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大明复国以来,虽然大明日渐越盛,可是连年战争,其朝廷耗资也是极大。假如不是大明以开海贸,兴工商为基,国库得以能够支持下去的话,其他的不说,仅仅只是眼下大明以火器之利组建的军队,光是养这几十万大军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海军再加地方力量就足够让大明财政崩溃了。

    所以,朝中有不少人认为,随着中原平定,大明应该休养生息,以创太平盛世。而不是继续穷兵黩武,四面征战。所以对于满清这一次自去帝位称臣的事,有些人是抱有就此应允的态度,只要条件许可也不是不行,这对于天下来说倒也不是一件坏事。

    之所以之前表示反对,那也只是反对满清颠倒黑白之举,但这对于天下来讲只是小节,只要达到目的,给予一些便利倒也不是不可,当即就有人站出来追问萧永藻所言真假,话语中分明就是动了心。

 第九百八十二章 朱皇帝的决心

    见此,萧永藻自然是心中暗喜,当即表示这事千真万确,只要大明同意,云南甚至辽东大明故地完全可以交给大明,只不过这需要些时间,但他萧永藻愿意为此奔波,以尽快促成此事。

    萧永藻的话让不少人感到心动,可站在前首的董大山却是冷哼一声,站前一步道:“萧公此言虚无缥缈,乃空中楼阁而已,仅凭一句话就想让我大明铁军就此止步不成?要知,云南之地已成死地,我大军虎视眈眈就在侧近,只要陛下一声命令,我百万雄兵就能踏平云南,哪里还需贵主用此来示好?”

    董大山用目光扫了在场众人,朗声道:“至于辽东故地也是如此,等云南归于我大明,兵锋直指之下,难道辽东还有抗衡之力不成?此外,刚才史大人所言萧公只答了一半,如贵主真有诚心求降之意,那就当自搏入京,听凭我大明天子发落才是,又何来说这些?”

    “董将军,并非不可,而是暂时不能。”萧永藻先是一愣,接着脑子倒是转得快,连忙解释道:“此事滋大,如今我等受我主之命前来交涉,具体事宜还需商讨一二。再者,如今局势复杂,我主也需平稳内部,无法暂时离身,一旦压制不住各部反而不美,到时候兵戈再起生灵涂炭,遭殃的是天下百姓啊。但史大人和董将军所言也有道理,哎……如此吧……。”

    似乎是下了很大决心,萧永藻长叹一声道:“来前,我主曾交代于我,如大明天子还不放心我主,我主可以大阿哥为质送至北京,以示我主臣服之心。等天下平稳,我主安置完善后,定然再亲自上京面圣,自请其罪。”

    这话一出,不少人眼中一亮,就连之前觉得满清有些不诚的朝臣都不由得微微点头,表示这个办法不错。

    送质子以示称臣,这是几千年前就有过的惯例,现在满清皇帝自去帝号,送上质子,再加上答应交还的云南、辽东等地,已表现出了诚意,从这方面来看答应他们倒不是不行。

    可还没等心动的人出言建议朱怡成可以考虑的时候,朱怡成淡淡说道:“朕疲了,此事再议……。”早就会意的小江子顿时扯着嗓子喊了一声退朝,接着群臣虽然诧异,但同时施礼送皇帝退朝,等皇帝走后,各自也就此散去。

    回到宫中,去了朝服,朱怡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今日朝堂上的这一切和他预料的差不多,所谓满清称臣无非就是一个花招罢了,其用意分明就是雍亲王想借此对外平稳局势,对内铲除异己,从而独揽大权。

    当然,所谓的去帝号和称臣之说,倒不是假的。这点朱怡成还是相信,毕竟眼下满清已失了天下,所谓的皇帝之位仅仅已是个虚名,称不称帝,又或者只是称王,对于满清已没任何意义。

    再者,云南、辽东这些地方,雍亲王看得也明白,云南肯定是保不住的,至于辽东能保住北方所谓“龙兴之地”已是勉强,既然如此倒不如示好大明,直接交还,不仅能给大明展现出态度,而且还能从这两地抽身,凝聚自身力量。

    只要西北之地握在满清之手再加上拥有压制住蒙古各部的军力,满清依旧有一定的实力,只要大明答应下来,那么未来满清就可以借此向外扩张,先去蒙古,后平西域甚至藏地等处,然后再起复兴之举。

