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生可否-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生意毕竟是靠头脑来做的。

    王家便着重宣传人参的养生功效,又推出百岁汤为主的补品售卖。

    百岁汤,顾名思义,常喝便能长命百岁,由于人参的补虚提神的功效,此药一出,便受百姓热捧,但凡民间有个头痛脑热,都喜欢买一瓶百岁汤,传言更是认为可以包治百病。

    这样。

    王家就发家了,第一船人参让王家两兄弟赚了足足五十万两银子,百岁汤更是风靡大江南北,利润比单纯卖人参高出数十倍不止……

    这时。

    王家兄弟做了一个决定,他们将人参的价值告诉了北商洲当地的那几个人口上百万的大部落,告诉他们这东西在大明的价格是每斤1钱5分银子,同时还带着部落的使者不远数千里前往了东海岸的港口做调查询问。

    王家的真诚换来了当地部落的友谊。

    他们签订了契约,以每斤人参1钱银子的价格,确定了独家贸易,当地数百万人口为王家保密,为他们守护那漫山遍野的人参,而王家不仅给银子,还以大明的物价收购他们需要的物资,不远万里的送到他们那边……

    说实在的。

    王家这么些年做生意,最大的本钱早已不是明面上的财富了,而是苏必利尔地区的数百万殷地安人对他们的支持。

    若是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在那边建国。

    许家控制了东南海十多万海盗,他们王家在苏必利尔地区也可以拉起数万人的武装……

    “我们王家自然有生意涉及海外的。”

    回顾了一遍王家的发家史,王源之轻描淡写的回了一句,但却不料张执象下一句话竟然是问他:“那么,生意有多大呢?”

    王源之笑了,看着张执象说道:“小仙人认为这生意最大可以有多大?”

    张执象闭目,并非是惧怕对视,而是对脑海中的一些数据不忍直视,说道:“或许,32亿两白银,2亿两黄金,只是一个开始。”

    从西班牙攻破玛雅、阿兹特克、印加开始。

    整整一个世纪,仅官方统计,就有10万吨白银,数千吨黄金流入,官方统计的数据相对于走私而言,虽然不至于是冰山一角,但相比于明朝的隐户人口和税收人口比例而言,想必也不会比这个好了,所以总量至少还要翻个四倍。

    那是天量的,不可想象的财富。也是不可想象的……尸山血海。

    张执象说的沉重,王源之却是瞳孔微微一缩,他是生意做得大,所以才能估算出每年流入大明的白银在一亿两左右。

    此事老天师都不可能知晓,张执象却能将贸易体量完整的概括出来?

    从郑和下西洋开始,到如今这百年间,世界贸易是一步步发展的,所以早期并没有如今这么大的体量,若要将存量统计起来,差不多就是张执象说的这个数字了。

    大约50亿两白银。

    王源之却不知,两人说的不是同一个东西。

    但却巧合的反应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做生意,搞朝贡,确实不如抢劫来得赚钱,特别是当他们抢不到的时候,上天却送了他们一场泼天富贵……

    “王家在海外每年有百万两的生意。”

    明朝时的商人说生意,不喜欢说规模,多少银子,一般是指这个生意的利润,王源之少说了个量级,却打量着张执象的反应。

    这个数字对于许多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

    张执象只是微微惊讶,而且惊讶的不是生意有这么大,而是他们居然能做这么大的生意,这与课本里的又完全不同了……

    课本里面,那是西罗人勇猛开拓富有冒险精神,有郑和下西洋的大明却是只敢沿着海岸线走,然后因为闭关锁国挂机了两百多年……

    仔细想想,当年看书的时候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啊。

    凭什么郑和船队数万人花了28年,整整七次出航,就只是沿着海岸线走,而哥伦布和麦哲伦带着一两百人就敢去全球航行,而且目标明确?且顺利完成航行?

    这符合客观发展规律吗?

    就这么看不起华夏古人?

    张执象越是接触,越是察觉到知识与事实的差别,他拿不准如今大明商人在海外做生意是个什么情况,便只能再问道:“桂源商行是做药材生意的,居士在海外的生意也是收购药材?”

