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确保万无一失,一边想着,他一边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茶盏,随意喝了一口。

    嘴唇刚碰上茶水,有些凉了的茶顿时让建兴心中先是一愣,紧接着一股无名的怒火就从他内心涌了上来。

    现在大清就如同没毛的凤凰不如鸡,从天下之主落到如今地步,可毕竟他这个皇帝依旧是皇帝,大清还依旧拥有六省和关外广阔领土。在这种时候,这些该死的奴才就敢怠慢于他?简直是无法无天。

    恼怒之下,建兴皇帝直接就把手中的茶盏狠狠往地上一掷,随后冲着一旁的小太监就喝骂道:“狗奴才!弄的什么茶?胆敢如此?”

 第八百八十六章 左右为难

    啪的一声响,跪在地上的众人眼皮都未跳一下,继续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什么事没发生一般。

    而负责伺候的小太监这时早已吓得面如土色,直接就跪下不住磕头,口称皇上饶命。

    小太监不喊饶命还好,这么一喊建兴皇帝心中的无名火越发盛怒了,当即就让人把这小太监拖出去乱棍打死。

    话音刚落,两个身强力壮的太监直接上前一左一右直接拖起小太监就走,小太监吓得不停地哀嚎,可马上这嘴就被死死堵上了。仅片刻后,殿外就传来噼噼啪啪的板子声,还有那因为堵了嘴依稀含糊不清的哭喊,大约一小会儿的功夫,这声音就由高至底最终消失。

    那小太监就在所有人眼皮下被活活打死,建兴心头的无名火也随着小太监的死而泻了,全身上下居然有一种说不清的轻松感。

    重新端起一杯另一个小太监刚为建兴皇帝沏好的参茶,悠悠地品了一口,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耿额!”

    “奴才在!”听到建兴皇帝喊自己的名字,跪着的耿额连忙应道。

    “山西战事需小心在意,你去东边跑一趟,告诉隆科多做好防备,以免让明军切断关中和山西的联系。”建兴皇帝开口说道,他刚才喝茶的时候想了想,眼下手中能用的人不多了,要说可堪大任的也就是隆科多。

    如今隆科多就在东边,同进攻关中的明军相互对峙,他的防线不仅要抵抗明军的进攻,同时还要维持和山西的通道。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建兴皇帝决定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隆科多来办。

    之所以让耿额去跑一趟,那是因为耿额出面更为妥当些。毕竟他不仅是上书房大臣,更是兵部尚书,以他作为钦差大臣更能体现建兴对此事的重视,同时建兴也想让耿额替自己去看看那边的情况。

    这话说完,建兴皇帝又迟疑了下,继续道:“见过隆科多后你再跑一趟山西,替朕把话带给鄂尔泰,只要挡住明军,朕可封他王爵!此外,让鄂尔泰尽快联络罗刹国,请罗刹国协助出兵,以抗明军。”

    耿额当即连忙答应,接下了这个差事。至此建兴皇帝心中才安了下来,不过转念又想想西南三省的情况,尤其是诚亲王如今陷在贵州无法返回,建兴的心中又不由得忧心忡忡。

    但相比山西,西南三省现在清廷是鞭长莫及,建兴皇帝只能期望贝和诺等人能忠于王事,独自御敌,同时又对反水投明的赵弘灿恨之入骨,假如不是赵弘灿突然间背叛大清,那么就算岳钟琪进攻四川局势也不会到现在糟糕的地步。

    可惜的是,现在说这些已晚,建兴皇帝只能听天由命,可相比西南三省,他更关心的是山西,山西必须要守住,这绝对不能有失啊!

    半个时辰后,建兴皇帝有些疲倦,脸上显出了困意。众人见主子如此自然也跪安告辞,挥了挥手,让众人离开,建兴皇帝却未回转后宫,反而默默坐在龙椅中不知道在深思着什么,过了好久才发出一声长叹。

    出了宫,马齐的脸色极是难看,作为上书房大臣他虽然在刚才面圣的时候说了那么一番安慰的话,可是他心里却清楚那些话仅仅只是说说而已,目前明军大举进攻山西,这表示此次明军对于山西是势在必得,就算鄂尔泰能挡得了一时,又如何挡得了一世呢?

