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天府街东西走向。北面是顺天府衙,南面的昭回靖功坊中便是顺天府学。
    张昭几人在街北的一颗柳树下看着正聚拢在府学门前的落第士子们。几名衙役、书吏正拦着他们。
    一人感叹道:“每次考试总有不甘心的人要闹一闹。”其余几人纷纷附和。
    李幽将张昭拉到一旁说话,满嘴的酒气,压低声音道:“子尚,情况不大妙啊!”别人闹事,他却跟着过来看。原因就是心里有鬼啊!他当年也是闹事者中之一。
    一般而言,府学是不会管的。顶多等士子们冷静后,再吓一吓,将他们轰散就完事。但这次他却不敢掉以轻心。标靶是张昭,但若这次院试被查,他也跑不掉的。
    张昭轻轻的抿嘴,道:“得想办法尽快将谣言压下去。”
    张泰平沉默的跟在张昭身边。心里盘算着。他年纪虽小却很聪明。这怎么压?那帮士子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呢。谁听得进去话?管他是真话、假话?
    李幽虽然喝了酒,但是思维反而更活跃,脱口而出道:“曹朗作弊。”
    曹家大郎还在四海居中喝酒。人在酒馆坐,锅从天上来。
    张昭略一思索就明白李幽的用意,说道:“好。”
    张昭和李幽三言两语将计划定好,派各自的随从、李氏族学的朋友去京中童生们的聚集地中散布新的谣言。
    …
    …
    天阴沉着,寒风呼啸。府学中,因院试刚刚结束,到处都是一片轻松的氛围。顺天府府尹胡溥、丁御史等官员早就离开。阅卷不关他们的事。
    何提学在府学中宴请幕僚、抽调的县学、府学的教谕们算作答谢。酒过三巡,众文士们正喝的入巷,就听到府学外一阵阵的喧哗声。隐约听到“查卷”的声音。
    “唉…”宛平县县学的老教谕摇头长叹。回回都要闹的。其余众教谕和文士们都是司空见惯,继续喝酒。只是热闹、轻松的氛围终究是回落。
    何提学倒是脸色不快,吩咐道:“去看看。”一名书吏飞快的去大堂外面。
    片刻后,那书吏来说道:“回禀老大人,外头一帮落第的士子在闹着要重新查卷。说是张昭被取中,考试不公。小人已让衙役们把他们拦在门口。”
    何提学心里一磕碜,张昭是谁他岂会没有印象?不仅仅因为张昭的仪表出众,也不因其策论做的好,抑或是他的文章写的烂,关键在这是他卖出的名额啊!
    何提学的脸沉下来。
    至此,酒宴便吃不下去。众教谕们纷纷告辞。何提学回到他的住处,府学中的一处院落里,背着手,在花厅中来回踱步,思考着对策。按照常理,拖下去就好。但他唯恐生变。这种事总是说不准的。
    这时,何提学的一名心腹幕僚从外面急匆匆的进来,脸上带着喜色,拱手道:“东翁,外头有新的流言,说是头名的曹朗作弊。东翁早就私下见过曹朗,约定门生。说的有鼻子有眼。堵门的那帮士子已经动摇。”
    何提学虽然只是个清贵的学官,比不得方面大员,但毕竟浸淫了一辈子的官场,多少还是有心得。心中顿时一喜:有人把水搅混了!这是好事。
    曹朗是公认的品行上佳的士子。他任提学后不久就知道此子。而其一手文章确实写的好。这样的人怎么会作弊?足见流言之荒谬!那么,关于张昭的流言呢?
    人人都会怀疑的!
    何提学决断道:“吩咐下去,将门口的士子驱散。若还有滞留不去的闹事者,本官会革除其功名。”
    “是,东翁。”
    …
    …
    “李幽,凶淫之人也,性行不纯!”
    ——明史,曹朗传。

第六十一章 生员(一)…波澜再起
    府学门口,一帮落第的童生们在鼓噪,喊着口号。但是气势却越来越弱。
    第一,关于“曹朗作弊”的流言不知道从何时起在人群中流传。
    “这怎么可能?我和曹伯达自幼相识,他怎么可能和何提学串通作弊?以他的经义水平,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这制造流言的人有没有脑子?何大宗师这一任提学任期结束就要致仕。曹伯达大好前程,和他预定门生,脑子被门缝夹了吗?”
