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笑道:“放心,皇帝还会有的,只是那时候,皇家就要还政于民了,圣天子垂拱而治,那些臣子们一个个满怀私欲,却要皇帝大公无私,当真可笑的很。”

    “但若是天下为公,皇家真当一个泥塑的傀儡又有何妨?”

    “非我老朱家贪念皇位,实则是若要选个傀儡在那个位置上坐着,属实是我老朱家来坐最好,因为此后万世,但凡想造反的,想谋夺天下为一家之私的,他们得从老朱家手中夺天下。”

    “而那个时候,你们便可以尊王攘夷了。”

    陈升不是很懂,但极为震撼,他觉得皇室这样还是太吃亏了。

    劝道:“陛下,大明毕竟是朱家的天下,没必要还政于民的,皇帝本来就该是天下的主人,这……”

    陈升也没读过几年书,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反正他觉得大明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又有当今圣上这样的明君,应当去治理国家才对,而不是去当什么傀儡雕像。

    那太委屈人了。

    嘉靖微微一叹,拍了拍陈升的肩膀,说道:“你呀,其实没有必要为皇室着想的,哪有什么委屈不委屈的。”

    “《皇明祖训》早在太祖死后,就被他们篡改了。”

    “哪有一个人坚持了一辈子的政治理念,会在遗诏当中全盘否定的?”

    “真正的皇明祖训,只有一句话——‘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我只是在遵循太祖爷的遗志在做事罢了。”

    “百姓拥戴太祖夺了天下,朱家就应该把天下还给百姓,至于皇帝治理天下?呵呵……从古至今,皇帝就没有真正治理过天下。”

    “治理天下的,一直都是宰相啊。”

    “无论那个宰相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

    “至于那个宰相是为了自己谋利在治理国家,还是为了天下百姓在治理国家,对于皇帝而言,区别在哪里呢?”

    “在于,为私利而治天下者,会妄图占据天下,窥视皇权。”

    “而为公利而治天下者,会尊重皇权。”

    “因为,他们知道,唯有头顶还有一个人可以代表万民意志在监督的时候,后继者才会有所顾虑……”

    “皇帝,应该是民的代表。”

    “百姓需要一个旗帜,若是没有旗帜,民意便是可欺的,一团散沙,任意揉捏。”

    “私到了极致,便是公啊。”

    “何必拘泥,何必拘泥……”



187、变法之始改籍统民



最后那句何必拘泥,其实更多的是说给张执象听的。

    嘉靖从张执象那里知道未来历史的进程,是封建…资本…社会,但嘉靖不是那个文化环境中长大的人,他作为皇帝对于天下更是有着自己的见解。

    他天然对一切制度保持怀疑。

    这十年他做了很多想了很多,也终于得出一个答案,但他不知道张执象会不会接受这个答案,因为嘉靖自己也没有把握能够做到那个“黄金时代”的程度。

    虽然那个时代很短暂,但的确爆发了人类历史上最闪耀的光辉。

    那是真正的天下为公。

    比儒家一直描述的三代之治要具体无数倍,哪怕是作为皇帝,嘉靖也无比认可那个时代,如果能结束帝制,换取那个时代的降临,嘉靖也毫无怨言。

    从客观上来讲,也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挡住那股洪流。

    但。

    嘉靖认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时代是不同的,历史发展并非唯一的,一昧的去照搬,不学会因地制宜的话,是做不成事的。

    而且,那个时代是如此短暂。

    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你曾目睹它的壮丽,却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

    张执象想必也发觉了这一点,所以他没有照搬,他也在找。

    找大明该走的路。

    “安平,你会认可我的,对吗?”

    嘉靖无声的问了句,也终于结束了这一次的民生体验,开始着手做事了。

    他召集了愿意来听他讲话的百姓。

    告诉他们:“朕欲往南京,效洪武旧事,为天下生民立命,重整大明江山。”

    “从即日起,取消贱籍。”

    “士农工商,天下万民,同为一籍!”

