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帝国的崛起-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畲怼
    四月六日。新军卫军营中。
    庞大郎留守在营中,其他军官们都准备去参加张昭的婚礼。总旗及以上的军官都会参加。而庞大郎这里也会以张昭的名义犒赏新军卫的士卒们。
    庞泰骑上马,看着马下的父亲,道:“爹,你不回村里太可惜了。少爷结婚这辈子也就这一次。”
    庞大郎有着古铜色的皮肤,儿子只有十四岁,微笑着道:“总得有人在这里守着。回去后去庄子里看看你娘,把我捎回去的东西给她。你年龄小,少喝点酒。”
    “嗯。”
    庞泰打马,跟着军中的马队往南口村而去。

第一百七十章 忙碌的婚礼(上)
    王守仁作为新上任的刑部主事,这大半年来基本就没在京师待几天,都被派出去公干,在江北一带审案。新人嘛,就算有个状元爹,该干的活还得干。
    他回京后听到的第一个劲爆的消息就是:张昭练出新军。所以在四月四日的上午他去军营找张昭了解情况。
    以王守仁的智商,他是做好各种准备的。毕竟,张昭此人蹿起来太快,他同年中基本无人和他有交情,对张昭的印象很模糊。真正打过交道的反而是他的父亲。他父亲在东宫当老师,和张昭在去年时有接触。对张昭的印象一般。
    但是,等他在道旁遇到张昭时,完全颠覆他的固有印象。回到京城中在晚上时和他父亲说起此事。
    书房里的灯光明亮。王华刚应酬回来,舒舒服服的喝口温茶,道:“以科名而论,你确实是他的前辈。但既然他愿意和你讨论一个时辰的边事,你们谈的尽兴,平辈而论亦可。无须在意别人的议论。
    张昭当面邀请你去参加他的婚礼,还下了请柬,那便去吧。我们家不能失了礼数。至于他为何对你一个刑部主事如此礼遇,日久见人心。”
    四月六日的上午,王阳明带着两名仆人,备了礼物,骑马往京西的南口村而去。
    事实上,张昭成亲的事在京中并不是秘密。御前的事情,向来没什么秘密可言。弘治皇帝同意让太子朱厚照出宫参加张昭的婚礼引起一阵阵的涟漪。
    甚至有御史在上书反对,主要是皇太子的安全问题。而弘治皇帝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大臣们怎么可能不在意?
    幸好时间距离张昭结婚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酿成官场上的风暴。
    …
    …
    四月六日,南口村中。
    京西这宁静的小村中,在今天似乎到处都充满着喜庆的气氛。鞭炮阵阵,村民们脸上带着笑容。小孩子到处乱跑,手里拿着糖果或者铜板。
    而大量涌来的宾客们更是让这场婚礼显得不同寻常。村前村后,随处可见操着各地口音的宾客。有京中来的客人,有国泰商行、知行商行的经销商。
    其中京中来的客人又分数种。第一是李教谕、张昭在顺天府学的同年曹朗等人。第二是勋贵子弟。都知道太子要来,谁府里不把自家子弟派来捧个场?第三,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焦芳的儿子焦黄中,宛平县徐县令等人。这都是和张昭沾点边的文官。第四,张昭的心腹、下属。
    上午八时许,张昭在新府中见着来参加他婚礼的大舅子李廷德。李家来的其余几人都被管家吴春时挡了。
    李廷德是婉儿的亲哥哥。婉儿的母亲,也是小张昭的姑妈早就去世。李父再娶,现在当家的是婉儿的后娘。有一子二女。一家人居住在卢沟镇中。
    李父年高,无法养家。李廷德以杀猪为业,养育一家人。此人二十八岁,身材修长,容貌极其的英俊,剑眉隆鼻,面若细瓷,可谓是貌比潘安。这倒也正常。从婉儿日渐美丽的容貌可以看出来这一家子基因很好。
    李廷德斟酌着,微微斜着身体,说道:“妹夫,我听说你的新军卫正在募兵,乙等兵每月都有五钱银子的军饷。你看我行吗?”