    “正是。”
    第二,天寒地冻,童生们围着府学一个多时辰。身体有些吃不消。喝在肚子里的酒这时已经醒了几分。
    闹一闹、发泄情绪,法不责众,提学大宗师不会如何。但若是执意闹到底,结果恐怕不会很好。不少童生心里盘算得失,已经开始打退堂鼓。
    就在这时,十几名衙役并书吏从府学中出来。为首的一人是何提学的心腹幕僚,对着童生们高声喝道:“提学老爷有令,众童生速速散去。若还执迷不悟,将剥夺功名。”
    话音一落,众童生如同鸟兽般迅速的散开。话说明朝的读书人最怕的未必是官吏,而是直属的提学大宗师。因为大宗师掌握着读书人的功名。
    人潮褪去,裸泳者露出。
    站在人堆正中的余冠几人神情颓废,明显事不可违,他纵然心里愤慨,只得道:“我们走吧!”
    府学门口,街边的屋舍连绵。余冠只觉得天地间一片萧瑟。
    …
    …
    顺天府街北的一间茶铺中,张昭和李幽几人喝着茶,眺望着府学门口的动静。
    见人群散去,最后走的是余冠几人,李幽摇摇头,提醒道:“子尚,你这几个同窗的品性真是…,总之,你留意点他们。”同时,心里松口气,总算解决此事。
    张昭和李幽一样,心情舒缓开,沉吟着点点头,“我知道。”
    自取得徐郎中的原谅后,明理书院的余夫子对他很客气,请假、考试报名一路绿灯。但他内心中对此人存疑的。所以,在院试前跟着李教谕学习八股文。
    余冠今日领头闹事,以他为标靶,这让他心中警惕。这小子还在想着打击他,不可手软!
    李幽哈哈一笑,举起茶杯,狂放的道:“今日中榜是人生乐事。以茶代酒,我们同饮一杯就散开吧。明日上午在老师家中汇合,同去拜访大宗师。现在请恕我失陪。我要去花街柳巷中采风。”
    几名同学笑骂:“子远兄如此得瑟是要我们揍你吗?”
    张昭禁不住笑着摇头,把漂字说的这么清新脱俗也是人才啊!当然,青楼在明朝是合法行业。而且,还是掌握着部分舆论的行业。这年头的名声就靠两张嘴:名士、名妓。
    放榜之后,明日有三件事要做:拜师、选学校、宴饮。这便是李幽约定和他时间的缘故。
    张昭和李氏众童生告辞,带着张泰平返回小安镇中。今天是婉儿的生日呢!
    张昭再一次的将京中诸事抛之脑后,想着小院里温暖的客厅。然而,变故总在不经意间!
    天阴沉着,已是午后四时许。浅淡的夜色漂浮在天地间。那深藏在幕后针对张昭的恶意,展露獠牙!
    …
    …
    余冠失魂落魄的走在京中的街道中。寒冬腊月,又是傍晚,街中行人稀少。
    此时,他身边就剩下刘、王二同学、董原。其余的人都找借口离开。今晚本来就该是一个放纵的夜晚。不管是中秀才、或者落第!
    这时,一辆马车停在余冠面前。车帘掀起,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露出脸来,“你就是青龙镇的余冠?我乃寿宁侯府的管事。你们跟我来吧!”
    余冠想要拒绝,但寿宁侯府不是他得罪得起。想要确定对方的身份,又不知道该如何问起。幸而这管事邀请他们四人一起进马车。心中忐忑,直到被马车带到城东的教坊司胡同中。
    丝竹声,买笑声传来。马车径直到一座绣楼中。张府管事带着余冠几人下车,往后面连绵起伏的院落走去,到一处精美的小楼中。里面陈设精美,烧着炭盆,点着甜香。
    “都坐。”张管事招呼余冠几人在八仙桌中落座,拿出一块寿宁侯府的腰牌给几人传看,“我在侯府中只是个跑腿之人。你们叫我张管事即可。”
    表明身份后,待几名侍女倒茶退出去后,张管事挑明来意:“我家侯爷要寻张昭的过错。我已经在青龙镇中打听过。你等可愿意明日在大宗师面前状告张昭勾结锦衣卫,夺人家产?”
    余冠、刘、王三人面面相觑。
    这还真是调查过啊!自半个月前在客满楼中亲眼张昭和长宁伯谈笑风生,余冠三人就停止在青龙镇中散播张昭勾结锦衣卫的传言。无他,惹不起啊!
    如今这事却被寿宁侯府的管事说出来。他们如何不心惊?
