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2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弘治皇帝现在执行“御前议事”制度,基本是正在逐渐的替代早朝、以及各种议事制度。
    效果当然是非常好的。其一,覆盖早朝、各种议事的职能。其二,提高效率。
    而这对弘治皇帝的身体也有好处。他属于常年熬夜、早起把身体给熬垮的。
    张昭前两天公开上奏章,建议翰林学士列席“御前会议”。这两天京中的报纸都吵成一团。
    不吵不行啊!
    别误会,这不是说张昭的提议争议很大。翰林学士们本来就是“储相”。
    譬如说翰林学士、吏部左侍郎王鏊,他就已经有入阁的本钱,王侍郎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再比如如今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吴宽,这是数朝老臣,无论是威望、资历都是够的。谢迁屡次推荐他入阁,只是给首辅刘健压下来。
    这个提议没有任何争议。
    报纸炒作是因为最近没有大新闻!朵颜三卫那么跳,结果被我朝“名将”新秦伯一战拍死,正准备重立大宁都司。鞑靼人年年入寇,最近正在互市。
    引为大明心腹大患的“套虏”,一边是榆林城外的互市,一边是固原镇的大小堡垒,怎么选还用问吗?
    南边土司叛乱,年中就被南京兵部尚书王轼给灭了。最近琼海民乱,不值得一提。
    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
    张昭引发“风暴”之后,根本没管,在家中休息,等待着二十日召开的御前会议。
    正月十七日的清晨,一场小雪覆盖着京师。
    张昭醒来,透过玻璃窗,看到外面白茫茫的一片。被窝里香喷喷的。他身上有点重。
    昨晚某些需要打码的画面涌入脑海中。张昭扭头,就看到陈夕凤睁开眼睛,表情羞涩。
    他左手边的陈初静也醒了。最靠里的云梦也醒来。
    张昭嘿嘿一笑,没照镜子,估计应该是比较邪魅的那种。
    笑闹着起床。两个俏丫鬟去取来早餐,四人就在卧室里的小桌上吃早饭。时间已经是上午九点许。
    围坐在小桌边享用着美味的早餐,陈夕凤见张昭握着她的手,禁不住丹凤眼妩媚的飞他一眼,心里羞涩又甜蜜,但嘴上不饶人,右手拿勺子喝着南瓜粥,戏虐的道:“老爷,奴家发现你们男人都好色。你后来又看上我,是不是贪恋我的美貌?”
    旁边服侍的浮萍、柳二姐两个俏丫鬟掩嘴吃吃的笑。
    张昭知道这金凤口是心非,掩盖她昨晚热情如火的羞涩。他感觉到两人的感情已是水到渠成。凑过去,在她耳边问道:“那你顺从我,是不是也贪恋我的相貌?”
    陈夕凤给这话问的俏脸、耳根发烫,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她家相公很英俊的,且经商才华出众。否则,她哪会那么容易“沦陷”?
    金凤抬头,妩媚的丹凤眼看着张昭,小声道:“是。”
    张昭忍不住畅快的笑起来。
    这就是她啊。很大胆。挣脱封建礼教的桎梏。很有些后世那些女孩子的感觉。

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国数学
    耍着夫妻间的花枪吃过早饭,张昭亲自在房间里教授着陈夕凤“识文断句”。
    陈夕凤因为庶出,又是女子,根本没有怎么读书。
    程朱理学有一个很扯淡的原则: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又是要大加批评的观点。臭名远扬!
    张昭直接拿着今天的《真理报》的头条社论文章教陈夕凤。那是他写的,“论普及数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石。
    其实中国古代的数学一点都不落后,相反还是非常先进的。儒家的君子六艺中就包含数。说句实话,秀才相公们在乡间要是不会算数,很多问题、纠纷,他们是没法调解的。
    中国的数学早期是建立在算筹这种工具的基础之上。在汉朝时出现集大成之作《九章算术》。
    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九章算术中就有涉及。然后,因为我们的计算工具是算筹,这就决定我们的数学研究走的是和古希腊文明另外的道路。
    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数学著作,解决勾股定律,圆周率,开平方,开三次方,方程组等问题。
    发现没有,差了一点东西:几何!