    至于罗刹国那边,马齐根本不抱太多希望。之前同罗刹国的合作中难道大清还未吃过亏么?无论是当年的尼布楚还是不久前的漠北之战,罗刹国不知从大清手里占了多少便宜。

    马齐早就看明白了,罗刹人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狼,根本没半点信义可言。假如现在大清强大明弱的话,估计那些罗刹人巴不得主动出兵捞取好处了,来一个锦上添花了。可真正的情况却是反之,在这样的局势下,罗刹人真的会做雪中送炭的事?

    之所以那么说,只不过是安慰建兴皇帝罢了。这一年来建兴皇帝的性格是越来越古怪,也没有当年初为人君时的气象。这让对大清忠心耿耿的马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他又无能为力。

    “衡臣!”

    “马相何事?”张廷玉走在耿额后面,突然间衣袖被人拽了一把,回头一看是马齐。

    “衡臣借一步说话。”马齐轻声对张廷玉道,张廷玉迟疑了下,这才点了点头,和马齐向一旁走去。

    他们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前面的耿额注意,不过他只是朝两人走的方向看了一眼,鼻中冷哼了一声,随后就当不知直接继续走了。

    “衡臣,你同我说实话,你觉得山西如今的情况有多大的把握?”走到一旁,直到左右无人的时候,马齐这才压着声音问道。

    张廷玉先是一愣,接着微笑道:“刚才见皇上的时候马相不是是说了么?廷玉的话马相也应该听到了,我的意思和您的意思其实是差不多的。”

    “我说衡臣,你我相识多年,刚才的那番话难道还当得了真?”马齐见张廷玉打着太极拳,顿时有些心急道;“我说那些话是安皇上的心罢了,衡臣你说的那些估计也是如此。但是你我作为上书房大臣,面对如今局面还需早做准备,衡臣啊!你的能力比我强多了,更一向佩服你的眼光,如今就你我二人,有些话绝对不会传到第三人耳中去,为了大清,为了这天下,还请衡臣直言不讳啊!”

    马齐一脸诚恳无比地说道,在朝中所有人都清楚马齐这人是个老好人,而且没什么太多花花肠子,这点张廷玉自然是清楚的。

    看着马齐的神色不似作伪,张廷玉沉咛片刻叹道:“此事马相何必找我?找耿大人不更好?或者向淳亲王咨询也比找我妥当啊!”

    “衡臣的意思我明白,可是我还是信得过你!”马齐清楚张廷玉这话的意思,随着大明的越强,尤其是岳钟琪投明后,满清现在对汉臣防备甚深,假如不是张廷玉资格老,地位高,再加上建兴皇帝知道他对大清忠心无二的话,恐怕早就被赶出上书房了。

 第八百八十七章 失魂落魄

    见马齐如此,张廷玉心中轻叹,对方这样的态度再加上他又深知马齐为人,知道马齐不会因为这种事来套他的话并害他,想了想后张廷玉这才轻声道:“马相,山西一事凶多吉少啊!”

    “啊!”马齐顿时一愣,他求助张廷玉是想让张廷玉帮他判断一下局势,并且看看能不能做些事来护住大清,但没想到张廷玉一开口说出如此话来。

    “不至于吧……。”马齐回过神焦虑道:“鄂尔泰的兵力不少,其部也是精锐,罗刹国那边是否可以指望暂且不说,但蒙古那边还是可以调集些人手的。就算打不过明军,维持局面应当可以……。”

    “马相!”不等马齐把话说完,张廷玉就打断了他:“如果马相想听那些话的话,我就不再讲了。”

    “不不不,还请衡臣直言不讳。”马齐张了张嘴,把还未说的话咽了回去。

    “马相知道,我对于兵事并不擅长,但这些年在上书房协助处理军务也略知一二。如今明军以马功成为主将,调集十数万大军进攻山西,马相以为其意为何?”

    “这……不是山西么?”马齐一时间搞不明白张廷玉问这话的原因,迟疑反问道。

    张廷玉摇摇头:“哪有这么简单,如今明军四处开战,岳钟琪攻入四川,另一部猛攻关中,还有西南三省之变,如此布局依我看大有深意。假如朱怡成的目标仅是收复故土,为何不先平定西南?只要西南一平,关中和山西就成了孤军。再者,马功成所部又东向西,为何不直接攻击关中而是掉头向北?如果他采取南下的策略,直取西安更不稳妥?”