    就在三人迟疑时,董原却是神情兴奋。他早就看张昭不爽啊!张昭坑了董家两千两白银,现在他父亲交出族长的位置,交出股份,日子很难过。
    张管事扫几人一眼,淡淡的一笑,拍拍手。两个美人儿笑吟吟的附耳说话,将刘、王二人引着往小楼侧而去。而两个壮汉却是将董原要挟住,就按在花厅外的暖阁中,噼里啪啦的一顿板子打的董原哭爹叫娘。
    “啊,啊,不要。不要打我。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侯府怎么和土匪一样?”
    暖和、精美的花厅中,余冠听着厅外董原杀猪般的嚎叫声,拿着酒杯的手微微抖着。
    张管事微微一笑,喝一口酒,说道:“余小友,你是个聪明人。现在,你想吃敬酒,还是吃罚酒?”
    余冠嘴角抽搐,心里叹一口气,问道:“在下可以问一句吗?贵府为何要找张昭的麻烦?他似乎没有得罪过你们。”
    张管事也不隐瞒,傲然的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二锅头的生意日进斗金。别人顾虑长宁伯府,我们寿宁侯府却是不怕。张昭若为生员,动静未免太大。正好将他治罪,将这生意拿过来。余小友,这个生员名额空出来,我可以做主给你。”
    余冠轻轻的抿嘴。他懂张管事的意思。明日,他出面在大宗师面前告状:张昭品行不佳,行事卑劣,理当剥夺功名。然后,张昭自然会被苦主告、治罪。寿宁侯府才去掠夺二锅头这门生意。
    他其实不信张管事的承诺。生员名额还可以转送?但是他的心脏依旧忍不住跳动起来。生员啊!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求族叔去运作一下,未必没有机会让大宗师把他补上去。
    张管事威逼利诱,见余冠意动,再拍拍手。
    “余小友,你好好想想。明日清晨给我一个回复。老夫先走了。”
    “张管事…”余冠正要喊住他,被美人笑吟吟的缠住他,“余相公要去哪里。”
    反正,他和张昭也有旧怨不是?

第六十二章 生员(二)…巨浪袭来
    初冬之际,树梢的树叶落尽。张昭在清晨金红的朝阳中,和婉儿道别,翻身上马,带着长随张泰平去京中。
    从安定门进城到教忠坊李教谕府中。此时,李教谕还未起床。天气寒冷,外加昨日宴饮,且近日府学没什么事务,李教谕今日晚起不难理解。
    张昭在老仆的招待下,在客厅中喝茶。
    老仆恭喜张昭中生员后,笑呵呵的道:“老爷叮嘱我问张相公一声,日后就读,是选府学还是选县学。”
    秀才的雅称是“相公”。国朝的大学士亦可称“相公”。当然,通称是阁老。之前,长宁伯身边的侍卫称呼张昭为“张相公”,那是尊称。如今则是实实在在的称呼。
    张昭端着茶杯,不假思索的道:“我当然选府学。我还想在先生门下求教。”
    老仆便笑起来。张昭这个表态让他非常喜欢。
    闲话几句,就见脚步虚浮的李幽在仆人的陪同下晃悠着进来。身材短小的他此刻的形象有些滑稽。
    张昭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并未打趣他。
    李幽自己也笑起来,坐下来喝茶,谢过李府的老仆,再道:“不想子尚来的如此之早!昨夜采风人数过多,致使起来的迟了。”言语间洋洋自得。
    张昭好笑,没理会李幽的吹嘘,李子远自称爱酒好色,这是本性毕露啊。“子远兄,略休息我们就去府学吧!我虽然是最后一名,也没必要最后一个去。”
    李幽嘿嘿笑道:“现在就走吧!”
    此时,两人的心情都比较放松。生员的生涯,已经向两人展露。今天是第一步。
    …
    …
    北直隶提学衙门并不设在京师中。何提学借住在顺天府府学中。十月十四日上午,弘治十三年录取的顺天府七十二名生员纷纷前来府学中拜见何提学。
    众所周知,明朝的官场伦理是要讲座师、门生的。秀才是科举小三关的最后一关,小座师没有会试中的座师重要,但礼节一样还是要的。
    府学的明伦堂中,何大宗师居中而坐。已经到来的士子相互攀谈。张昭和李幽两人一起到来,先向何大宗师行礼,再选了府学就读,拿到府学给印结,相当于入学的录取通知书。当然,他们两的成绩没什么可说的,都是附生。
    两人混在人群中随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