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赵括,人在长平-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房里不算亮,只在书桌上和桌子的两旁点着几盏灯。转过身,廉颇的身影在昏暗的灯光下若影若现,再加上不清不楚的来意,浑身上下仿佛笼罩着一层迷雾,说不出的诡异。

    信陵君心中不由得又是一抖。

    慌忙从衣袍中掏出火折子,颤颤巍巍地想要将房中的灯火都点亮些。

    看着手抖得厉害的信陵君,廉颇有些无语,自己有那么恐怖吗?至于这么害怕吗?

    也怪不得信陵君心颤手抖,对面是谁啊,赵国第一大将廉颇,来到了魏国,不去找宫里找王上,却出现在王弟信陵君的府上,来就来吧,还夤夜前来。夤夜前来也可以解释,但谎称平原君家臣以掩人耳目干嘛?

    干嘛呀?能干嘛呢?除了勾结赵国图谋魏国,实在想不到其他的理由。这要让别人(王上)知道了,砍了自己那是轻的,株连全家才是常规手段。

    “看来信陵君已经知道我是谁了!”



    第四十章 信陵惊异廉颇诈魏

    

廉颇伸手接过信陵君手中的火折子,转过身边点燃油灯边说道。

    “廉老将军亲临,本君受宠若惊啊!”信陵君再次稳了稳心神,再次说道:“不知廉颇将军不在长平前线,缘何至此?”

    “哦?信陵君还不知吗?”廉颇疑惑道,“也是,长平对峙,交通阻隔,信息自然传递不畅。”

    “愿闻其详!”信陵君说道。

    廉颇没有立即答话,而是不慌不忙地将油灯一一点亮,随着一盏盏油灯的点亮,屋内变得光亮了许多,而廉颇脸上的风霜之色也更加显眼。

    “数日之前,我王诏令:以马服子赵括顶替某为长平主将,某现在只是平民一个啊!”廉颇装作有些落寞地说道。

    “马服子?何许人也?如何能顶替廉老将军?”信陵君问道,却不待廉颇回答便自答道:“可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

    “然也。”

    “此子虽是将门出身,但到底年轻气盛,经验不足,更无大兵团作战之经验,为数万之偏师主将尚可,如何能担当数十万大军之主将,那长平、赵国岂不危矣。”信陵君急切地说道。

    “廉老将军放心,本君这就面见我王,陈明厉害,再由我王法国书与赵王,务必让廉老将军重掌军权!”信陵君继续说道。

    “晚矣!”廉颇哀叹道,“本将卸任后本欲回转邯郸与我王沟通一番,试图当面说服我王,可是不待我赶回邯郸,战场之上已经发送巨大变化,致使我再回邯郸已无任何意义,故此改道前来魏国,望信陵君说服魏王出兵救赵。”

    没有掩饰,因为掩饰不是廉颇这样的厮杀汉所擅长的,论城府论谎言,十个廉颇绑起来也不是信陵君的对手。还不如大大方方的说出来,摆事实讲道理。

    “长平战场发生了何事?致使老将如此失望!难道壁垒被攻破了?”信陵君没有立即答应廉颇的要求,而是想要先行了解长平战场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当然,这也在廉颇和赵括的意料之中。

    “与我交接后,赵括随即下令全军西渡,兵分三路,夺取秦军壁垒。”

    “哦?可是被秦军击败了?”

    “若是如此,哪怕遭受重创,无非是损失一些军力,主力可从容退回东岸壁垒,哪怕秦军尾随而进,无非留一部兵力留守壁垒,主力退守百里石长城防线罢了,只要我骑军主力仍在,秦军就占领不了上党一线。”廉颇恨恨地说道。

    “那是怎么了?秦军还能在壁垒一线全歼赵军数十万大军不成?”信陵君有些疑惑道。

    “据最新的战报:我赵军突袭秦军西岸壁垒,耗时一昼夜,夺秦军西岸全线壁垒,杀伤秦军步骑共计约十万余人,我军自身伤亡不足八万!”廉颇继续说道。

    “哦?”信陵君作为铁杆反秦人士,听到赵军将秦军壁垒攻下,还杀伤秦军十万余人,顿时兴奋了起来。

    “这不是大胜仗吗!”兴奋之余,信陵君想道廉颇将军的来意,再次提出了疑问。

    “打胜仗?!信陵君,若秦军真是一个突袭就能够击败的,我赵军何至于在丹水东岸防守三年有余不敢西渡一步?若秦军羸弱到防守伤亡却别攻击方更多,我山东六国何至于在函谷关前屡屡碰壁?”廉颇反问道

    “这……”也是哈,秦军军纪出了名的严谨,怎么会疏于防守,给赵军这么大的机会。即便是突袭,又怎会只坚持了一个昼夜就丢失了全部的壁垒?不应该僵持下,反击下吗?

