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万两白银,这笔巨款着实令潘老大心中大动,要知道他们这趟的活算下来满打满算也就是仅仅三千二百两而已,朱怡成一出手就赔了几乎三倍多的银子,瞧见这些银子,潘老大刚前的不愤早就不翼而飞了,取而代之的只有兴奋和激动。

    强捺着内心的骚动,潘老大故作镇静问:“洪爷,您这银子似乎多了些吧?我罗教子弟行走江湖靠的是规矩,该拿多少就是多少,所谓无功不受禄,多出来的银子还请洪爷收回吧。”

    “呵呵,这是洪爷特意交代补偿罗教兄弟们的,虽然罗教和我等不属同教,可毕竟大家都是江湖同道,罗教兄弟经此一役损失可不小,这多出来的银子嘛一来是赔罪,二来嘛也是为交潘老大您这个朋友的。”董大山在一旁笑着解释,潘老大看了一眼面带微笑的朱怡成,心中想了想后道:“这话虽说的不错,可毕竟我罗教是入世之教,教中兄弟可都是遵纪守法的老百姓……。”

    “这是当然,这是当然。”董大山连连点头,潘老大的话说的明白,表示罗教可不是白莲教,就算收了这银子也不会入伙一起造反。

    关于这点,朱怡成早就有所了解,他也没奢望直接把罗教给拉到自己这边来。今天的目的就和董大山说的那样只是交个朋友,同时解除之前的误会。毕竟拿下桐庐后罗教的损失不小,就连潘老大也被义军当官府的人给丢进了牢里吃了好几天的苦头,如果不是下面人报上来,并仔细和朱怡成讲了罗教的情况后,也许潘老大现在还在吃着牢饭呢。

 第六十八章 拜访

    江宁,大阿哥胤缇带兵由京南下,到达江宁已有三日,这三日来他马不停蹄地会见各路将领,整合军队,准备围剿袁奇等部匪军。

    大阿哥虽然不是帅才,但在如今将星凋零的大清朝也算一员有名的将才,久经战阵,行伍对他来讲并不陌生,不过在江南作战还是头一回,江南水乡之地,并不利于骑兵作战,依靠的主要还是绿营的步兵,何况张云翼死后,江南围剿战事进展一直缓慢,令他极不满意。

    凭着自己直郡王身份再加手握圣旨,对于大阿哥的指挥权各路将领并无异议,要知道他的身份可比张云翼贵重的多,何况康熙皇帝派出大阿哥领兵同样也是对江南各部的一种敲打,在这种情况下谁会提出反对意见呢?

    军事统帅权是没问题的,可其他问题却不少。之前说过,江南今年遭灾不小,可朝廷的救济一直却没下来,再加上袁奇在江南闹了这么一出,民间的日子可不好过。

    其实不仅是民间,就连各部绿营的军粮也不有不足,张云翼突然去世是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后勤出现问题同样也是原因之一。这些日子,从各省汇集来的部队为了军粮的事可没少吵闹过,同样大阿哥接手全局后也要面临这个问题。

    以江宁的存粮,勉强可以支撑出战,可同样一旦围剿时间过长,或者后续的军粮不能按时到达的话,那么大军就会陷入缺粮的境地。为此大阿哥考虑后准备分两步走,一步是就地筹粮,江南作为鱼米之乡,就算遭灾但民间大户手中还是不缺粮食,他打算通过乐输的办法让这些大户为朝廷解决一部分军粮问题,为此大阿哥特意找到了曹寅,曹寅当即答应下来,并联络了一批豪商大户,弄到了部分军粮。

    第二步,就是紧急从湖广等地调粮。湖广同样也是粮区,只要那边的粮食一到军队的粮荒不仅能解,对于江南赈灾也是有好处的。对于这点,其实在大阿哥抵达江宁之前朝廷已下文通知各地方进行调拨,想来要不不了多久粮食就能到达。

    解决了粮食问题,大阿哥决定快南下,袁奇所部如今正在浙徽之地流窜,必须尽快剿灭以免造成后患。除在前线的部队外,大阿哥这次还带了京中两千前锋营精锐作为自己的中军,再加上在江宁的部队,总兵力将高达二万三千人,足以扫荡整个江南。

    在离开江宁之前,大阿哥特意抽出空来去拜见一人,这人虽早已离开朝堂,可能让大阿哥这样身份的人去拜见足以可以知道此人不简单。

    江宁城北,一处僻静的宅院,这里瞧上去和普通的人家并没太大区别,宅院既没有富丽堂皇的装饰,占地面积也不大,就连看门的也只是一个普通老门子而已,但带着人骑马到离宅院还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大阿哥就下了马,把马交给随同的戈什哈,单身一人走上前去拍响了门环。

    大门打开一边,老门子出来见到大阿哥先是一愣,紧接着就慌忙行礼。

    “不必多礼,先生在否?”