    “这……这个……。”张廷玉的这番话一时间说的马齐无法回答,这些他从来细想过,但现在张廷玉直接问出,马齐也不是傻瓜,仔细想想的确有些奇怪。

    可是最终奇怪在哪里,马齐却又想不出来,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张廷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张廷玉轻叹一声,摇头道:“朱怡成此次是下得一盘大棋,他是故意留着关中不打,而是打算先以边角下手,然后再逼迫我朝西走。”

    听到这,马齐已经反应过来了,神色顿时大变,明白了张廷玉话里的意思。

    “这不至于吧……不至于吧……。”一时间,马齐不知道如何是好,口中喃喃着,过了会他急忙一把抓住张廷玉的手,期盼问道:“衡臣,既然你看出来了,那么可有破解之法?”

    张廷玉神色严峻,缓缓摇了摇头:“此乃明谋而非暗计,再者明军实力强过我大清数倍,以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就算猜出对方想干什么我等也是无能为力啊!”

    “可是这……。”马齐眼中的泪都要落下来了,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清这样一步步走向灭亡不成?

    “马相,现在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顺势而行,早做打算。既然大明要的是天下,那么就要做好把天下让于大明的准备。何况自郭亲王西征后,我朝已占西域千里之地,或者继续西狩也是一条出路。这天下之大已非当年,只要留下我大清元气,到时候在西边复兴也是有可能的。”

    “你的意思是集中力量主动西撤,放弃天下?”马齐开口问道,嘴中是一片苦涩。

    见张廷玉沉重地点了点头,马齐一时间不说话了。他承认张廷玉的这番话有道理,可是大清能这样做么?

    毕竟现在大清还拥有几省之地,将兵数十万,就算无法和大明相抗,可偏安一地勉强也能做到。可一旦主动西撤,那么等于把中国之地全部丢失,白白送给了大明,一想到弃了祖宗基业,马齐心中就如同刀搅一般。

    还有,被中原驱逐的势力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最早的就是当年的匈奴人。汉朝强盛时期,把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之后百年为了生存匈奴人无奈西迁,最终不知下落。

    除了匈奴外,后来的五胡、契丹不都是如此?各自强盛一时,最终随着历史飘散在尘埃之中。如果大清真的西迁的话,极有可能也是如此下场,失去了中国之地,哪里还有可能翻身?

    但是,除了这办法,马齐却又想不到其他更好的办法。就如同张廷玉说的那样大明这一次是堂堂正正地明谋,根本不是能够用什么计策来解决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假如这样做的话建兴皇帝是否同意?以马齐对建兴皇帝的了解他决定是不可能做出这件事来的。可是不做的话,如果等到山西落入大明之手,关中就彻底失去了屏障,就将面对汹涌而来的明军。

    到那种时候,大清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坚守关中最终轰轰烈烈的灭亡,另一个就是西逃,由关中向甘肃跑,然后再在明军的追击下继续朝着西域方向跑。到那时候其结果和之前所说的主动西撤是一样的,而且局面更为糟糕。

    毕竟前者是主动西撤,至少还能保存实力,获得主动权。而后者却是被赶出去的,等到那时候大清究竟还有多少军力,有多少元气都不得知,但肯定的一点那时候已和丧家之犬差不多了。

    这个选择,让马齐呆立当场,许久都回不过神来。他的脑子里乱成一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作为大清的忠臣,皇帝的奴才,马齐和大清是一荣皆荣,没了大清他们这些满人又何去何从呢?可是他就算看明白了,又有什么能力可以改变这一切?马齐的心中升起了一股无力感,胸口更如同压着一块大石一般令他透不过气来。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当马齐终于回过神的时候这才发现张廷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离开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原地,像个傻子一般发着呆。

    抬头看着天空中显得昏暗而又压抑的厚云,马齐无奈地苦笑了一声,接着又发出了几声似哭似泣的笑声。

    片刻后,拖着疲惫的身躯,马齐失魂落魄地掉头走着,一步接着一步,步伐沉重,就如同重锤敲击在他的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