    “自朕祭祖返京,户部重新统计人口,更新户帖,不得耽误。”

    “夏言,拟旨!”

    因为嘉靖让百官们在一旁看着,所有他们都听到了嘉靖所说,一时间炸了锅,多少官员囔囔着皇明祖制不可改。

    多少人喊着兹事体大,应该经过朝议再行决定。

    然而,嘉靖并没有理会他们,而是再一次喊道:“夏言!”

    夏言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问礼道:“陛下,若是改籍,这些灶户何去何从?两淮的盐该如何生产?灶户的生计该如何保证?若是要分田给他们,田从哪里来,如何分?”

    “教坊司管着天下乐籍,这些女子又该如何?”

    “青楼是不是要彻底禁止?”

    “军户们以后还屯田与否?卫所的田是不是要分给军户?”

    “仓促下令,难免考虑不周,国家动荡,还望陛下三思,收回成命。”

    夏言看到的可不光是贱籍,嘉靖说的可是“士农工商同为一籍”,这岂不是说也要取消士绅的优待?士大夫无法再免税免徭役了?

    这如何能行!

    夏言直接怼了回去,表示这事办不了,然而,嘉靖根本不理会这些困难,而是说道:“这是内阁要考虑的问题,你却来问朕?”

    “莫非是内阁无力处理这些?”

    “倘若没能力做,那也就别当什么阁臣了,趁早退位让贤。”

    “严嵩,你能不能做好?”

    严嵩也是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坚定无比的踏出一步,高声答道:“秉陛下,臣,能做!”

    于是,嘉靖冰冷的眼睛直接看向夏言,夏言但凡敢说一个“不”字,就不是罢官那么简单了,嘉靖已经动了杀心……

    夏言眼神微变,察觉到了嘉靖的杀意。

    但,他没有退缩,也没有回答,只是默默的一个作揖,一拜到底,有他带头,后面的群臣几乎全部无声行礼,表达着抗议。

    此情此景,一如十三年前,在左顺门外的那场请愿。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嘉靖跟他们对峙了一会,忽然开始念诗了,正是杨慎的那首《临江仙》,而当年杨慎便是带头人,吃了两顿廷仗,险些没被打死……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嘉靖只念了半阙词,念完之后,他猛的转身,环视现场的百姓,问道:“你们要改籍吗?!”

    “改!!”

    几乎怒吼着的,在场数万人齐声发出了吼声,绝大多数官员都被这怒吼惊到了,身躯陡然一震,少数官员则一脸漠然,眼神愈发冰冷。

    “夏言,朕最后给你一个机会,拟旨,还是不拟?”

    说话的时候,嘉靖的右手已经举起来了,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见状,从后腰掏出了一把手铳,直接抵在了夏言的头顶……

    夏言只要敢拒绝,他便开枪。

    “臣……遵!旨!”

    夏言几乎是咬着牙答应的,嘉靖直接让人拿来圣旨和笔,夏言当场拟旨,嘉靖当场盖章,圣旨明发中外……

    “陛下,淮安耽搁了这么久,既然要祭拜孝陵,是不是该继续南下了?”

    夏言交出圣旨的时候这么问了一句。

    嘉靖握着圣旨答道:“是啊,该继续南下了,朕听闻扬州繁华,天下少有。”

    “是啊,陛下该去好好看看。”

    两人明明都笑着,但对视的眼神中能蹦出火花来……

    ……

    噶玛·却礼嘉措,汉译为法海的密宗上师,在嘉靖还在种田的时候就已经抵达了扬州。

    如同达摩来到华夏的时候,曾经一苇渡江。

    而这位法海大师从西域雪山一路东行,则是坐着一朵祥云过来的,他抵达扬州城的当天,全城都轰动了。

    无数人以为佛陀降世。

    对这位带着黑底金边法帽的上师顶礼膜拜,而这位上师也不吝赐教,直接讲了一场佛法,引来了无数信众。

    不同于佛教的显宗,如禅宗这种,讲行善积德,来世成就正果。

    密宗强调现世成佛。

    法海除了讲《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外,还会讲双修,虽然他们噶举派比宁玛派和萨加派要更收敛守律,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讲佛经,人们听得似懂非懂,都是凑热闹。

    可讲双修,大家就都不困了。

    于是乎扬州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张执象自然也知道这位法海大师,甚至远远的看过热闹,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密宗和陆西星都推崇双修。

    当然,别人怎么修,只要不去残害无辜,张执象也懒得管。

    重点是。

    这个法海,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不远万里来到扬州?