    王源之眼睑低垂,道:“是。”

    张执象略微犹豫了下,便说道:“在北商洲,五大湖地区,嗯,可能是叫苏必利尔湖,也就是五大湖最靠近大明这边的那个,苏必利尔湖的南边生长着无数人参,如野草般繁多,居士有兴趣可以去探访一翻。”

    王源之霍然起身!!!



15、钢铁巨舰蒸汽大明



“父亲。”

    王源之都有些失态的当口,王绛阙却十分冷静的提醒了一声,他回过神来,才极为自然的转换成惊喜的表情,定定的看着张执象问道:“当真如此?!”

    张执象觉得商人果然是贪财的,虽然不喜,但还是点了点头。

    他告诉王源之这件事就是为了让他去赚这个钱的,并非是想要从中牟利,而是那么多人参运回来,总归是对大明百姓有利的。

    他有些意兴阑珊,不愿意再开口。

    而张永焕则是察觉到了什么,不动声色的看了王源之一眼,随后低垂着眼睑,他知道张执象可能说中了桂源商行的秘密。

    保不虞王源之有杀人灭口的想法……

    然而。

    坐在一旁的王绛阙又开口了,她第一次主动跟张执象说话:“船队从杭州府出发,至南海,过满刺加,横跨小西洋,沿途做补给,到默念德,沿河而上,过波尔诺湖,进入地中海,往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横跨大西洋,抵达加里满岛,然后进入圣劳伦斯湾,沿着圣劳伦斯河便可抵达苏必利尔湖。”

    “航程约有六万里。”

    “虽日夜兼程,仍需三个月才能抵达,这还是不出任何差错的情况下,实际行动起来,可能需要四到五个月才行。”

    “哪怕当地的人参如野草,也得能够顺利采摘、晒制才可。”

    “这需要多少人手?”

    “若非与当地土著交情匪浅,这生意怕是做不得。”

    她轻轻柔柔一段话,竟然将航行路线讲得如此明了,聪明人便知道王家定然是去过苏必利尔湖的,其中利害分析,更是切中要害。

    同时也在点醒他人。

    王家这生意便是公开了也无妨,他们王家能做,其他人却做不了。

    连王源之都被张执象忽然的揭秘震惊不已,这个小姑娘却依旧八风不动,甚至一番话平稳局势,更表明自己这边无谋害保密之意,只能说实在是令人惊艳。

    张永焕惊讶的看了女孩一眼,笑道:“是这个道理,安平,你可不得胡说,不然王先生平白跑趟北商洲,损失可不小。”

    张永焕平时都是称呼“小师叔”的,如今唤他“安平”,便是当他为“小辈”。

    张执象领悟,顺着话打过圆场。

    心中则还在思索王绛阙所说的航线和时间,六万里航程只需三月?星夜兼程也要考虑风向和洋流的吧?风帆船真的能够完成?大海航行真的能够如此稳当?其中还有大量河道路段,内河航行反而问题更多吧?

    又聊了会,抛开刚刚的话题,开始聊海外风物,来活跃气氛。

    张执象便抛出了疑问:“三个月真能抵达苏必利尔湖?航船竟然有如此速度?”

    王源之知晓张执象没见过海船。

    便问道:“小仙人可曾见过旱舡?便是建造大型宫殿的时候,用以拖曳栋梁、大石的时候用到的,百万斤的重物也能拉动,只是相当耗水,往往需要每隔数里便事先打好一口井,以便随时补充水量。”

    “正德年间翻修宫殿,换了中道阶。”

    “大石长三丈,阔一丈,厚五尺,重32万斤,便是以旱舡拖曳,入城时,造了16轮大车,用了1600匹骡马拉到皇宫的。”

    “既有旱舡,那便有水舡。”

    “舡,舟工也,意指船上的机械,原理为炭火烧水产生蒸汽推动轮轴,往复之下,为船只提供动力,我们对这个机器一般称之为——蒸汽机。”

    “此物在郑和下西洋时被研发出来,宝船以精钢做龙骨,成两万料之巨舰,便是以此物驱动。”

    “千料海船配以蒸汽机和风帆,能日行千里。”

    张执象听得目瞪口呆,王绛阙则低垂了眼睑,只觉得是山上的土包子,所以说啊,时代变了,钢铁巨舰能够乘风破浪,又怎么是修仙者的时代呢?