    见信陵君陷入怀疑,不再说话,廉颇继续说道:“更要命的是,我军攻下壁垒之后,仅稍作休整,便继续西进,目标直指光狼城!”

    “廉老将军,您是怎么判断的?”信陵君显然已经有点儿相信赵军危急的说法。

    “我判断,此为秦军诱敌之策,虽然不知道秦军对光狼城做了怎样的改造,显然他们对于守住光狼城有着绝对的信心,不然我军行进途中不可能不受到骚扰与阻击。”廉颇缓缓地分析道。

    “此言有理,新败之军,若无守城之把握,理应迟滞敌军,以换取加固城池,等待援军之时间。”信陵君点点头同意道。

    “若秦军以重兵驻守光狼城,同时吸引我军攻击光狼城,而遣一旅之偏师,或从南部界牌领而北上、或从北部小东仓河而南下,或南北对进,突破并占领已经破烂不堪的西岸壁垒,不在话下。”

    “如此一来,我大军孤悬西岸,后路被断,粮道断绝,援军无望。秦军或缓缓收缩包围、或是大胆穿插分割,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全军覆没便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廉颇做了一个合围的手势,神色低沉地继续说道。

    信陵君听闻廉颇半真半假的分析,一下子也跌坐在椅子上。

    廉颇之所以半真半假地诉说前线的形式,一是要夸大赵军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减少秦军围歼赵军的难度,从而方便后续突出秦军的危害;二是他远离战场,不可能完全知晓前线的情况,大体不差细节略微不同,更能增加可信度。

    信陵君坐在椅子上,大脑飞速地思考着:首先廉颇将军所说的真实性有多少?应该是可信的。

    作为赵国大将,长于战事而短于政事,更是拙于纵横之术,即便赵国想要说服我国出兵相助,也应该派一员能说会道的大夫前来,而不应该派前线的主将前来,得不偿失。

    若是出兵,廉颇将军必然随军,战场上若是情势不对,我军势必先拿廉颇将军祭旗,有道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换是我,漫说只是出兵援助,就是用十万大军来换,也换不了我军的上将军。

    既然廉颇将军所说是真,那么接下来就是我国要不要出兵助赵的问题了。

    不出兵?秦军灭赵之主力,进而得上党地区,实力进一步增加,此是我大魏不愿意看到的。且秦东出之路,我大魏国首当其冲,待秦消化了上党地区,或直下邯郸,或攻大梁,则再无可抗衡秦军之力矣。

    出兵?与赵会击秦军?解赵军之困,而重创秦军,此自是最佳。然秦军仍有脱逃之可能,则秦脱逃之后必迁怒于魏,为赵火中取栗,此智者不取也。

    所以,要不要出兵?

    要!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时候出兵!以及赵国愿意付出怎样的代价!



    第四十一章 讨价还价议复故土

    

“廉老将军,若果真如你所言,此刻恐怕赵军主力已经陷入了秦军的包围之中啊!”信陵君故作叹息状。

    “然也,故老夫星夜赶路,前来拜见信陵君,望信陵君引荐魏王,并助我说服魏王,立即派遣大军赶往长平战场,共击秦军。”廉颇一脸憨厚地说道。

    还真是老实人啊。心里想的全都竹筒倒豆子似的说了出来,底牌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但这样一来,好像外交辞令也不起作用了,自己也只能实话实说了。

    “廉老将军,魏赵两国份属同源,理应互帮互助,且面对虎狼之秦,更是唇亡齿寒。而吾之姊妹嫁与赵平原君为妻,于情于理,在公在私,我都不应该袖手旁观”信陵君耐心地说道。

    “是极!是极!”廉颇赶紧点头,承认魏赵两国的友好合作战略伙伴关系。

    “然,我军屡败于秦军,朝中上下,军中上下皆恐秦久矣。且此战乃为赵而战,胜则赵取上党之地,败则秦迁怒于魏。则我军胜无益处,败有危害,本君实难以因私情而劝谏于我王啊!”信陵君含蓄地说道。

    啥意思?