    至于萧永藻所说的所谓质子,别人不知道,朱怡成难道就不明白么?如今建兴已成傀儡,他的大阿哥又能派上几分用处?到时候去了帝位后,雍亲王更是名正言顺地直接取而代之,到时候这所谓的质子只是个名义罢了,不要说一个区区大阿哥,说不定控制全局的雍亲王直接把去位的建兴送到北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真是打着一手好算盘,朱怡成的笑声渐渐变成了冷笑,从一开始他就没信任过满清,在他看来彻底消灭的满清才是好满清,只要还有一口气,满清依旧是大明的敌人。

    再者,堂堂中华虽然千年兴盛,但往往从开朝的强盛走向后期的衰败。看历朝历代除了分封的周王朝外,其余王朝长则也不过三百年光阴,而短的只是区区数十年而已。

    一直以来,朱怡成为了如何建立自己的大明,并让大明的强盛永远延续下去可是费尽心血。无论是他提高商人待遇,大开工商,又或者改革科举,甚至变更功勋爵位,还是开拓海外,甚至包括对于皇族子弟的教育和安排……这一切都是出于这个目的。

    但是,除了海外扩张外朱怡成更注重的是本土,前明的故土不仅要收复,就连他记忆中的属于中华文明的所有领土也必须拿回来。同这个时代的人不同,朱怡成的目标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到的,哪怕就是最为熟悉他的皇后李娟儿和邬思道、廖焕之等也不清楚。

    朱怡成对于目前情况并未有满足,他也不会有这时代人所谓的仁政之想。他的大明实施的是王霸之道,所谓的内王外圣,又或者内圣外王,都嗤之以鼻。

    如果说,雍亲王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实际主义者,那么朱怡成这个皇帝比他更为现实和实际。

    如果换成其他皇帝,恐怕雍亲王此举十有八九就能成功,再加上那些只会读书的读书人一宣言,甚至会因为如此结果而沾沾自喜。但是朱怡成怎么可能如此轻易答应此事?自然注定了满清这个算盘是一场空。

    只所以把此事摆在朝堂上,朱怡成也是有着自己的想法。军机处这边他不担心,毕竟自己这些军机大臣头脑清醒,没有被诱惑住,但是满朝文武又能如何保证呢?

    再者,朱怡成要借这件事看看众人的态度和想法,同时借此狠狠敲打一下大明上下官员,以统一思想。他相信经历此事后,他的态度会让天下人所知,而那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无论是官员又或者普通读书人,也会从中领悟些东西出来。

 第九百八十三章 罗刹人的信

    接下来的几天,萧永藻和查慎行再也没有机会见到朱怡成,因为这件事朱怡成直接丢给了军机处,而主要负责的就是何显祖。

    反正何显祖是个聪明人,而且他和萧永藻和查慎行之间也不陌生,按着朱怡成的意思不是避而不见,就或者东拉西扯,一直不给他们正面回复。

    至于军事方面,大明并没有闲着。云南那边的战事在整合完贵州、广西的赵军各部后,岳钟琪直接就向云南发起了进攻,云南之地本就不是富饶之地,满清靠着云南一地养如此兵力再加上要支持这样的大战极为艰难,当年吴三桂从云南起兵,联合其他二藩反清,席卷半个天下,差一点儿就夺了天下。

    可就算这样的强人,后来依旧败北,在陆续丢掉所占的地盘后,虽然吴三桂依旧拥有几省之地,可已经无力回天,更何况现在只有云南一地的贝和诺?

    除去云南,山西那边的局势也逐渐稳定。大明对于山西救赈还算及时,虽然难免地方产生动荡,再加上山西一地要面面相觑根本不可能做到,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山西终于稳了下来,这对于大明和山西百姓都是一件好事。

    不过其中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北方在大同的蒙古人趁势南下,他们的目标主要是烧杀抢掠,并不以反攻为主。一开始,马功成还以为这是鄂尔泰的战术,可很快就发觉不对劲,因为南下的只是蒙古人而无清军主力,等搞清楚情况后,马功成勃然大怒,亲自领兵率部迎敌。

    这些蒙古人一开始打了个大明措手不及,再加上明军未能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目的,所以让蒙古人占了些便宜。可等马功成反应过来后,这些蒙古人就吃到了苦头,原本他们仗着其骑马弓射,意图来去如风,但马功成很快就看明白了对方,采取了几部围剿,主力封堵的战术。

