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嘉就想到一点,张钰总在各大豪强手里,弄出一些家族子弟,然后让他们不和家里人联系。
  是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方面的考量。尤其这一年下来,别的课程可能都很平均,但在民族大义,华夏主义主题的课程,反而是占据比例最大的。
  本身就是半封闭的情况下上课,每天又偏偏有那么半个时辰要进行这样的宣传和学习。
  时间长了,再冷静的人,难免都要受到其影响。
  张钰甚至会抽空讲道,一年下来,学生至少有三成加入了太平教,虽然入教的理由并不一致。
  听说各地也是这样,每个衙门都有本太平经,大家可以自由拿去抄阅。
  每周日,全体官员要给南华仙人上一炷香,然后听一个时辰的经。
  于是各地官吏,也有一部分人加入了太平教。
  郭嘉觉得,以后估计就是有太平教背景的官吏,可能会更容易获得升迁。
  举贤不避亲,只是张钰把‘亲’的概念,扩大到太平教徒这个范围。
  这情况,与其说是教众,郭嘉怎么看着都更像是——党员?
  想到这里郭嘉一个激灵,不敢想下去,总觉得教主是真的所谋甚大!
  “这情况,莫非还没有头绪?”臧霸看向那些工匠,不由得皱眉。
  这些工匠一直在摸索,时不时停下来思考,又或者互相交流。
  当然也有交流方面起了冲突的,然后开始争吵,最后被人提醒后,乖乖出去再争。
  显然,在这之前张钰立下过规矩。
  “大的方向我已经给他们,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做的问题……”张钰笑道。
  仅仅是就传统纺织机的工艺,张钰看过之后,简单在大脑里面模拟来到一番。
  通过高效率的运算进行排错,最后大概有了一个方向。
  到了这一步,他却不急着却修改,而是把工匠都给着急过来,就构造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然后让他们去思考。
  比如说具体改进的地方,如何改建,需要什么零部件等。
  这些他可以在三天内摸索出来,然而他在这些人身上浪费了十天,进度依然很慢。
  不过慢归慢,进度的确在提升,这是他最欣慰的。
  看向身后的三人,说道:“总不能什么都交给我来做,我当然可以做到,问题我不是救世主,大到改变这个世道,小到吃饭喝水这样的小事都要兼顾,这样我会累死的!”
  三人明白了,张钰可以直接做到,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选择给这些年轻的工匠提示,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去研究。
  第一次改良完毕,他们以后会继续改良,或者在别的方面去改良。
  甚至于,他们会有弟子,他们会把这种探索精神传递下去。
  到了最后,华夏这片大地上,新的器械,新的技术和新的学识会不断出现,不,涌现!
  然后就想到书院里面所谓的大爱无疆,以张钰的身份,他可以把工匠召集过来,说出他的想法,让工匠自己琢磨就好。
  可他不是,非要自己也研究研究,然后再找工匠。
  “只是老师,这样效率不太高,也太耽误事了。有什么需要,您吩咐一句,大家自然会认真去做。”臧霸上前。
  “这怎么行?”张钰反问,“我说要天下的月亮,难道你们还能给我摘下来?我要田里的作物产量再翻个三倍,你们能做到?我就要亲自试试,至少要知道合理的范围在哪里,我才好意思发话吧?连调查都没有,就乱说话,这种人都是娇生惯养长不大的巨婴!”
  “弟子受教!”三人连忙回道,张钰其实也是在教导他们,以后遇事多看多想,了解实际情况,然后再针对这个情况做出反应。
  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又或者超过这个时代的技术,那就是不切实际的,纯粹为难人。
  “得了,随我上去,这里给你们准备三个床铺,比书院的简陋一些,凑合一下。学习本来就不是享受,想那匡衡,没钱买油灯还要凿壁借光!”张钰示意三人。
  “就是那九试才得丙科的匡衡?”杜袭闻言一愣,随即好奇问了句。
  “说起这九试……我想起来了……”张钰若有所思,“书院今年可以来个射策。”
  射策起于汉武帝时期,专门针对太学生的考试,类似高考,也可以看做是科举的前身。
  为什么汉末三国很少见到这玩意,只能说太学生都被党锢牵连,自然也没有射策。
  实际上在这个时期,射策已经算是半废除的状态,只依靠察举制来选士。
  按照这个推断,张角这个‘不第秀才’,说不得还曾经是太学生……
  慢着,所以他是因为受党锢牵连,才没办法继续射策,不得不回乡传教的?
