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是法的大海。
    “多谢上师点拨。”
    张执象双手合十,向法海一礼。
    “南无阿弥陀佛。”
    法海唱了声佛号,顿时全场所有人都如同雷音响彻一般,有醍醐灌顶之效,只觉得听到了天地间最大的秘密。
    普通人当即跪拜,高呼圣僧。
    张执象则顿时明白了,法海在讲佛法,在告诉他,佛家从来就不密,或者说,大显即是大密!净土宗规定的那一句佛号,直接就将佛法全部传授出来了。
    禅宗讲顿悟,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极难。
    净土宗便讲念佛,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反复念,不听念,念到根上,就不起烦恼,自见光明了。
    阿弥陀,便是无量光,无量寿。
    是最高的密法。
    法海是噶玛噶举派,噶玛是他们这一系,噶举派翻译过来,就是“佛声传承派”,是佛声,是密言,是大无上咒,即“南无阿弥陀佛”。
    “上师为普渡众生而来?”
    听懂了那句佛号,张执象才有此问。
    “渡一人,可渡万万人。”
    “上师要渡谁?”
    “渡你此刻所念之人。”
    “上师受人所托?”
    “受我佛所托。”
    张执象听明白法海是南京请来的了,只是法海的态度根本不明,从法海的佛法修为来看,他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出弑君的举措才对。
    君王身上的因果,三教中人,如何敢沾惹?
    这位法海大师不可能不懂,他所修所持,也不是那种妖僧才对。
    “上师欲如何渡人?”
    张执象不愿意打机锋,他需要法海表一个明确的态度,无论那个态度是真是假,也总好判断一些。法海没有回答,而是抬头望天。
    忽然,他问道:“听到了吗?声音。”
    张执象陡然一震,他听到了,那是巨蟒,无比巨大的蟒蛇拖曳行地的声音……
    他忽然回想起,当初在京师第一次看到《西游记》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西游记在狮驼岭那章的一首诗:
    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狼精灵。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
    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
    楼下苍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声。摇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铺尽山精。
    狡兔开门弄买卖,野猪挑担干营生。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
    ……
    “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
    张执象呢喃着,巨蟒行走的声音也恍惚间消失了,他明白了,嘉靖要走的那一条路,他和嘉靖约定的道路,是改变了未来,改变了因果的路。
    路上,当有九九八十一难。
    许多东西,将具现化为具体的妖怪……
    法海此来。
    既是帮南京,因为他们噶玛派也在俗世当中,需要经营生活,但,在法海的内心,是准备来渡嘉靖的。
    他帮嘉靖将一些东西,一些气运具化出来。
    固然会让嘉靖遇到更多的危险,但也有更大的机遇……
189、开坛辩法生离死别
搞明白了法海准备做什么,张执象并没有觉得轻松,反而更凝重了。
    世间的事的确不能用简单的善恶来划分,法海此举就像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张执象、嘉靖跟南京那边斗法。
    输赢既跟法海有关,又跟法海无关……
    这老和尚。
    “施主若是觉得不妥,自可将贫僧驱离。”法海见张执象在思考,便如此说了一句,他俩在打机锋,观众大多都听不懂,唯独这一句听明白了。
    当即有人出言训斥张执象。
    “喂,你是什么人,圣僧讲法,你不听就算了,还敢捣乱?”
    “谁敢动上师一根毫毛,洒家的斧子绝不答应!”
    “大伙直接上,将这么赶出去,免得污了圣僧的眼,打扰我们听佛法。”
    “诶!你们别乱来啊,这位公子这么俊,破相了可不好,姐妹们,我们来带走公子,刚好试试圣僧所说的乐空双运啊。”
    “嘶,我怎么觉得这个人好眼熟?”
    “卧槽!”