    “老爷在,大阿哥请随我来……。”老门子显然是认识大阿哥的,见他来到也不用禀报,连忙请大阿哥进了院。

    “你们都在外侯着。”对手下吩咐一声,大阿哥随着老门子进了门,待他们进去后,大门依旧关上了。

    后堂,一个身着普通的白老人半躺在塌椅中,当老门子急急来到他身边附身轻唤说大阿哥来访时,老人这才睁开了混浊的眼睛。

    “先生,两年不见您身体可好?”见到老人,大阿哥站停脚步,以弟子之礼向老人行礼,老眼昏花的老人打量了一下大阿哥笑了起来:“原来是大阿哥来了,两年过去大阿哥依旧风采呀,老夫如今年迈,无法再给大阿哥问安了……。”

    老人在老门子的帮助下勉强坐起冲着大阿哥拱了拱手,大阿哥连忙上前扶住老人道:“先生说哪里的话,当年要不是先生教诲哪里有我胤缇的今日?这些年来,先生在江宁,弟子可是无一日不思念先生呀。”

    听到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老人露出了自内心的笑容。说起来这位老人并不是别人,而是经历了顺治和康熙朝前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熊赐履。熊赐履曾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之后又任礼部尚书和东阁大学士,更主要的是他不仅是儒学名家,更是上书房总师傅。

    其他的名头也罢了,这上书房总师傅可不简单,不仅是康熙的智囊,更是担负着教导皇子的重任。熊赐履在担任总师傅的时候,大阿哥胤缇就是他的入室弟子,同样也是他教导时间最久,花心血最多的弟子之一。

    熊赐履在康熙朝有过一次起落,在三藩之乱前被罢官,但不久后又被起复,最终位及人臣,直到康熙四十五年才告老还乡回到江宁养老。可以说,他和大阿哥已经足足两年多未见了,能在江宁再次见到大阿哥对于已风烛残年的熊赐履来讲是一件喜事。

    “此次大阿哥至江宁是为了朱、袁之事吧?”招呼着大阿哥坐下,熊赐履笑问道。他虽然已经告老修养,闭门不再见客,就连朝廷方面的也不再怎么关注,不过袁奇在江南的事他还是听说过,前些时候听说康熙下了旨让大阿哥南下领兵。

    “是的先生,朱、袁之患不除天下不安,张云翼功亏一篑,如今江南围剿不利,本王此次南下正是替皇阿玛分忧,也为天下除患。”

    “大阿哥久经战阵,以大阿哥的本领朱、袁只是小患而已。”熊赐履笑着说道。

    大阿哥听到这话也笑了,说真的在他心里根本没把袁奇放在眼里,虽然现在军粮有些不足,可这只是小事,手握重兵的大阿哥是信心十足,在他看来只要兵锋所到之处,这些流寇根本不堪一击,彻底剿灭袁奇等部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但对于江南他毕竟不是太熟悉,来拜访熊赐履一方面是看望这位老师,二来也是有些事想请教一番。熊赐履宦海几十年,无论眼力还是心智大阿哥一向是佩服的紧的。

    对于这个弟子,熊赐履也不藏着掖着,到他这岁数的人哪里还有什么顾虑?当细细听完大阿哥的话后,熊赐履就为他讲解了起来,不仅仔细对他讲述了江南各地风貌地势,更特意说了些各地作战需要注意的事项,令大阿哥连连点头高兴不已。

    毕竟是老人,这一说就是半个时辰,熊赐履不右有些累了,接过老门子递来的参茶喝了一口,清清嗓子又道:“除之前所说的外,还有一件事大阿哥需得注意……。”

    “还请先生为弟子讲解。”大阿哥和当年读书时一样毕恭毕敬地站起身道。

    “坐坐……。”熊赐履摆摆手,等大阿哥重新坐下后道:“朱、袁之患虽震动天下,但平息匪患以大阿哥的本领并不算难,可大阿哥想过没有,为何这太平天下会闹出如此大事来?”