188、法海上师巨蟒长蛇



法海宝相庄严的讲着双修之法,他的描述直接而露骨,许多人听了都脸红,内心有着悸动,可是听着听着,大家都沉默了起来。

    仿佛他的声音有一种力量,带着人们脱离了最底层的欲望,开始变得空明。

    唯有直视欲望,才能放下欲望。

    双修,在密宗里面的词汇来讲,应该叫“乐空双运”,我们普遍理解的那种双修,其实只是“乐”。

    大乐而性空,以至于无相,则为实相。

    双修在密宗最早只传授给天资最聪颖的弟子,因为普通人无法看破人世虚妄,会沉迷于乐欲,但在密宗的发展传播当中,终究还是行事不密,也因为人的本性,双修之法开始泛滥起来。

    就像一个字读错了,就只能改变它的读音一样。

    密宗的法师们只好加以引导,这就有了法海讲佛法的这一段,表面上讲双修,实则引导人们看破尘欲,明心见性。

    值得一提的是,密宗也是大乘佛法。

    只是跟禅宗这样的显宗不同,禅宗只讲一个“悟”字,自六祖惠能以后,更是追求顿悟,而密宗显然更倾向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密宗讲渐悟,讲次第修行,虽然也推崇诸法空相,但要先修到极致,再空。

    事以密成,法不轻传。

    密宗虽然对于修行之法的传授十分谨慎,但毕竟是大乘佛教,对佛法的传授同样十分慷慨,行菩萨乘普渡众生,愿为众生讲法。

    张执象听明白了乐空双运,才明白密宗的双修是什么意思。

    但,还是包含男女双修啊。

    接受正统金丹大道的张执象还是不太认可,觉得有取巧之嫌,真正的双修只有一个,那就是性命双修。

    密宗虽然修命,但他们修命是为了“舍命”。

    这跟佛教的基础理论“缘起性空”有关,所以佛教是偏科的,他们只修性,不修命,便是修命也是为了舍命而修。

    张执象并不认可佛家这套,但法海能够引导听众直视欲望,审视己心。

    明显是修为极高的。

    为了打探法海的来历和目的,张执象前行到靠近法海的位置,在法海休息的时候问道:“道家自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来,丹鼎派经历了由外丹到内丹的发展过程,又有紫阳真人张伯端著《悟真篇》,到本朝《性命圭旨》刊印,经历一千多年发展,终于成就性命双修的金丹大道。”

    “佛教专注性空,舍命修性。”

    “所谓乐空双运,不过是专注修性而已。”

    “上师。”

    “是道家这千年的路走错了,还是佛家的路错了?”

    张执象不是杠精,他一直秉承求同存异,但此时为了跟法海搭话,也确实对这个问题升起了探讨的想法。

    金丹,性命双修。

    佛教,舍命修性。

    如果性空是唯一的真,是唯一的实相,那便否定了命的存在,佛道两家的修行理论,在这一块的确是不兼容的。

    张执象想看看法海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法海本来是闭目静养的,听到张执象的问题便睁开了眼睛,说道:“两家都没有错,只是道家看到了天地的乐,佛家看到了天地的悲,仅此而已。”

    佛家着眼于缘起性空,在开端和终末,那里,确实没有命。

    而道家专注于“反者道之动”,在于循环的过程,确实需要性命双修。

    一句话便让张执象明白了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冥冥之中对于道的感悟更上一层,张执象再一次确定这位法海大师,的确人如其名,是法的大海。

    “多谢上师点拨。”

    张执象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