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现在派人去客房那边查看,他肯定在练武。”

    “另外。”

    “他对狮头镇的这些势力,甚至包括我们王家,有着天然的警惕和敌视,就像……对,就像正德皇帝敌视我们一样。”

    “很奇怪,他明明只是个道士,为何会有这份敌意。”

    王源之手中转着两个核桃,微微陷入了沉思,随后,自嘲的笑了笑,道:“但凡有济世救民之心的圣贤,都会敌视我们吧。”

    “商人,士绅。”

    “不解决我们,国力如何强盛呢?”

    王绛阙皱眉:“我们王家信义为先,从不做亏心事。”

    王源之含笑摇头:“都一样的,不论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危害,我们分走了属于朝廷的权,这才是本质。”

    王绛阙:“这不对。”

    王源之:“是啊,不对,士农工商,大明朝这一套制度太落后了,才会有各种别扭,时代早就已经不同了,需要变革才对。但……如今大明,是变则乱,不变则亡,不好改啊。”

    王源之眼中精光闪烁,似乎在琢磨什么大生意。

    王绛阙没有干扰父亲,她并不觉得父亲的念头有多么疯狂,奇货可居,以天下为货物,才是真正的豪商所为。

    ……

    张执象早上练武,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再次受到了王源之的邀请,王源之与张永焕很活络,他与王绛阙谁都没有说话。

    王源之聊了修行的事。

    问道:“嘉靖元年,武当山召开天下法会,为了明确金丹大道,所以敲定了修行九境,以方便世人修行。”

    “我们门外汉不奢求长生,但求强身健体。”

    “这第一境‘调养’,是否就是字面意思?”

    张永焕有意给张执象讲解,也不虞被人听去什么绝学,大道至简,若真有什么绝学,那就只有一个“静”字了,没有什么不好言语的。

    “修行首重调养,这是有原因的。”

    “人首先要营卫之气充足,气血充足,才好修行,否者身体本来就虚,却要修炼真气,这不就是河车空转,釜铛干烧。”

    “结果自然是亏本伤元。”

    “在医学上,自然出现的病症好治,哪怕是疑难杂症,只要是妙手神医,都能斩关夺门,沉疴立消。”

    “可若是修行修出来的病,那就是神仙难医了。”

    “所以我们常说,百日筑基的前提,是十年调养,身体必须达到后天最健康的状态,才好着手于筑基。”

    “至于如何调养……”

    没有什么好敝帚自珍的,张永焕讲得很细,甚至带着王家父女开始练八段锦,教他们六字诀吐纳,又见王绛阙常年看书,传了套九阳炼目的方法。

    怎么说呢,这些功法都很简单,没有什么神秘复杂的地方。

    例如九阳炼目。

    就是在日出时分,太阳不刺眼的时候,双手搓热醒目后以“嘘”字诀吐纳九遍,然后开始看着太阳转眼睛,左转36次,右转24次,左到右、上到下、左上到右下、右上到左下、凝视……

    最后闭眼休息,睁眼时看看绿色植物和空旷的景色,双手搓热,一手挡住一只眼睛,一手在后脑按摩,做完收功。

    很简单的东西,简单到就像是广播体操一样。

    但这东西就是有用,就是能够帮你矫正视力,就是能够为你的修行打下基础,因为人一身之神光,全寄托于双目之上。

    眼睛不好,如何修行?

    人的身体全是属阴的,唯独一双眼睛,属阳。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东西,修道难吗?不难,难得是持之以恒,十年调养,也是十年坚持。



28、烟柳画桥十里秦淮



张执象本以为前世没有师傅传授,才没有仙缘,现在听四叔讲完调养之后,才明白长生不老的前提,首先是健康……

    残缺之人,后天尚不饱满,如何返修先天呢?

    只有失去过健康,才能体会健康的可贵,我们常说“多运动、少熬夜”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可在真正得病之前,谁在乎?

    八段锦此类养生功夫,明明知晓经常练习对身体有好处,可有几个能每天坚持?

