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大人,保国公说的有理。不能再追了。”
史琳压着情绪,看苗逵一眼,道:“那现在的局面怎么收拾?”作为文官,他的官位最不稳。
朱晖看看两人,再看向远方,缓缓的道:“我们三人联名报捷,请求朝廷封赏麾下这一万将士。”
这是很厉害的官术。捆绑一万多将士,朝廷必定不会对他们论罪。保国公朱晖打仗不行,做官的水平还是一流的。
但史琳还是想要点脸,迟疑着道:“军中是否会有异议?”
苗逵听得懂朱晖的意思,尖着嗓子道:“谁有异议?挡人前程,如杀人父母。就这么定了。”
朱晖点点头,“我们这就去召集军中都指挥以上的军官开会。然后,启程返回。大军长期停留在鄂尔多斯草原这里很危险。”
…
…
朱晖,史琳,苗逵三人商议定,统一军中将校的思想,于七月二十九日率部南返。
他们所不知道的是,在草原上,一拨信使径直将军情报到归化城中。本应该北返草原的小王子就在城中。带着本部和鄂尔多斯部迁移的火筛亦在城中。
第两百零七章 胡骑南下
归化城,即今呼和浩特。是鞑靼土默特部的核心城市。故称是云中郡。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中期时其对鞑靼人战争态势的弱势。想当年,大汉朝何其的威武: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云中、九原都是大汉故地。现如今都成了鞑靼人的牧场。
七月底,天晴。距离明东胜卫旧城一百四十里许的归化城外,一座座的帐篷如同蒲公英铺开在草原上。
归化城正中的府邸中,小王子(达延汗)正召集鞑靼左右两翼的王公贵族们商议军情。
带着明显蒙古风情的大厅中,小王子居中而坐。他是一名中年人,带着圆顶毡帽,留着小胡须,穿着胡服。气度威严、沉静。右手放在扶手上,听着城外赶来的信使的汇报。
小王子的面相略显老,这和草原上生活艰苦有关。
提起草原放牧的生活,或许会觉得很有诗情画意,不少网文还写在华夏九州不能裂土封王,到草原上去占地。但问题是,夏天蚊子咬怎么解决。冬天冻得直哆嗦,外出放水都会被冻住。所以,这种生活是不值得期待的!
小王子实际年龄才二十九岁。这位一统蒙古的中兴可汗,六岁时娶已故的满都鲁可汗的皇后满都海为妻,继位成为蒙古可汗。满都海皇后带着他东征西讨。
传闻是满都海皇后将其放在箭囊里贴身保护,在战场上冲杀。在她的带领下,卫特拉部被征服,瓦刺的亦思马因被击败。随后,漠南蒙古基本统一在小王子治下。
但这位传奇的皇后,于成化十六年,在大同外的威宁海,被我朝名将王越击杀,当时小王子仅以身逃。成化天子因功封都御史王越为威宁伯!
按理说,这一战应当是王越人生的顶峰。但从战略目标而言,成化九年的红盐池之战为西北带来二十年的安宁,更应当视为其军事生涯的巅峰。
满都海皇后死后,小王子继续东征西讨,试图统一蒙古诸部。真正在版图上的统一是1506年,即正德元年。而实质性的消灭右翼诸部的反对者,要等到1510年后。
此时作为黄金家族的后裔,小王子这个大汗受到所有鞑靼军事贵族的承认。
小王子的汗位之下,便是他的长子图鲁和火筛,再往下是左翼三个万户。这是蒙古本部,早就牢牢的握在小王子手中。有少师脱火赤等大将。
再往下是臣服的右翼三万户。譬如:永谢布部的太师亦不刺,鄂尔多斯部的领主阿固勒呼等人。至于说,右翼诸部心里服不服,听不听指挥那是那两回事。
大厅中飘着马奶茶的香味。信使将情况说明,“大汗,明军已经撤离河套。我们的斥候距离他们约三日的路程。”
小王子挥手让信使下去,环顾众军事贵族。
心腹少师脱火赤立即出列道:“大汗,那还等什么?我们十万大军汇聚在此,岂能任由明人杀戮我们的部众。这仇得报。”
搜套行动,总共斩杀三人。牛羊、骆驼另算。
火筛抚胸行礼,表态道:“我土默特部愿听从大汗的命令。您的长矛所指,就是我们马蹄要去的地方。”
小王子笑着站起来,目光掠过缩头的亦不刺、阿固勒呼,声音坚定的道:“明人与我等血仇不共戴天。本汗将再次率部众南下,为死去的牧民报仇雪恨。
以火筛为万夫长,率两万骑为前锋,为大军打开花马池。本汗亲率六万骑为主力随后接应。其余各部为侧翼。明日点起众军,由此地南下。”
“喔喔…”
大厅中响起一阵阵的欢呼声,基本上每个军事贵族脸上都带着笑容,响应达延汗的号召。别管理由是什么,三个月后再去邻居家里发财,没有人会不愿意!
