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是想给山里挖矿的人做了运过去的,也添道菜吃,没想到在集镇倒是卖得不错。

    怕豆子不够,苏青媖还让人去附近县镇里收了不少,仁州城里那边也有永丰号源源不断地送来。

    为了能久放,除了嫩豆腐,老豆腐,苏青媖又带着郭氏研究了各种做法。豆皮,豆干,豆筋,腐竹,素鸡,千张,豆腐丝,豆腐泡……

    隔一段时间就往矿坑那边送一批。

    寨里也是天天换着花样吃。吃得大家开开心心。

    再把豆干卤了,做成香干,拿来炒菜,凉拌,当零嘴,个个都爱吃。

    小宝就最爱外婆把香干串成串,放在火盆上烤得焦香焦香的,再在上面涂上一层酱……

    香得勒。

    他倚在外婆身边直淌口水。

    “外婆,还没好吗?”小宝边问边吞着口水。

    苏母把香干翻了一个面,笑道:“快把口水擦一擦,一会你娘看到又该说你了。”

    小宝一听,忙用小手往嘴上一抹……咦,没有口水啊。

    看了看小手,再看向苏母。

    苏母哈哈大笑。

    丫丫拉了拉懵懵的小宝:“没有口水,外婆骗小宝的呢。”

    小宝看看姐姐,再看看外婆,不明白外婆为什么骗他:“外婆,坏。小宝没有流口水。”

    “对对,我们小宝没有流口水。哈哈哈,来,好了,外婆再给涂一层酱……给。”

    小宝高高兴兴地抓了过来,刚要递进嘴里,想了想,娘说要让大人先吃,便把串子往苏母嘴边一递:“外婆吃。”

    “真是乖孩子,外婆不吃,小宝和姐姐吃。”

    又递到丫丫嘴边:“姐姐吃。”

    “小宝先吃,姐姐等下一串。”

    “先咬一口。”

    丫丫便咬了一口。

    小宝一看,都吃到了,该轮到小宝了,开开心心地,嗷呼一声,放进嘴里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

    做出了各种豆腐吃食,苏青媖也派人往刺史府送了好些。

    感谢他遣人来帮忙赶跑山匪。

    裴念那边这一个冬天都没怎么过好,杨毕对他态度不明,也令他坐立难安。急得嘴上都起了燎泡。

    收到苏青媖送来的东西,不由得有些感慨。

    这种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才最值得伸手相帮。有什么好处都不忘他那一份。

    交到厨房让下人做了,端上来,家里人竟全都爱吃。

    他一吃,见味道出奇的好。

    听说是由喂给马吃的黄豆做成的,大为感慨。

    立时就吩咐下人,把府里给马吃的黄豆都收拢了来,让人运往新更寨。

    这么好吃的东西,给马吃,太浪费了。他都还没吃够。

    苏青媖收到豆子,又制了好些出来,连着各种豆芽菜也给裴念那边运了一些过去。

    而矿坑里的几百兵丁,都以为大冬天被派来挖矿,是个苦活累活。

    但没想到吃食上半点不差,比在军营里吃得还好。还有这新鲜的吃食吃。

    活也是做一天休一天。还不用每天拉出去训练,心里美美的。

    吃得饱,心里高兴,事半功倍。

    铁石源源不断地运往新更寨。

    苏青媖便叫了万伯胜过来。

    他一家原是在北边开着一家铁匠铺,除了兵器外,什么铁器都打。

    北方活不下去了,自己一家又不会种地,到了仁州最后还是自卖自身,被苏青媖买了下来。

    这万伯胜,只有一妻万方氏和一儿万远志。

    万远志也十六岁了,也跟着父亲学了打铁。

    苏青媖之前交给他一些活,他也做得好,一家人忠厚老实。此番带着两个寨子的人做了不少箭矢,没日没夜,也没抱怨过一字半句。

    苏青媖把他父子二人招了来,交待了一番,让他父子在寨里挑一些人,去把兵器箭矢打造出来。

    二人点头应了。

    “东家,只怕人手还是不够。”