    “这……。”大阿哥微微一愣,当即道:“应该是地方官员怠政,再加上朱、袁等人又以前明后裔蛊惑人心所至……。”

    听到这,熊赐履笑着摇摇头道:“哪里这么简单,大阿哥,所谓朱三太子之事在先帝时期就闹过,三藩之乱也闹过,之后还是闹过,可数十年来,又有那一次比得上这回的?难道大阿哥就不觉得奇怪么?”

 第八十九章 桐庐丢失

    “先生的意思是……?”

    “两年前老夫自京城南归,京中官员就已借贷成风,户部存银都到了各级官员的口袋里去了,这两年来恐怕越演越烈吧?此次大阿哥南下领兵,不知朝廷拨了多少银子,又调了多少粮食?”

    “这……。”大阿哥苦笑道:“真是什么都瞒不过先生呀,不过请先生放心,银子虽不多但也暂时够用,至于军粮么,除江南各富商大户的乐输外,弟子已让从湖广等地调粮了,想来不会耽搁军事。”

    “那么民间呢?江南如今赈灾情况又如何?”熊赐履追问道。

    大阿哥想了想道:“不瞒先生,此事弟子已密奏皇阿玛,想来以皇阿玛的英明神武定另有安排。此次弟子来江南主要还是为了军事,这地方之政嘛,乃江南各级官员的职责。”

    “糊涂!”听到这回答,熊赐履两眼猛然一张,混浊的双目闪起精光,犹如当年在朝堂中那样令人生畏。

    “何为天下太平盛世?说起来就是二个字——钱粮!只要朝廷有钱,百姓有粮,这天下就太太平平,就算出点小乱子也只是疥癞之患而已。可一旦钱粮出了问题,那么天下必然动荡!之前老夫问大阿哥为何朱袁为闹出如此大的动静来?除了地方官员和所谓朱明后裔原因,那主要还是因为老百姓手中无粮啊,朝庭手中无钱!所谓积小害为大患,这是如此啊!大阿哥此次身负重任,如不能尽快解决这钱粮问题,恐怕要难尽其功!”

    “先生这话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我大清国富有四海国力强盛,就算江南如今稍有不稳但也不算大事,只要提兵先行剿灭朱袁等部,等朝廷腾出手来再着手安抚地方,以本王来看足以。”

    熊赐履的话让大阿哥很是不悦,就连称呼都从弟子改成了本王。当即,熊赐履轻叹了一声不再言语,他已经老了,活不了多久了,如果是以前他绝对不会向大阿哥说这番话的。既然大阿哥不愿听,那么再多说也无益。熊赐履缓缓闭上眼睛,此时在一旁的老门子告诉大阿哥老爷累了要休息,大阿哥无奈起身向熊赐履行了一礼,告辞离去。

    出了熊府,大阿哥眉目依旧紧锁着,虽说他之前对于熊赐履的话很是不满,同样也有些不以为然,不过熊赐履并没说错,如今朝廷的钱粮的确出了问题。大阿哥可是久经征战的老将,可那一次出征还需要他对钱粮如此操心的?唯独这回下江南。

    对于熊赐履的警告,大阿哥虽然没有接受,但还是记在了心里。他回到居所再一次招来部下询问粮草调集的情况,当得知近期从湖广运来的军粮等物就能抵达杭州的时候,大阿哥总算是松了口气,并下令大军明日准备,后日开拔。

    由南京直接南下,根据江南的局势大阿哥把集结点设在了宁国府,也就是如今的宣城。由南京至宁国府一路还是比较顺利的,五日后大军进驻宁国府,大阿哥在宁国府召集各路将领进行军前会议,经过商讨大军将以三路并进的方式南下围剿,左路走徽州方向,右路走临安杭州一带,而大阿哥的中路直接下绩溪,三路并进,以压缩袁奇等部的生存空间,意图把袁奇部一直往南赶,最终在衢州以北彻底剿灭对方。

    可以说,这个计划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妥的,何况此时的袁奇部早已成了惊弓之鸟,不仅丢失了大批精锐,而且还极度缺少粮草装备。如果不出意外,在此计划下袁奇部根本无法抵抗来势汹汹的清军,一旦继续南逃就彻底落入大阿哥设下的口袋里。对此,大阿哥是信心十足,他很有把握在两月内彻底剿灭江南贼军各部,其实中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来看也的确如此。

    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大阿哥三路并进的战术展开后不久,右路军先出了问题。十多日后,抵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