…
…
保国公朱晖打仗水平不行,但自幼在军中摸爬打滚,他率部撤退时,自然会将斥候撒出去。而从后面的斥候汇报来看,他感觉到有鞑靼骑兵缀在他身后。
闰七月初五,朱晖率麾下一万骑兵返回花马池城。他召集部将们在城中参将府开会。
此次搜套行动,朱晖属下的:张安、刘宁、周豫三个都督并其麾下的都指挥都参加。再加上固原镇、宁夏镇的参将、游击们。参将府的大堂中坐着十几名将领。
三边总督史琳、监军苗逵并各营的监军们与会。
朱晖命人将地图挂起来,傍晚时的烛光照耀在众将的脸上。后军斥候传来的消息,他们大致都知道。气氛略微的有些压抑。
朱晖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才对朝廷发出捷报,走神木一线,往京中发去,而这才几天就不得不退回到花马池?身后还跟着鞑靼大军。
朱晖强打起精神,声音低沉的道:“诸位,现在尚不知道身后尾随的鞑靼骑兵有多少人。但有一个清晰判断,不能野战,要以防御为主。大家都说说这仗该怎么打?”
神威营都督张安是宿将,头发略花白,直率的道:“大帅,咱们步军主力不在长城沿线,现在去调根本来不及。长城诸堡不可守。只能用纵深换时间。”
说着,走到地图边,那长长的木棍点着地图上的城池,“我们这一万精骑要保存下来。撤退至红城堡、葫芦峡城、豫望城一线和步军、火器部队汇合。锁住固原城的门户。”
史琳忧心忡忡的道:“那其余府县怎么办?”他是三边总督,只要鞑靼骑兵进花马池,那都是他的地盘。听张安的意思是据城而守,任由鞑靼人肆掠。
张安没回答。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先保住军队,再保百姓。
苗逵尖着嗓子道:“史大人,各军依城而守,大军主力伺机而动。难道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咱们前些日都走过,从花马池向南,灵州、韦州等地基本都只有军堡。这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届时,他们师疲,能不能越过红城堡还两说。”
史琳还犹豫。
朱晖道:“史总督,就这样吧。赶紧向宁夏镇、榆林镇传信,令他们死守。”
军议很快就开完。都是打老仗的将军,撤退还不会就是笑话。问题是,那些处在鞑靼骑兵南下必经之路上的明军怎么办?譬如守花马池的都指挥王泰。
譬如,驻守韦州的张昭和他的新军卫。他们在即将到来的骑兵浪潮中可以存活下来吗?
