是微服出宫。
  除了换了便装的侍卫外,大臣同皇子们都留在宫中。
  可武王跟了出来。
  他骑在马上,又被亲卫簇拥,离着隆承帝的马车不太远。
  隆承帝能清晰听到百姓对武王的欢呼声,向外看了一眼,“逊儿你帮朕去买一些点心,朕许久没吃南北点心铺子的点心了。”
  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