    “我想起来了,前几天看的邸报,国师在舟山拿了武林大会的冠军,邸报上还有国师的画像!这,这莫非是……”
    所有人都停住了,他们屏住呼吸看着张执象。
    张执象也没有什么好保留的,他第一次拿出刻有“大明国师”的金牌公开表示身份,并说道:“驱离就不必了,愿与上师辩法。”
    “上师讲上师的法,我讲我的法。”
    法海让张执象将他驱离,其实是给了另一种解决的方法,张执象如果能赢他,法海自然会走,若是张执象赶不走他,便要想办法怎么对付那两条蛇了。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张执象也只能选后者了,法海的修为深不可测,张执象也没有把握能够稳胜,既然都是挑战,那不如选择收获更大的。
    若是能够斩了南京的气运,此后受益无穷。
    听闻张执象要开坛讲法,扬州人民顿时精神一振,有经历过十年前南京承天门前请愿的人,则激动无比的描述着当年的场景。
    大伙只觉得天降洪福,两位大德传法,是扬州人的福分啊。
    于是。
    人们簇拥着到了另一条街,在宽阔的广场上为张执象搭建了法坛,扬州城内先前没有凑热闹的此刻也按捺不住了。
    一时间,万人空巷,全城的人都跑来听法。
    有的去法海那边,有的去张执象那边。
    而人群当中,王翠翘、张静笃她们则没有急着凑热闹,陈飞鸢则一直呆在那,直到周围的人群空了又来,她才陡然惊醒,向王翠翘问道:“他是国师?”
    “嗯。”
    王翠翘轻轻点了点头。
    陈飞鸢紧紧揪着胸口的衣服,痴痴的念道:“人生若只如初见……”
    “嗯?”
    “他……没有告诉你?”
    王翠翘摇头。
    陈飞鸢莫名的欢喜,解释道:“他去定制烟花,为的就是这句诗。他说,是准备写给陛下看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的确是他要说给陛下的话。”
    王翠翘的思绪回到了当年在京师的时候,又回到了应天时的初见,当年他还那么小,却偏偏在站在了承天门前为众生请愿。
    有些人生来就比他人宏伟,他也从昔日的孩童,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是啊。
    他会救众生,才会救自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她轻轻吟着,顺势就补了下一句,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有“妾身似秋扇”,这是班婕妤的典故。
    但她所言,并不是说自己被抛弃,而是她只愿跟在他身边,能这么看着就好,至于其他的,她未曾贪图。
    王翠翘看向张执象方向的眼神愈发温柔了。
    而陈飞鸢因为那句何事秋风悲画扇泣不成声,终究有太多的美好,不是你见了,就是你的。
    “别哭了。”
    王翠翘怜惜的替陈飞鸢擦着眼泪,她很明白这种一见安平误终身的感受,这些天的相处,也很喜欢这个开朗外向,没有多少城府的少女。
    “那边法坛搭好了,我们也去看看他如何讲法的吧?”
    王翠翘想转移陈飞鸢的注意力,不让她继续伤心,但陈飞鸢摇了摇头,说道:“王姐姐和嘟嘟妹妹去吧。”
    “我,我就在这里听上师讲佛法了。”
    “人生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姐姐,我不愿再见张执象了。”
    王翠翘默然无言,只好安慰的抱了抱陈飞鸢,便与她道别。
    她们走后。
    陈飞鸢恍惚间已经走到了法海面前,她问道:“上师,若是遁入空门,可解情苦?”