    大道至简,却无捷径可走。

    唯有脚踏实地,潜心修行。

    ……

    张执象的心并不浮躁,但在听完调养以后更加沉淀了,他没有想自己天赋如何,没有想练到了什么程度。

    除了站桩以外,每日早晨多了九阳炼目和一套八部金刚功。

    若是练功累了便抄书。

    也可以说是背书默写,他前世只得张至顺道长传授金刚长寿功,虽然跟黄中宫熟悉,但并没有哪个师傅有意收他为徒,所以不知修行门路在哪。

    他看了许多书。

    道德经、庄子、黄庭经、悟真篇、指玄篇、性命圭旨、太乙金华宗旨、炁体源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其实并不适用于这些道经。

    不懂的时候就是倒背如流,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修行这件事,每个人都不一样,必须结合自身实践,才能懂得这些前人总结的经验规律为何物。

    他一来没人领路,二来身体确实不具备修行的条件,所以不曾入门。

    前世苦求而不得的东西,今生若非生在天师府,张执象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有这份从容,他感激上天给他的恩赐,也不吝啬于将所知赠还给这个世界。

    抄书的时候虽然还是不得其要,不懂那些内容。

    但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格外心安。

    在狮头镇又待了三天,便再度起航继续北上,这座充满了江湖气息的镇子,还没怎么体会就离开了,也不知四月份的时候,这片水域又会有多少腥风血雨。

    出鄱阳湖,沿长江而下,舟行两日达安庆,复行五日,便可抵达应天。

    在快要抵达应天的时候,张执象终于将太乙金华宗旨默写完毕。

    全书共十三章,分别为:天心;元神、识神;回光守中;回光调息;回光差缪;回光验证;回光活法;逍遥诀;百日筑基;性光识光;坎离交合;周天;劝世歌。

    如果是门外汉看到此书,注重的应该是百日筑基等内容。

    但张永焕在张执象抄书的时候,前面几章常常一读就是一整天,而从逍遥诀开始,就只是快速浏览,只读一遍。

    待张执象将书写完。

    张永焕的第一感觉则是:“虽说是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可我觉得此书,应该还是为了在丹道当中择出一条路来。”

    “写此书的目的,更像是为了正本清源。”

    “这天心回光就是本源。”

    张执象疑惑:“书……没用?”

    张永焕坚定摇头,表示:“自然有用,但先前期望太高,就不免有些失望,怎么说呢……《太乙金华宗旨》确定了天心回光的重要性,但却讲的比较片面。”

    “还需补全之后,才能解决金丹大道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张执象似懂非懂。

    张永焕笑了笑,说道:“这不是你需要考虑的,即便没有完全解答,太乙金华宗旨依旧是一本上品道经,如若朝廷有重修道藏的话,肯定会收录进去的。”

    说着话,看向窗外忽然繁华了的景色。

    张永焕柔声道:“这几日都在埋头写书,前面就是应天府了,先放下笔吧。”

    “嗯。”

    大明有两京,顺天府是首都,应天府是陪都。

    但就繁华程度而言,顺天府是远不如应天府的,这里是整个江南的枢纽核心,他们出长江,经由秦淮河走东门入城,在看到应天府巍峨高大的城池的那一瞬间,便已经身在十里秦淮之中了。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柳永用来描述杭州的词句,用来形容应天府也恰到好处。

    那莺歌燕燕,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明明身处红尘场中,看着那挑灯的画舫应着日暮渐行于江面之上,却不觉半点庸俗……

    张执象站在船头,蓦然间有糖果淋下。

    怔然间抬头,看到的是少女们掩扇娇笑,有大胆的甚至邀请他上去玩耍,那不是画舫,而是富贵人家的游船……

    “哈哈哈,十年后再来,莫不是少年青衫薄,陌上人无双?”