    几战之后,之前兴高采烈的蒙古顿时被明军打得抱头鼠窜,甚至差一点儿被马功成牢牢堵死的回程。如果不是那时候鄂尔泰的清军突然出兵,牵制住了明军一部分的话,恐怕这些蒙古人大半都要留在明军的手中。

    就算这样,这些蒙古也没讨得好去,损兵折将之下就连之前抢来的东西也丢了大半,最终狼狈不堪地撤回了大同。

    这些消息陆续传来,使得朱怡成之前糟糕的心情舒畅了许多。可过不多久,一个新的消息让他猛然警惕起来,而这一次上报的并非是军方也不是锦衣卫而是通事处。

    提督四夷通事邓秉毕恭毕敬地站在下首,坐着的朱怡成眉目微紧,放在扶手上的右手情不自禁地轻轻敲打着。

    “你说带信的人叫伊万?他是罗刹国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的使者?”

    “回皇爷,正是如此。”邓秉回答道:“此人微臣调查过,这个伊万是罗刹国贵族,之前是罗刹国东方总督得力部下别列科夫的副官。而这个别列科夫就是当年指挥罗刹国军队同我大明有过一次交手的指挥官,不过罗刹国同满清灭了漠北三部后,别列科夫因为战功已升至了少将,至于他的副官伊万也成了一员罗刹军中的中层军官。”

    “罗刹人派这个伊万联络我大明所为何事?”朱怡成微微点头,继续问道。

    “回皇爷,此次伊万是受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的命令同我大明进行接触,并带来了切尔卡斯基公爵的亲笔信。”说着,邓秉取出一份信来呈上,只见信封上用火漆封着口,上面还用花体字写着一连串的文字。

    如果是英文的话,朱怡成或许还能看出一二,但是这封信上的文却是一句都看不懂,应该不是用拉丁文写的就是用俄文写的了。

    取起拿在手中,朱怡成瞧了瞧,随后让邓秉去找人先把这东西给翻译出来。对此,邓秉早有准备,在见朱怡成之前就选好了翻译,不过因为书信的原因,作为臣子在没有皇帝的允许之下自然是不能擅自做主的,而现在这准备好的人就派上了用处。

    大约半个时辰后,翻译把这封书信翻译完毕,并且工工整整地用中华语重抄了一份,然后由邓秉再一次呈上。

    这一次,朱怡成终于能看懂了。他先看书信外面的文字翻译,上面正如邓秉所讲,写着罗刹国沙皇陛下属臣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给予大明帝国皇帝陛下的一行字,下面的图纹看起来应该是切尔卡斯基公爵的家族纹徽又或者他作为东方总督的纹徽。

    翻开信看里面的内容,看了一行,朱怡成脸上的神色就放松了下来,而随着书信里的内容,朱怡成的嘴角甚至挂起了一丝淡淡笑意。

    信中,这位切尔卡斯基公爵以极其尊敬的语气先是代表沙皇陛下向大明皇帝进行问候,并祝大明皇帝身体健康。之后,切尔卡斯基公爵提到了之前罗刹国曾经同明军有过一次的“误会”,那就是大明复国以来到现在唯一一次和罗刹军队的交战。

    对于这件事,切尔卡斯基公爵表示,那是当初罗刹国并不知道中国的局势,当时的罗刹国只是受名义上帝国统治者满清的邀请来帮助平定叛乱。可是都这场战争后,罗刹国才发现自己受骗了,原来所谓的帝国真正统治者并不是满清,而是大明。满清只是之前侵略中华大地的野蛮人而已。

    因为不了解情况,罗刹国受到了这些野蛮人的欺骗,并且莫名其妙地同大明打了一仗,这对于爱好和平的罗刹国来讲是无法容忍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罗刹国之后拒绝了再同满清的合作,再也未加入满清和大明的战争中。

    现在,作为东方总督,切尔卡斯基公爵再一次向大明表示歉意,并且提出可以给予大明一定的赔偿以表诚意。同时,罗刹国希望这一次的接触能够让罗刹国和大明帝国两个伟大的国家成为朋友,同时建立起一种正常的外交关系。

    此外,切尔卡斯基公爵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