    我们在初中学习数学,分为代数和几何。而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重应用、轻图形,而且是竖写,用算筹去算,往代数这个方向的研究。但在几何上面,那就落后了。
    煌煌著作《几何原本》要到明后期的利玛窦和徐光启才翻译、介绍过来。
    再后面的数学知识:集合与函数,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等等,中国就开始全面的落后。到微积分这个层次更不用说,我们是全面向西方学习。
    所以,整体的数学历程,在前期我们是属于领先状态。这和我们汉唐的辉煌是吻合的。
    国家兴盛,科技才能兴盛,天天打仗科技树肯定挂。同时,反过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到明代时,中国的数学就已经开始停滞不前。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科举不考数学。自科举略作发展,数学就不在考试范围内。明算、明法、明字等科在唐朝一开始举行科举时就不受重视,后面干脆废除。
    大明朝搞的是八股文科举。
    这不要怪朱元璋。去看一下唐宋时的科举有多么坑爹,就知道明代八股的好处。至少在公平上面,那还是有保障的。
    文章好不好,至少是有据可依。八股嘛!唐宋时那完全是考官的口味。
    比如,张昭现在下场去考试,以他那八股文水平,就算他位高权重,估计没人肯昧着良心帮他吹。因为,这玩意写的好与不好,太容易分辨。
    当然,时过境迁,八股文到后面除开训练人的思维逻辑能力,基本就是给废品,而且严重的阻碍了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家不提倡,想想,这怎么发展?
    没有四六级,能有如今英语在中国的普及?
    第二,珠算的普及。
    算筹和算盘,这是两种不同的辅助计算的工具。
    在明朝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珠算开始普及。因为算起来更方便、快捷啊!
    但是,这就导致一个问题,中国的古代数学全部是建立在算筹的基础上,没人会算筹,那些数学经典著作怎么看得懂?
    这相当于是把数学换了一个体系,而偏偏研究没有跟上来,数学的发展不停滞才怪。
    张昭现在所处的就是这么一个阶段。
    所以,他在《真理报》的头版大声疾呼,要重视数学的发展,要在珠算的基础上,把数学的体系重新建立起来。
    其实,新军营初级学堂里的数学,全部都是用的横写的算式。这不算张昭原创。元代时就有。
    而他推出的数学体系就是他自己在学校里学的。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和符号。这也是后世通行的数学体系。
    在后世,一道数学题,不管是什么语言去表述题干,可以写的千奇百怪,但最后写出来的数学公式,肯定都是一模一样的。
    阿拉伯数字,再加各种数学符号。
    …
    …
    张昭的目光为何会突然转到数学上去。这并非他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决定。
    而是因为,这是程朱理学的极大漏洞。
    理学家,特别是其开创性的人物亚圣朱熹,他们认为数学是神秘的,是不可认知的。
    朱熹研究数学,研究是易经八卦,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这能有屁用啊。网上竟然还有人吹他有贡献。
    把好好的一门科学,搞得完全神秘化。这叫什么贡献?他是证明过什么定理,还是提出过什么猜想?或者,推广过什么数学理论?完全没有。
    朱熹于数学是没有丝毫贡献的。而他把数学研究成这个鬼样子,估计搞个鸡兔同笼的小学题他都算不来。更别提圆周率,开平方,方程组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
    朱学渣说:不是我水平菜,而是这东西本来就不重要。理、气(象)、数。象也者,尽物之形也。数也者,尽物之体也。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数,物物皆然。
    所以,结论是“理”是第一位的。
    牛逼不牛逼?
    然后,他的门徒们都信了。
    其实我们学过数学都知道,小学数学和初中代数,只能解决一些日常的小问题,算个账什么的。或者解决工艺上的一些问题。但很难让人感到震撼。
    但是,数学到大学之后呢?就可以看到其应用。比如:统计学、概率学。
    张昭就是要把数学竖起来,然后往总结经济规律、治国方略上去推论,至少画个图表,比“之乎者也”有说服力吧?