    然而。

    张执象是土包子吗?不是,他只是震惊于大明有蒸汽机!!他忽然有些怀疑,自己真的穿越到仙侠位面,而不是什么蒸汽朋克的科幻位面?

    搞半天,郑和船队是钢铁巨舰?

    怪不得一直争论宝船的吨位有问题,说木制龙骨不可能有万吨巨舰,的确,木制不可能,如果是钢铁做龙骨就没问题了。

    至于大明有没有合适的钢材和钢铁产量?

    这是有的。

    天工开物已经明确记载了炒钢法,技术没有问题,而明朝巅峰时期生产铁矿的县有245个,元代只有45个,清代只有137个,至于钢铁产量,在洪武初年,国营专办铁矿区有13处,且洪武帝禁止民间开铁矿,也就是说仅13处专办矿区所记载国营产能就有1847万余斤。

    按照洪武七年三月的明实录记载。

    国营铁厂的全部生产都是有定额的,一年规定产量总计为805万2987斤,即便算是永乐年间新添的四川龙州冶和顺天府遵化铁冶,也不过多上82万斤。合计也就887万斤。

    1847…887=960万斤。

    这960万斤铁是从13个矿区课税而来,明初要打仗,铁料税率高,为15比1,也就是说明初这13个专营矿区的钢铁产能就达到了1亿4400万斤。

    大明巅峰时期,铁矿区多达245个,即便许多矿区规模不如那13个专营。

    可总量翻个十倍没问题吧?毕竟民间没有记录的,私自开采的量,也是极大的!

    所以。

    保守估计,明朝最鼎盛的宣德年间,钢铁年产量至少有70万吨,那么我国1949年钢铁产量是多少呢?答,当年粗钢产量为14。5万吨。

    有产量,有质量,造铁甲舰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了……

    可惜。

    《永乐大典》副本已经被毁被盗,如果能够将完整的《永乐大典》正本从永陵里找出来,那么历史的一切谜团也就将解开,可惜,前世他病逝之时,依旧没有足够的技术完成这项任务。

    罢了,就当这是魔改的平行位面吧。

    想通关节,张执象不再纠结蒸汽机的事情,向王源之探听了一些船只的概况后,便安静的听他们讲海外风物。

    可能因为张执象他们来自龙虎山的缘故,王源之特意挑了海外各族的祭祀来讲。

    海外多蛮夷。

    诸多部族都没有开化,依旧信奉血祭和活祭,哪怕是在商洲最大的国度,阿兹特克王国,他们经常抓取野人来祭祀神明。

    虽然在大明看来,阿兹特克人和野人都归属殷地安人……

    但他们自己显然不这么认为。

    阿兹特克的祭祀集团已经严重影响了帝国的运转,他们占据大量资源又不事生产也不负责打仗,导致他们的皇帝蒙特祖玛二世处境十分微妙,有点被架空的意味,国家也在爆发内乱的边缘。

    那些祭司们能够保持特权,自然也有一些原因。

    例如在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神庙当中就有一条大蛇,说是有数十丈长,是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

    王源之说他见过此蛇。

    并无羽翼,也无羽毛,只是一条金色的巨蛇,实际上有十五丈长,每日以活人为食,已开灵智,属于妖邪一类。

    此类妖邪,在上古之时亦有之。

    话说正一道就是因此而生,消灭山野淫祀,斩尽天下妖魔,在此之前,妖邪居于山野窃据神位,愚夫多以生灵活祭,童男童女何其无辜。

    华夏有颛顼绝地天通,有正一扫荡妖邪。

    可海外没有。

    因此海外远航,不但在大海当中要面对幽暗恐怖,在未开化之地,还要担忧各种自蛮荒以来留下的妖邪孽种……

    (PS:旱舡的记录源于明万历年间的故宫建筑文献《冬官纪事》,记载的是贺盛瑞在明朝万历二十四年任工部营缮司郎中时主持修缮故宫中乾清、坤宁两宫的详细经过,换中道阶的案例便是出自于此。)



16、物皆有主贵贱有本



一场午饭,吃了很久,最后一团和气的散席。

    张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