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如此,那他寄出这篇文章,便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故意让殿下看到,好撇清臣与他的联系。
  除此之外,文章无法刊印,他必定已经做好了其他的打算,攻击朝廷,攻击殿下。”
  方修听见这话,眉头一挑,悠悠道:“既然如此,若是孤将这件事情交给伱处理,你会如何做?”
  谢千没有丝毫犹豫,坚定道:“若是让臣来办此事,当务之急便是将高宇捉拿归案,即便不这么做,也要派出锦衣卫,将他的府邸围住,不让他与任何人联系,如此一来便断绝了他闹事的可能!”
  方修倒是没想到谢千这么果断,不由的多看了他两眼。
  见谢千神色如常,方修再次开口:“倒是个好办法,不过。有一件事情,孤很疑惑,孤与陛下是昨日返京,为何高宇选择在今日闹事?”
  话音落下。
  方修一双凌厉的眸子,直勾勾的盯着谢千。
  犀利的眼神,好似能看穿人心。
  即便是历经风雨的谢千,面对这样的眼神,某一瞬间也不由的产生了心虚。
  但很快他便稳住了心神,道:“依臣看,可能有很多原因,或许是他今日才做出决定,亦或许是他之前还没想好怎么做。”
  他一口气说了数个理由,听着都还算合理。
  方修听了,似笑非笑道:“谢阁老不愧是高尚书的至交好友,对高尚书如此了解。”
  谢千听见这话,心里咯噔一下,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还没开口就被方修打断。
  “好了,孤相信这件事情与你无关。”
  “至于你刚才说的这篇文章刊印不出来。孤告诉你,你错了,明日江月小报便会刊印高宇的这篇文章,且是作为头版头条刊印出来!”
  话音落下。
  谢千整个人懵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方修竟然会允许这种暗里攻击他的文章刊印出来。
  “摄政王这是打算做什么?”
  这一刻,谢千的脑子里想了很多。
  还没做出判断,就听见方修继续道:
  “孤今日叫你过来,最要紧的一件事,便是让你写一篇文章,驳斥高宇,要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最重要的是要让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
  方修说到这,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继续道:“你当年是状元及第,一入朝廷就进的翰林院,如今又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写这么一篇文章,对你来说,应当不是难事。”
  谢千听见这话,脸上露出一抹恍惚之色。
  写文章驳斥高宇,而且要让普通百姓发自内心的认同?
  这。
  “殿下,臣以为,高宇这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百姓会放在心里,真正会将这篇文章放在心里的,绝大多数都是我大周的读书人,而读书人最在乎的便是仁字,除此之外,还有忠义。”
  谢千一副为难的模样,如此说道。
  言外之意。
  在“仁”、“忠义”方面,他们并不占理,很难驳斥高宇。
  方修听见这话,眉头微微皱起,问道:“何为仁?”
  这样的问题,对一般人而言,可能几句话就能回答。
  对谢千这样的内阁大学士而言,讲一天一夜都未必能讲完。
  因而,他只是回答:“回殿下,圣人有言,仁者,爱人。”
  方修道:“圣人言,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谢千听他突然提起圣人之言,微微一怔,心道,没想到啊,摄政王竟然还记得圣人之言。
  方修注意到谢千略显诧异的眼神,嘴角抽动了一下。
  他再怎么说,当年也是进士及第。
  不过是说了一句人人皆知的圣人之言,这个谢千就用这种眼神看他,难道是把他当成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了?