    张昭有点诧异,直白的道:“表兄的年龄有点超过,身体条件自然是合格的。但是我这个新军卫很快就要上战场,比较危险。”
    战场上箭矢无情。刀剑可不认得你是谁。底层的士兵很容易牺牲。婉儿没说,张昭还是知道的。虽然快十年没联系,她还是关心着她的兄长。
    血脉亲情,总是磨灭不掉的。
    李廷德态度坚定的道:“妹夫,我不怕。我不能总杀一辈子的猪。有你的彩礼,够家里人生活一段时间。我想去闯闯。”他和一个姑娘好了许久,却没有彩礼钱娶她。
    张昭想一想,点头道:“你回头找伯宁。编在我的亲卫队里面。”李廷德不想要浑浑噩噩的生活,他愿意帮一把。不过,为了安全还是放在亲卫队中。
    这时,吴春时从外面进来道:“少爷,刑部主事王守仁来贺。”
    张昭起身,“我去迎迎他。”
    刚刚进来通知张昭的张泰平嘀咕道:“少爷,一个正六品的主事有什么好迎的。李阁老的长子还等着见你呢。”
    张昭笑骂道:“你懂个屁。”
    这个梗,平安预估是不会懂的。王守仁来参加劳资的婚礼,去迎一迎不是应该的吗?日后你们就会知道的!
    …
    …
    吴春时跟着张昭出门,小声道:“少爷,亲家母那边对你临近成亲才回村里有点微词。”
    张昭皱眉。是不是丈母娘不挑点女婿的刺就不痛快?就没有存在感?不客气的道:“她有意见又能怎么样?她是能阻拦婉儿嫁给我呢,还是日后要和我们住在一起?我管她去死。”
    吴春时只能赔笑着。
    张昭到前院里,王守仁正在前厅中,见张昭进来,喜庆的拱手道:“张兄,恭喜恭喜!”
    张昭笑道:“伯安兄客气。请!”招呼王守仁落座喝茶。
    闲话两句后,王守仁主动的道:“张兄今日事务繁忙,不必陪着我多坐。”
    张昭也不矫情,道:“好,怠慢之处还请伯安兄见谅。待会伯安兄要多喝几杯。”
    招待完王守仁后,张昭到东面的小厅中去见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李教谕正帮他待客。
    小厅中清雅,李教谕、李兆先两人正在喝茶闲谈。李兆先身体不好,头上冒着细汗。
    “徵伯兄不必起身,不必。”张昭忙把李兆先劝住,又和李教谕见礼,“今天辛亏有先生帮我招待宾客。否则,我就要手忙脚乱,失礼于人。”
    李教谕微微一笑,道:“这是小事。子尚你能成亲,老夫心里为你高兴。”
    闲谈着,李兆先把他强撑着来的目的说出来,“子尚,家父有句话让我转告于你。”
    “兄长请讲。”
    李兆先喘口气,道:“你这个新军卫不同于其他卫所。粮饷充足,士卒精锐。又是纯火器军队,以一当十。因而,你应当主动向天子提出来,让天子委任监军。”
    这事张昭根本没谱,得到李东阳的口信提醒,心里感激,站起来,肃容道:“多谢阁老提醒。我会上书给天子。”
    李兆先点点头。
    两人正要交谈时,陈康一路飞奔的进来,低声道:“少爷,太子来了。”

第一百七十一章 举荐王守仁
    南口村东的张府新宅占地面积15亩,前院里的房间有二十三间,但在四月六日来说还是不够。宾客中略显拥挤。
    知行商行的经销商们都是由董叙招呼,位于西二门处的院落。甚至不少经销商在门外站着,看着南口村的地势、初夏的风景。
    董叙带着晋地的一名经销商到院落中,正在闲聊的一帮经销商纷纷站起来,打招呼道:“董掌柜…”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张昭近日成为京中的“当红小生”,这帮商人都是听到风声的。没见“张府二锅头”的销售额又涨回来。而董氏父子深的张昭信任。
    一个掌管着知行商行,一个掌管着国泰商行。他们这些经销商哪里敢怠慢?
    “董掌柜,方才京中又来了哪位大人物?看着像老爷。”
    董叙四十多岁的年纪,白白胖胖的,这时忙的满头是汗。团团作揖,“怠慢诸位了。方才来的是翰林王学士的长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刑部主事王老爷来贺。”
    “哦…”
    这话引的经销商们一阵惊讶,接着还有争论声。
    “如何?我就说张大人虽然只是卫指挥使,但是朝中大人物都要巴结他。你偏要说什么文官武将。看到了吧?”
    “扯淡…”
    董叙笑笑,带着商人式的圆滑,招呼几句再到门厅那里去候着。要是这帮人知道今天太子要来,不得炸掉啊!