  也说不过去,时间上对不上,张角传教应该是在党锢之前才是。
  否则哪来的影响力,能有那么多路渠帅起来造反?
  当然一切都和张钰无所谓,他就是打算恢复射策而已。
  “哈?”听到张钰那么一说,三人顿时面如苦瓜,这算不算自己把自己坑了?


第219章 张贲的担心
  停了十几年的‘高考’突然恢复,臧霸没接触过的或许感到新鲜,郭嘉和杜袭就只剩下不适应。
  对策还好,射策就有些难,尤其这张钰出的射策,就不是经文那么简单了。
  对策是上面给出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来回答。
  射策随机性就高一些,就是把好几个问题密封起来,抽到哪个回答哪个……
  别说现在,都不知道张钰会出什么乱七八糟的问题。
  就说过去,考校的是经文,杜袭还好,郭嘉怕是要撑不住,就算在书院上了一年课,底子可不是那么容易补上的。
  更别说,他在书院里面学习的知识里面,对经文的涉猎范围并不广。
  这不奇怪,书院属于综合性大学,有常规课程,也有选修课程,课外兴趣课程。
  当然,还有勤工俭学。
  杜袭早早投效,好歹身边还有些家底,郭嘉可没有。
  这不时不时去荀彧那边蹭饭,课程之外还要进行一个时辰的勤工俭学补贴家用。
  老师是真的狠,就算是关门弟子,也没有补贴他们的任何家用……
  “三月新生入校,那么射策就安排在二月份……只是这样的话,又要商量一下具体的章程。”张钰想了想,最后索性给三个弟子布置了‘作业’。
  “算勤工俭学!”张钰丢下这句话,郭嘉瞬间进入状态,看得杜袭和臧霸无语。
  张钰并不是一直都在这里,不过在这里的时候,会时不时指点一下那些工匠。
  尤其是针对金属零件的铸造和轧钢工艺,提出如果人力已经到极限,可以尝试换个动力的设想。
  他本身当然知道可以用畜力或者水力,甚至是风力和电力,不过直接说出来没意思,让工匠自己思考才有意义。
  “这些工匠真幸运。”郭嘉跟在后面。此刻他算是好不容易,和其他两位‘师兄’完成射策的基本章程。时间很赶,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三人也是铆足全力了。
  “还好,有三个原本就是书院的学生。老师在这里授课,其实和当时在书院里面听课差不多。不过听老师说一节课,差不多相当于自己摸索几个月的。”杜袭感慨。
  张钰很少给出正确答案,而是用问题回答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直接知道正确答案,的确是挺便利的。
  不过习惯之后,估计以后遇到问题,都只会想着去问,而不是自己想办法去解答。
  人本身就有惰性,换个角度来说,正是惰性让我们不断发明创造,让自己过得更舒服些。
  “只是觉得有些傻……”臧霸看向张钰,“只要一场战争,这里的所有一切都有可能被毁掉,那些学生甚至可能会死于战争。这个时候,应该好好发展军备,扩大军队和地盘,甚至征服天下,然后才开始考虑这种问题才是……”
  “难道你看不出来吗?”杜袭来到臧霸面前,“老师是为什么,每次都找机会,把兵派出去练练?他永远都担心,自己麾下的兵练得不够!我们同一届,那些专门练武,打算卒业后去入伍从军的,他也没少严格要求……你说,就算大汉精锐过来,我们会怕?”
  “老师能做现在这种事情,其实也就是对泰山和平原的安全足够放心。”郭嘉点头。
  “…………”臧霸闻言,也不再说些什么。就想不通,张钰就不肯迅速扩张。
  以现在泰山和平原的兵力,别的不说,青州直接打下来问题不大。
  明明可以直接割据青州,为什么却总要蛰伏。
  或者说,张钰到底在等什么?总不能,等着等着黄天降世,然后直接天下大吉吧?