第两百零八章 新军卫在准备
闰七月初五时,张昭早已经自西安府三原县回到韦州城。
七月二十三日傍晚,张昭就率亲卫们连夜启程。不比来的时候他们花费十天的时间。这次返程时他们一人多骑,不再吝惜马力,疾速北返。
众所周知,骑兵在短时间内的行军速度是要远高于步兵的。但是若论长距离行军,步兵其实是比骑兵快。除非,骑兵一人多骑,不断换马行进。
张昭把林文宁、张泰平等人留在王家,再加上西安府中并不缺马,他们一行十人每人三骑,取道淳化、长武一线,由庆阳府直趋韦州城。全部行程约700里。
这比来的时候行程要短。如果从地图上看,从三原县走庆阳府大致是一条直线,沿途经过环县、清平关、萌城。再往西六十里就是韦州城。
而来的时候要先去固原镇找王承叶做中间人,再经萧关古道过进关中平原,然后往东至西安城。这相当于是走弓弦。
当然,新军卫从王家采购的物资肯定得走萧关古道。因为,张昭这条返程的直线路程实际是穿梭在黄土高原中,并不适合大规模运输。
闰七月初二下午,张昭带李逍遥、庞泰、刘二狗等亲卫返回韦州城。在他离开的这近二十天中,新军卫的整训正由庞大郎、王武主持,如火如荼的展开。
新军卫主力四个连队,再加上五百人的秦兵团是从七月三日开始整训。这五百人的秦兵团全部都补充到主力中。由此,主力扩展为8个连队。
庞大郎和王武各领四个连队。外加从被救出的近五千百姓中招募的两百名辅兵,编成一个辅兵连。
按照张昭的调令,新军卫百户吴臣于六月二十二日抵达榆林镇的新兵一团,在行军一千多里后休整数日。再汇同陈康、方贯新招募的六百余人的秦兵团南下600余里,于七月五日抵达韦州城。
至此,新军卫的三千三百余人的军队全部到位。还有1200余人的新兵二团正由孙启栋率领在榆林城外整训。他们将在整训三个月后再归建。
这主要是出于供给、练兵方面的考虑。榆林镇获取军需供给比韦州城要容易的多。
韦州城这边的后勤补给地在红城堡。京营数万大军驻扎在此。固原镇将军需运到此处,再由后勤部门下发到各团营、新军卫。张昭要到100里外的红城堡拿补给。
所以说保国公朱晖很扯淡。他就是在整张昭。张昭新募的辅兵连除开必要的军事训练,基本都在运粮的路上。一百里路,纵然有骡马、大车运输,走一趟也得三天。
新兵二团六月中旬才招募成军,还未合格。
一个合格的火铳兵训练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基本上两个月的新兵训练,能将一个农民训练成一分钟打2…3发的燧发枪兵。当然,这仅仅是合格。
英国红衫军的标准是每分钟4发。腓特烈大帝麾下的标准是每分钟5发。
而要成为能完成排枪击毙战术的合格士兵,需要六个月以上的时间。排枪击毙战术,不仅是站着不动三段射击,还要求在鼓点中保持阵型前进,并无视身边同袍的死亡,抵近敌军二三十米处再开枪射击。最后用刺刀冲锋解决战斗。
这才是一整套的战术。新军卫的初战,其实只是这套战术的防御部分。
而想要成为英国红衫军那样,维持一个全球帝国荣耀的精锐战士,需要三到五年的训练和厮杀。
所以,张昭令新兵二团继续在榆林城外训练,形成战斗力,到八月份再归建。
…
…
七月初六的下午,张昭汇同麾下诸将,在韦州城头看着大队的骑兵卷起灰尘如龙,往100里外的红城堡撤退。只是这些骑兵偃旗息鼓,如丧家之犬。
张昭穿着土布军装,带着制式的生铁笠形盔,其形状类似于斗笠。这是南宋时军中制式装备。从蒙元时流传下来。蒙古贵族就时常戴着皮制的笠形盔。
张昭轻轻的拍着韦州城的土墙,讥讽的看着这一幕。
上午时,大军的信使就到来韦州城,带来最新军情:鞑靼骑兵正尾随搜套主力追击而来。
同时还带来了保国公朱晖、三边总督史琳、监军苗逵三人联署军令:令四镇各城守将严守城池、府县,不得撤离。他们三人则是撤到红城堡驻守。
这说白了就是敞开门户,任鞑靼骑兵来去自如的鸵鸟战术。把头埋在沙子里,至于境内多少城池被打破、军民被杀,都当没看到。
“真他么的无耻啊!”
王武忍不住骂道。这根本就是在避战,而不顾宁夏镇、固原镇的百姓死活。
李逍遥鄙视的笑着,讥讽道:“小二哥,这叫肉食者鄙。指望他们杀鞑子,还不如指望母猪会上树呢。”
他这些天跟在张昭身边,和张泰平那小黑胖子关系不错。时常斗嘴。倒是从小黑胖子那里学到些文言词。
骑兵连百户韩瓒瞥一眼身旁一脸认可的赵辰,有点受不了这种氛围。张相公忧国忧民,可以理解。地位在那里。你们一帮武人都他娘的这么慷慨激昂干啥?
韩瓒抱拳请战道:“相公,属下请求率骑兵连去侦查敌情。”
张昭拍拍城墙,沉声道:“先不用。等鞑靼人打进来再说。老庞,小二,开始全军整编吧。准备打大仗!”
吴臣带来的新兵一团1400余人,在大同城外整训一个半月,长途跋涉到韦州城后又训练近一个月。这已是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