    法海摇头。
    她却坚持道:“请上师为我持戒。”
    法海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唱了声佛号,从身边的包裹里取出一把戒刀,替她剃去了三千烦恼丝,完成之后才说道:“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且去悟吧。”
    陈飞鸢双手合十无声感谢,接着盘腿坐下,成为听佛法的弟子首座。
    ……
    王翠翘不知道陈飞鸢已经剃度,她们走着,张静笃有些低落的说道:“翠翘姐姐,以后是不是见不到陈飞鸢了。”
    小丫头在山上也没有几个同龄的朋友。
    如陈飞鸢这种开朗外向,又“见多识广”的姑娘更是没有见过,虽然两人相遇的时候,很是看不对眼,但陈飞鸢这些天做向导,当初的那点不愉快早就抛之脑后了。
    王翠翘摸了摸嘟嘟的脑袋,说道:“人生相逢,便是如此。”
    “以后若是有缘,当会再见吧。”
    其实,很多时候,一别就是终生,在这个时代一封书信都让人欣喜,所以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可张静笃没有经历过这种生离死别。
    她越想越难过,不由嚎啕大哭,抱着王翠翘喊道:“翠翘姐姐,你不要走好不好?呜呜呜,我不要你们走。”
    “嗯,我不走。”
    她轻声安抚着,是对嘟嘟的回答,亦是对自己的回答。
    韶华易逝,人生短暂,她非长生,愿做过客,静静的坐在那里,看着他扶摇前行,不老容颜,永如少年……
190、弘法传道真至圣贤
张执象这次开坛讲法,不是讲单纯的道法,而是教人们如何练功。
    他小的时候,老天师不让他练导引术,是因为张执象该学道,而非术,那是期望极高的教法,可对于普通人来说,只追求强盛健体,其实可以多练练的。
    张执象要教的,还是八部金刚功。
    八部金刚功起源于紫阳真人张伯端,在张伯端研究奇经八脉的学问下,后来一直在金丹南宗传到白玉蟾的时候,白玉蟾才根据张伯端的理论加了八个动作,有了八部金刚功。
    这个功法自宋以来,都是一脉单传。
    全真道中许多法脉也会一些,但都很零散,哪怕是外八部的金刚功也不齐全,你会几部,我会几部,内八部的长寿功更是灾难。
    尤其是长寿功的后四部,更是晦涩、零散。
    哪怕是张至顺道长从师父那里学来的,也是不全的,全真内部各流派,有的将残缺的八部金刚功改编为了八段锦,但其实也不得其要。
    张至顺道长潜心修道六十八年,终于将八部金刚长寿功补齐,形成系统理论,创立统一标准。
    这才是大功德。
    道长为何要出世传功?这与道长的经历有关。
    道长初年的时候学医,自学本草三年,而后四处行医救人,治病的时候发现,草药不如针灸好用,便开始学针灸,可针灸用多了,却又觉得针灸不如按摩有用,许多时候,按好那些窍穴,人体自身的气就能把病治好。
    可按摩终究是外力,外人治病再好,不如病人自己修行。
    于是。
    道长皓首穷经,倾尽毕生心血,整理完善了金刚长寿功,因为最是玄门正宗,所以此功法不分男女,不论肥瘦病残,不讲东南西北,不拘室内野外,皆可练习。
    少壮练之长智长力,老大练之长寿长生,健者练之增气增力,病者练之除疾除根。
    不出偏差,更无走火入魔之忧。
    《金刚功》为阳,为刚,为外,为显,为离,为火,为乾,为体,为后天,为基础。
    《长寿功》为阴,为柔,为内,为隐,为坎,为水,为坤,为神,为先天,为上乘。
    内外结合,刚柔结合,乾坤结合,坎离结合,先天之炁与后天脏腑五谷水化精微之气结合,虽是最基础,但也是最正统的功法,两者结合,能发挥出多大的力量,这不好说。
    有人强身健体,有人成仙得道。
    便是张执象自己,也只炼了这两种功法,金光咒的内炼之法,老天师也从未教过他,他只是自行参悟金光,因而,张执象修行筑基的根本,就是这《八部金刚长寿功》。
    正如道爷毫无保留的将功法心得传授于世,张执象今天也将功法公开。
    阳明先生说,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也要收拾精神,做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人不光要致良知,要有独立思维。
    更要修行。
    身心是相互的,心情不好会影响身体,身体不好也会影响思想,若是一整天的有气无力,又谈何意志坚定?虽总有例外,但那毕竟是少数。
    身残志坚,那也是残,而非病,更非弱。
    因而。
    张执象愿意秉承道爷的遗志,弘道传法,让大明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