  张钰处理完这边的事情之后,就去了一趟府衙,把自己的决定告诉张贲和戏志才。
  “射策?”张贲一头雾水,而戏志才则是似笑非笑,不,他心里应该很嘚瑟。
  已经成为郡丞的他,已经不需要再进行射策。
  少不得,还是低声把射策的情况告诉张贲,后者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倒的确有必要。书院的学生原来越多,良莠不齐的情况开始出现……”张贲看向张钰,其实造成这个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张钰减少了授课时间。
  否则就算是最差劲的学生,成绩都不会太糟糕。在教学方面,张钰的确是太厉害了!
  “考试是必须考试,以后是否能为官,不能只看背景。书院扩张了,或者平原书院开设了,大部分的人才肯定要从两个书院里面选,可不能因为对方是书院的学生,还是太平教信徒,就什么人都往官府里面招。以前是人手不足没办法,以后肯定会溢出,择优录取非常重要!”张钰提醒道。
  “可没有选上的那些学生,当如何?”张贲有些担心,万一去了朝廷那边,岂非资敌?
  “我们负责培养人才,人才自己不愿意为我们所用,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到时候,他们就期待我们能被朝廷剿灭,否则只要我们一天掌权,以后清算起来,华夏他们都待不下去!”张钰对于忘恩负义之人,可没有那么友善。
  问题是他知道,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学术人品都不太好的人,难免会走歪路。
  这部分人不怕,他最怕的就是那些成绩不错的。
  学而优则仕,未必就是出仕在自己这边。
  有时候人太聪明也不好,太聪明就会自作聪明,否则华夏这文化圈,怎么到最后推崇中庸了。
  就做人而言,中庸的确是一种最好的心态,尤其是现代阶级固化的时期。
  “送去胡人那里,不便宜了胡人?”戏志才不明白。
  “为什么非要是胡人,出海看看那所谓的蓬莱瀛洲是否存在不是很好吗?”张钰反问。
  “哦,那也可以……”戏志才不置与否,这玩意,和送死也没什么差别。转念一想不部队,张钰的意思也没说让他们去送死,“不会真有蓬莱和瀛洲吧?”
  “方丈都有信不信?”张钰反问。真把济州岛、琉球岛和倭岛算进去,差不多凑三仙山。
  主要是考虑华夏文明最早是在中原和河北活跃,这意味着探索也针对那边。
  否则的话,估计还要把夷州给算进去,凑成第四仙山。
  至于那上面有没有仙人,看那些人的造化了。
  说不得人家真有,只是专门设置了一个法阵,把闲杂人士排除在外呢?
  原理张钰都想到了,就是设置一个错乱的磁场,让人靠近之后,方向感失灵,进而绕着这个磁场走,怎么都走不进去,却完全没感觉自己走错了路。
  没什么好奇怪的,百慕大三角洲就这样一个地方……
  “那……什么时候我们能去见识见识?”张贲和戏志才顿时好奇起来,不远处的董昭,甚至是孙乾,也是竖起了耳朵。


第220章 科考
  张钰到底是没有说出,这些仙山的具体位置,不过他那神秘的样子,真让人浮想联翩。
  只用了三天左右,私下都有传闻,张钰有仙人传道的消息开始疯传。不少‘老人’绘声绘色的描述,张钰在很短的一年内,仿佛变了个人一样,逐渐超越了正常人的范畴。
  尤其官道上的魅影这个都市传说,也不知道被谁提了出来,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是赶路中的张钰。而且是从济南国那边赶过来,前后甚至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阿弟,真的有仙人给你传过道?”张宁都有些将信将疑,主要还是三人成虎。
  “我什么情况,阿姊清楚,清楚的人也清楚。至于不清楚的人,就让他们想去吧!反正,非要把我塑造成陆地神仙,对我也有利无弊!”张钰无所谓的说道。
  天大地大哪有闺女更大?就在昨天,这不苏婧给他生了个女儿,叫做张瑛。
  就这名字,张宁还嘲笑他偷懒,侄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