  “圣人还有言,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方修一口气说了三位圣人的名言,紧接着便是沉默。
  谢千听了,却是立刻会意。
  摄政王这是要让他从太上皇昏庸无道,而陛下与摄政王殿下爱护百姓这方面,来驳斥高宇。
  高宇就算说的再天花乱坠,百姓过的好不好,百姓自己心里清楚。
  陛下登基后,免除了部分地区的田赋,增收了富商的商税,减免了市井小贩的商税,还将红薯的秧苗赠予许多百姓,教导他们如何种植。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商品,比如布匹、白糖、白酒、味精的价格都是下降了不少。
  百姓的日子相较之前,确实要好过一些。
  只要将这些写出来,便能够强有力的驳斥高宇的攻击。
  当然,这些只有普通百姓在乎。
  绝大部分的读书人,平日里不事农桑,不沾人间烟火气,对这些变化自然是没有太多的感触。
  他们看到的只是,乾国的丞相做了大周的摄政王,祖宗礼法受到了破坏,摄政王肆意的欺压朝廷命官,朝廷向乾国“卑躬屈膝”,内阁首辅大学士向敌人卑躬屈膝。
  其他的,他们看不到。
  因而。
  谢千犹豫了几秒,还是道:“殿下,读书人。”
  刚开口就被方修打断:“你为何总提起那些读书人?”
  当然是因为读书人重要。
  谢千没有犹豫,道:“天下终究还是要靠读书人来治理。”
  方修看着他,点了点头道:“这句话倒是没错,但是在孤看来,在读书人之前需要加上六个字,有真才实学的。天下终究要靠有真才实学的读书来治理!”
  谢千听见这话,微微一怔,很快就明白了方修的意思。
  这是在说,大周的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没有真才实学?
  作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谢千自然是不认同这句话的。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道:“读书人中真才实学的人不多,但总归还是有的,这些人看到高宇的文章,难免多想。”
  方修摆摆手道:“多想就多想,孤本就没打算靠他们这一批人治理天下!”
  “孤只要他们别给孤添乱就好。”
  谢千听见这话,眸子里露出一抹恍惚之色,心道:不靠这一批人治理天下,那靠谁治理天下?
  总不能指望着十几年后,新一批的读书人吧?
  难不成还要让他们这些老家伙再挺个十几年?
  谢千心里这么想着,就听见方修道:“你只管写文章驳斥高宇,读书人如何,不用你担心,孤心里有数。”
  语气十分笃定。
  谢千听了,不再多说,道:“臣明白了。”
  方修摆摆手道:“下去写吧。”
  “是,殿下!”
  谢千行礼,转身离开。
  他离开后,一直置身事外的李邀月抬眸看向方修,难得主动开口:
  “你打算怎么做?”
  方修看向李邀月,有些惊诧道:“陛下竟然主动与臣攀谈,真是难得!”
  “。”
  李邀月听见这话,已经开始后悔开口说话。
  “臣怎么做,取决于高宇和他撺掇的那些读书人怎么做,不过有一点,臣可以肯定,法不责众在臣这里,并不存在!”
  方修的语气十分平淡,但眸子里却是透着一股凌厉。
  李邀月见状,大概猜到了他的打算,陷入沉默。
  许久后方才道:“天下终究要靠读书人治理。”
  同样的话,谢千刚刚说过。
  “却未必要这一批读书人。”
  方修也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李邀月听了,陷入思索。
  片刻后,她似乎想到了什么,看向方修,有些惊诧道:“你要自己培养读书人?”
  她在方修的面前,很少流露出情绪,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次。
  只因为方修的想法有些太不切实际。
  所谓自己培养读书人,便是由朝廷出钱,供养一批读书人。
  毫无疑问,这需要花费的银子是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方修要真打算这么做,肯定不会挑选那些世家子弟,而是从穷苦百姓的孩子中挑选。
  如此一来,就不仅仅只是给他们书,给他们找先生,还要保证他们的衣食住行。
  培养几十个,几百个还好。
  可要是培养几千个,几万个,对朝廷而言,实在是难以负担!
  方修没有回答,只是一脸认真的道:“圣人言,食不语,寝不言。”
  “。”
  李邀月很想说,平日里就属你对圣人最不在意,今天倒是一口一个圣人起来了。
  转念一想,真要这么说,就等于是被方修激怒。
  于是,选择了沉默。
  方修见状,也不再多说,拿起筷子,吃起饭来。
  与此同时。
  高府。
  正堂。
  高宇坐在首座,一脸的严肃。
  十几名身穿四五品官袍的官吏,坐在两侧,皆是面露忧色。
  来这里之前,他们已经听到风声。
  摄政王打算一口气将他们这些当日没有去迎接陛下的官吏,全部革职,一个不留!