    王源之人还未到,打趣的声音便到了,王绛阙跟着父亲后面不由撇了撇嘴,不论傻与不傻,张执象那唇红齿白的少年郎,确实是丰神俊逸的模子。

    雨水似懂非懂,但却有种少爷要被抢走的感觉。

    她拉着张执象的袖子,紧张道:“少爷,可不能当老爷说的那个风月班头,老爷最不正经了。”

    “哈哈哈……”

    王源之、张永焕、郑荣生等人哈哈大笑,王源之说道:“看来张秀才是个妙人。”

    “确实风流倜傥。”

    张永焕也跟着说道,张家村就那么大,张永焕与张百川是同龄人,自小打过不少交道,在结婚之前,张百川确实是个风流才子。

    他不喜读四书五经,但却依旧十六岁中秀才,哪怕是在江西,这也是极罕见的。

    更何况他饱读杂书,又颇有才情。

    可见当年在这应天府赶考之时,这十里秦淮是如何欢迎。

    张永焕最佩服张百川的是,入得了红尘场,抽得了清白心,自从完婚之后,往日的繁华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不见,张百川能够甘之如饴的留在张家村陪媳妇,每日清闲,怡然自得。

    这份心性,当属上品。



29、千秋二圣缘有此会



船在秦淮河里走着走着,便靠岸了。

    与其说是靠岸,不如说是到家了,在夫子庙前有一座庄园,数百米水域与码头,都是王家私人所有,院子里可以停船……

    张执象对于王家的富贵终于有了清晰的认识。

    晚间吃饭,有小厮递了张纸条给王源之,王源之便笑道:“阳明先生正在应天府访友,守常可要一起去拜访?”

    张永焕,字守常。

    经过狮头镇的事后,王源之与张永焕的关系拉近了不少,两人皆以表字互称,看起来已经成为了朋友。

    “阳明先生……”

    张永焕忽然想到了什么,《太乙金华宗旨》这书他看了觉得遗憾,但如若是阳明先生看了,说不定就有所领悟,能够补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即,张永焕便让张执象带着书,他们连夜去拜访。

    ……

    王阳明于嘉靖元年回乡守制,嘉靖三年在稷山书院讲学,嘉靖四年回绍兴创办阳明书院,自此开始大规模传播“王学”。

    同年,原配诸氏身故,续弦娶张氏,嘉靖五年,张氏诞下一子。

    王阳明早年无子,过继了侄子王正宪为嗣子,他是豁达之人,亦不曾责怪妻子诸氏,但如今能够有子嗣传承,他还是很高兴的。

    因而特意到鸡鸣寺来拜访老友,让德旻和尚给孩子祈福。

    王阳明住在鸡鸣寺,这日晚间正在与德旻和尚下棋,这老和尚是鸡鸣寺方丈,属于那种有修为,也办得俗事的人。

    弘治元年(1488年),这和尚没有当上方丈的时候,就募捐重修鸡鸣寺。

    当时南京兵部尚书张公蓥带头捐了巨款,直到弘治六年鸡鸣寺才重修完成,寺院规模扩大了十倍,法堂佛殿焕然一新,恢弘堂皇。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德旻和尚是个厉害的。

    “两广断藤峡的蛮族盗匪这些年来愈发猖狂动乱,有消息称去年末断藤峡八寨杀了督察御史,算是扯旗造反了。”

    “如今愈演愈烈,怕是不好收场。”

    “伯安自嘉靖元年受封新建伯后就开始赋闲在家,等到断藤峡叛乱传到京城,万岁爷恐怕还是要点伯安入广平乱。”

    德旻落下一粒白子,与王阳明说着政事。

    王阳明微微一咳,落下一颗黑子,说道:“若非必要,陛下应该是不愿意用我的,毕竟我是江南人。”

    德旻叹了口气。

    说道:“当今这位万岁爷是个极聪慧的,登基一年时间,便摸清了杨廷和他们的底细,自然对满朝文官都不信任。”

    “再一个,宁王叛乱,伯安没有将宁王交给武宗皇帝,导致他强行南巡应天,最后落水而亡。”

    “在万岁爷眼里,伯安恐怕与他们是一伙的。”

    “正如当初英宗不信任于少保一样。”

    “属实有些杯弓蛇影了。”

    王阳明沉默许久,最终摇头,说道:“我将人交给了江彬,也算是给双方都留了个台阶,却不想他们竟敢如此不顾脸面……”

    德旻落下一子,问道:“伯安是希望朝廷能有所变革的?”

    王阳明点头:“权柄在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