    …
    …
    小厅中,刚刚“劝走”张昭的王守仁喝着清茶,在厅中转悠着。
    他的长随心里却是略有点不痛快。他家少爷是弘治十二年的进士,高中二甲第七名。区区一个卫指挥使和少爷平辈论交,就算占了便宜,此刻竟然真的不招待,简直是岂有此理?
    长随道:“少爷,咱们略坐一坐就走吧。你和这张大人其实也没什么交情。太在意礼节,别人还以为咱们家攀附他呢!”
    王守仁形容有点清廋,这是出差公干导致的,洒脱的道:“什么攀附不攀附的?我过两天就准备辞职回乡。今日既来之则安之。”
    二甲第七名的王守仁时年三十岁,在明代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建功立业的年纪,而他进士及第后,先是观政工部(就是实习),再授刑部主事,天天忙着断案,这于他的志趣不相符,让他心生辞官之意。
    长随闷闷不乐的叹口气。
    王守仁笑一笑,走回到桌几边喝口茶。
    这时,外面一名小厮进来,“王老爷,我家少爷让我来通知你到那边去。请随我来。”
    王守仁没管长随挑眉头,客随主便,跟着小厮穿堂过室,到另外一处客厅中,就见客厅里坐着两名文士。其中一人和他相熟。拱手笑道:“徵伯兄,好久不见。”
    李东阳是翰林院的“坐地虎”,他不仅仅和翰林侍讲学士王华相熟,和王华的儿子王守仁也相熟。弘治六年,王守仁二十二岁来京中参加会试,落第不中。
    李东阳性格诙谐。和众人安慰王守仁时,忽悠着王守仁做一篇《来科状元赋》。好吧,圣人也曾年轻过,也有羞耻的黑材料。
    王守仁和李东阳的长子李兆先自然是相熟的。
    李兆先脸上带着笑容,微微喘着气,讶然的道:“伯安兄,你何时回京的?你认识子尚?也对,令尊在东宫当值,应该和子尚见过。太子到了,子尚去迎接。伯安兄稍待,这位是我的族叔,顺天府府学教谕,讳相铎。”
    这边三人正相互打着招呼。
    张昭带着陈康已经迎出到正门外,就见朱厚照一行十几人穿着便服骑着马踏着水泥大道而来。
    管家吴春时拿着水泥把南口村对外的路都铺了一边,为的就是今日道路通畅。
    “殿下…”张昭迎着几乎像脱缰的野马般撒欢的朱厚照,“臣欢迎殿下到来。”
    朱厚照这大半年来容貌有些变化,本来白白嫩嫩的,因张昭捣鼓出足球,被晒黑不少。但身体眼看着变得强壮。个头也开始长高。朱厚照眉细脸长,十一岁的年纪,装束如富家公子,兴奋的道:“
    张昭,恭喜恭喜。我提前来的。我父皇、母后和我给你的贺礼在后面。由崔驸马带着的。走,走,带我去看看你的府邸。”
    刘瑾和一名负责安保的带刀侍卫护着朱厚照往府里而去。门厅这里的宾客都有人招呼,见张昭亲自出迎,少不得私下里问询。朱厚照身份贵重,但是这年头又没电视,他不穿蟒袍谁认识他?
    “殿下,这边请!”张昭带着朱厚照往前院偏厅里去稍作休息。刘瑾一看偏厅里还有人,顿时不喜。尖着嗓子道:“张舍人,殿下的安全最重要,你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人都清出去。”
    张昭感受到刘瑾对不满,有点借题发挥的意思。看他一眼,微笑着给朱厚照介绍道:“殿下,这位是我的恩师,顺天府府学教谕,和李阁老是同族,讳相铎。
    这位是李阁老的长子,名兆先,表字徵伯。这位是翰林侍讲王学士的儿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如今官任刑部主事。名守仁,表字伯安。”
    张昭介绍完,刘瑾就哑火。这很明显都是非常亲近,且都有地位的人。他说“乱七八糟”有点过。
    李教谕、李兆先、王守仁三人纷纷和朱厚照见礼。
    张昭吩咐仆人上茶。他知道朱厚照是急性子,道:“殿下先喝口茶缓缓,我府里后面有个小楼,可以眺望四周风景。我一会陪殿下过去看看。顺便等崔驸马他们到来。”
    朱厚照欢喜的道:“好啊。还是你安排的妥当。”
    张昭又道:“当日我和殿下在东宫中论本朝谁可带兵征战沙场。自威宁伯(王越)去世后,朝中可称名将者寥寥。保国公朱晖不堪大用。今日有当世名将就在殿下眼前,臣为殿下荐之。”
    朱厚照兴奋的想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