    这是他找人和河东派论述的底气所在。你别跟他讨论哲学。程朱理学发展到现在,其哲学体系基本是完整的。就是传说中的逻辑自洽。就讨论实务。
    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鬼才和你玩思辨?将来阳明先生会和你们说道这些东西。
    首发
    …
    张昭这几天在家里也不是光陷在娇妻美妾俏丫鬟们的温柔乡中,事情也是做了一点的。
    小雪飘洒在庭院里,房间中温暖如春。陈夕凤很认真的跟着张昭学识字。在书桌前,一笔笔的写“简体字”。
    以陈夕凤现在的地位,她并不需要学习完整的繁体字。繁体字的笔画数太多,学起来也困难。她只需要认识繁体字,学会写简体字就足够。
    其实,现在大明就有“简体字”。只是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做“俗体字”。
    这起源于南北朝,隋唐时就简体字的个数就变得多。方便日常的记载啊。
    四个丫鬟陪着旁边,俱是崇拜的看着张昭。任谁拿自己的文章做教材、讲解知识,学生都会崇拜啊。
    时间缓缓的流逝。

第四百七十六章 丫鬟们
    温馨的日常在下午时被打断,美食镇那边出了事,要陈夕凤过去处理。
    “哎呀,每天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我都快烦死。”陈夕凤有点发脾气的将铅笔丢在书桌上。一头盘起来的乌发上步摇摇晃着,明珠生韵,美丽无端。
    张昭好笑的看着书桌后坐着的陈夕凤。鹅蛋脸,丹凤眼,琼鼻,粉薄的嘴唇,组成一张妩媚的美人脸。她今天穿着珍珠白的棉袄,头戴珠玉,越发凸显的她明艳动人。
    婉儿受他的影响,发髻上一般只佩戴一只金簪或者步摇、金钗或者其它。
    金凤这里怎么漂亮怎么来。有一种很美艳的风情,而最终都是化作她妩媚入骨的魅力的一部分。
    陈夕凤仰着美人脸,娇声道:“老爷,奴家不想去。”这是在撒娇了。
    张昭倚在书桌上,捏捏她的脸,道:“赶紧去赶紧回来。权当学习中的休息。我今天都在家里。”
    他一般都是喜欢和妻妾之间,“你我”或者昵称相称,但金凤自正月十三日把她接回来,就自称“奴家”。其实这才是明代标准的妾室或者小娘子的自称。
    他知道这是金凤对他的感情已到浓烈之时。她看似妩媚入骨,但实则是很保守、传统的女孩。愿意遵从世俗的传统,以奴自称。对他完全的敞开心首发
    她在这份感情中,将自己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颇有一点“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的意思。
    但他怎么舍得?她回来才三天,他就宠了她两次。他其实也挺喜欢她的。不仅仅是爱她的容颜,也喜欢她的性情。这真的是有一点谈恋爱的感觉。这是其她女子未曾给他的感触。
    …
    陈夕凤无奈的出门。马车到前院的庭院中,张昭把她送到马车前,给她一个拥抱,低下头,一分钟后再送她上马车。
    她的侍女浮萍、柳二姐要跟着一起去。浮萍身姿修长,容颜靓丽,一米七的身高,轻轻的推一下柳二姐,道:“小浪蹄子,你先。”
    张昭好笑,把含羞带俏实则很愿意给他的柳二姐一套“送别”流程走完,送她进到华美的马车中,笑着看着浮萍。
    浮萍看一眼身侧被白雪覆盖的屋舍,围墙,低着头,磨磨蹭蹭的走到张昭面前,道:“老爷…,你快点。”
    张昭禁不住笑起来,规规矩矩的给她一个拥抱,扶着她的手臂,送她上车,临走时,探头上去,故意道:“小娘子,我迟早要看回来的。”
    浮萍当然知道张昭说的是什么。这是和她们几个丫鬟玩笑的话。他刚和她家小姐成婚时,恋奸情热,啊,不是,蜜里调油时,他和小姐洗浴更衣,都是她们四个丫鬟服侍的。他的身材,她们都知道。
    堂小姐和表小姐那不必说,第二天就给他吃到肚子里去。二姐这小浪蹄子早就是芳心暗许。她就偏不想。
    “无耻。”浮萍本能的就想瞪张昭一眼。她和金凤混的久,羞恼时也会发脾气。只是这一眼看过去,配合着她发烫的俏脸,早没什么犀利感,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
    “哈哈。”张昭禁不住仰头一笑,心中畅快。他其实在“吓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