  毫无疑问,他们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
  恰逢此时,在朝堂上素有威望的工部尚书高宇又邀请他们前来议事。
  他们自然是迫不及待地赶了过来。
  “高公,您与谢阁老是同窗,许多消息,您应该比下官们清楚,摄政王真的打算将那日没有迎接陛下的人全部革职吗?”
  有官吏面露犹豫之色,开口问道。
  话音落下。
  其余的官吏齐齐望向了高宇,想要得到回答。
  高宇环顾一周,淡淡道:“确实如此。”
  短短的四个字,让在场的人心里一凉。
  瞬间,众人热烈的议论起来。
  “那日没有迎接陛下的至少有二三十人,一下子全部革职,留下如此多的空缺,朝廷如何填补?”
  “摄政王入京不过一日,就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不怕惹出变故?”
  “什么摄政王!不过是个不将我等放在眼里的蛮横之徒!仗着赢了虎贲军,便肆意妄为,真当我大周是他乾国的藩属国了嘛!”
第317章 不屈服
  众人义愤填膺的骂了几句,便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们心里清楚,如今的朝廷是摄政王说了算,摄政王要将他们全部革职,他们就不可能在留在朝廷。
  但是,试问谁又能接受在风华正茂的年龄,回乡养老呢?
  寒窗苦读十余年,好不容易有了大好的前途,却只因一念之差便被摧毁了个干净。
  此刻。
  绝大部分的官吏都开始后悔,昨日为何没有出城迎接女帝陛下?
  其实他们没有出城迎接,都是故意为之。
  想要借此表达他们对待以摄政王为首的朝廷的态度!
  本想着,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既表达了态度,又不会引发过于严重的后果。
  谁又能想到,摄政王竟然会用这种手段对付他们。
  “哎若是摄政王一意孤行,可该如何是好啊。”
  这个时候,礼部员外郎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如此问道。
  话音落下。
  众人全都陷入沉思。
  显然他们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片刻后。
  众人忽然想到了什么,全都将目光放在了高宇的身上。
  高部堂邀请他们前来做客,必定是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而且,高部堂毕竟是工部尚书,是二品大员,和谢阁老又是至交好友。
  听高部堂的总归没有错。
  一念至此。
  礼部员外郎开口道:“高公,您这么些年在朝堂上历经了风风雨雨,见惯了大场面,也给下官们出出主意,该如何度过这个难关?”
  一旁,众人纷纷附和。
  “是啊,高公,您给下官们出出主意吧。”
  “是到皇宫负荆请罪,还是同摄政王、谢阁老据理力争,下官们都听您的,您让下官怎么做,下官便怎么做。”
  一时间,众人将所有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高宇的身上。
  首座的位子上。
  高宇仍旧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慢悠悠的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方修入京主要的目的便是杀鸡儆猴,以彰显他的权威,因而才会以这么一件小事借题发挥,革除如此多的栋梁之材!
  既然如此,无论是负荆请罪,还是跪地求饶,都不会起到效果,反而正中他的下怀!”
  此话一出,众人心里皆是一沉。
  但是他们全都清楚,高宇这番话有理有据。
  晋南城有方修的心腹白起坐镇,压根不用担心会出乱子。
  但他还是选择了亲临晋南,最大的目的一定是树立自己的威严,为所谓的大乾与大周议政大臣会议铺路。
  将来这个议政大臣会议做出决策,朝廷中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
  既然是树立威严,杀鸡儆猴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选择。
  他们这是不凑巧,刚好撞到了枪口上。
  “不能负荆请罪,那就只剩下据理力争了”
  礼部员外郎面露忧色,低声道。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