    简单来说:魏国没好处,不去!

    可咱的大老粗廉颇将军可听不懂信陵君含蓄的索要国家好处,于是仍旧从军事角度解释道:“信陵君,我军主力若被秦军围歼,则我三晋再无与秦军对战之力,且秦取上党之地后,既可直攻邯郸,亦可南下而攻大梁,此腹心之患也,不可不察,不可不除也!”

    哎哟,我的廉老将军啊,咱都说了咱们是唇亡齿寒了,咱还不知道秦军全取上党的危害吗?咱为啥把都城从安邑迁都到大梁,还不是因为被秦军胖揍了一顿,夺了河西之地。首都被秦军直接威胁的难受,咱不比你熟悉些?信陵君在心中怒骂道。

    无奈何的,面对这样的大老粗,自己也只能服输。

    “廉老将军,你知道的,我王,嗯,怎么说呢!纵然是唇亡齿寒,没有足够的好处,我王也不会愿意出兵相助啊!”信陵君直言说道。

    “哎,我军粮草俱在东岸,如今恐已沦陷,而国中粮草积蓄在三年对峙中早已消耗一空,纵然想为魏军提供粮草,恐怕也是有心无力啊。当然若是魏国想要金器宝物,纵是和氏璧,吾亦可替我王答应。”

    鬼才要你的金器宝物呢,不能富国不能强兵的。信陵君鄙视道。

    “君子不夺人所爱,且国力之争在于土地钱粮,而非金器宝物,这点我王还是分得清的。”信陵君压制住心中的无奈说道。

    “至于粮草,本君也知道贵军与秦军对峙三年,粮草损耗必然相当巨大,故我王必然不会为难贵国,甚至于还可以为贵国提供一些粮草,以助贵国渡过难关!”信陵君循循善诱道,那样子,像极了想吃羊的狼外婆。

    “对粮草没有要求,那便是土地了。本将可以做主,与魏国平分上党,其余赵国固有土地,恕在下无能,不能给出承诺。”廉颇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可以以丹水为界,东岸归赵,西岸……”

    未等廉颇说完,信陵君便打断了他,说道:“上党于我魏国而言仅仅是一块飞地,而于赵国而言却是都城邯郸之屏障,故赵国不会轻易割让上党,即便割让于我而言也不过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徒增盟友之提防,非智者所为。”

    “赵国故土,恕在下无法答应!”廉颇有些恼怒地站了起来。

    这不是趁火打劫吗?信不信老子回去投降秦军,先把你魏国灭了。廉颇心里想道,当然没有说出口哈。

    “廉老将军,不要急,不要急,听我说。我王连上党这样可能造成贵国误会的土地都不肯要,怎会为难将军索要赵国故土呢。我王日思夜想的都是我大魏故土啊!”信陵君安抚着廉颇说道。

    “魏国故土?河内郡?河东、河西郡?”廉颇问道。

    “然也!”信陵君高兴地说道,哎,总算是让他明白了我的意图,跟老实人对话好难啊!

    “可是我军主力陷入秦军包围圈,纵然有魏军支援,恐怕也是损失惨重,恐怕无力再攻啊!”廉颇思考一番说道。

    “秦军败后,河内、河东、河西三郡必然空虚,赵军或有损伤,但有我魏军辅助,必然优于秦军,拿下两郡不在话下。或者廉颇将军对于魏赵两军联手重创击溃秦军存在疑虑?”信陵君激将道。

    “战场之事瞬息万便,谁也没有必胜之把握。就目前战事态势而言,魏军北向经河内突袭上党,有八成胜率。但一战而下三郡,恐有贪心不足之虑!”说道自己擅长的战事,廉颇毫不客气。

    “廉老将军说得有理,若以将军统帅联军,可为我魏国取得多少土地呢?”信陵君也不废话了,赵军损失惨重打不了工,你廉颇廉上将军总可以打工吧!

    “若我为帅?联军为魏国全取河内郡。”廉颇再次思考后说道

    “啥?就一个河内郡?”信陵君有些无语

    “我继续率军为魏国取河东郡。”廉颇补充道。

    意思很明显了,赵军损失惨重,打工只能打一个郡,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为了赵国奉献一把老骨头,你要信任我,就再帮你们打下河东郡。两个郡应该是秦国的底线了,还要打河西,你看秦国干不干你就完了。

    信陵君想想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