    “我会派人去帮你。”

    苏青媖交待了他二人一番,便让他们离去。

    转身跟马信那边商量了。马信见寨子安稳,便把马方此次带来的一百人派给了万伯胜。

    苏青媖又通知各寨的铁匠过来帮忙。

    于是百来人的铁匠队伍也开工了。

    每天都有不少兵器和箭矢做出来。

    这个冬天,大山里不平静,吕博承那边也没闲着。

    崔晟手下只有他一个正三品大将军,他要挑人,崔晟那都是先可着吕博承先挑。

    吕博承平时不争不抢,不与人结怨,为人大气,手上也有一番过人的功夫,哪个大头兵不想跟一个实力雄厚的上官?

    于是都愿意投下吕博承手下。

    哪怕大冬天的被他拉出去冬训,天天训得跟条狗一样,累得直喘气,也愿意。

    吕将军说得对啊,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谁不想活着啊?

 第三百零一章 如何做到的

    而崔晟那边,主要是手下品阶最高的便只有吕博承这一个人了。

    原本他手下有不少将军的,谁让他凤翔军不说吃肉了,还经常连肉汤都吃不上呢。于是很多有门路的将军,都带着亲近手下改投别的元帅门下了。

    导致崔晟可信任的手下,也没几个人了。

    得用又忠心的,怕真的只有吕博承一个了,崔晟便也放手让吕博承去折腾。

    于是凤翔军便闷头发展自己的势力。

    有一个开始懂得要权要势的将军,是件可喜又可怕的事。

    吕博承这边只想闷头搞发展,悄咪咪地把队伍的实力壮大。

    但平地也能起波澜。

    日子太安稳,闲得蛋疼的人就总想搞些事。

    王湖死后,各路义军纷纷蛰伏。

    他们没有王湖的势力,兵马没他多,钱财也没他多。

    王湖都被朔军干翻了,他自己及一众妻妾都被朔皇砍了头颅,别的义军自然也不敢再上窜下跳。

    义军没声息了,但各节镇,各节度使拥兵自重,纷纷搞起割裂来。

    朝廷不知道吗?

    当然知道。

    只不过朝廷对地方早已没了约束的能力。

    关中禁军加起来不过十万左右的人马。而一个大的节镇就有十数万人马。连小小的凤翔都有数万人马。

    朔皇能怎么办?

    装看不见呗,还能怎样。

    反正有吃有喝宫里也不缺女人,天天宫乐缭梁,乐哉快哉。

    理那些烦心事干嘛。

    一堆有野心的节镇纷纷盯着长安。而这些节镇中,又数乌全忠人数最多,兵马最壮。

    王湖的死,乌全忠是要付一大半责任的。

    先是带着人马投降了朔军,后又数度带人马追杀王湖的军队,不断收纳王湖的降军。

    最后王湖走投无路时,听说乌全忠也派了人去逼他自尽,以换取兄弟们活着。

    王湖死后,乌全忠俨然已成了大朔第一功臣。

    七月,朔皇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大封功臣,乌全忠先是被封为检校司徒,后又加封为同平章事,沛郡侯。

    已是位高权重。

    朔朝,是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综理政务的。而三高官官并为宰相。

    其中,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视为机要中的机要。经常联称。

    乌全忠这个同平章事,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因这两省设于宫内,乌全忠便时常出入内宫协理政事。

    除了时常出入内宫协理政事,乌全忠得了王湖大部分人马,手下兵马迅速扩大,版图也极速扩张。

    原本他刚归顺时,便得了个汴州刺史。后来逐渐得了整个河南。把富庶的河南,划归他的版图。

    又从河南往四周扩张,相继得了苏北、山东、河北等多个藩镇。

    王湖死后,乌全忠,已然是中原诸军镇中势力最强的一支。

    而此时,又得封同平章事,得以出入内宫,给了乌全忠诸多机会。

    朔皇全然不知,只耽于在后宫享乐。

    朝事一两个月都不处理一回,信重乌全忠,政事都推给他处理。

    乌全忠得到日日出入内宫的机会,更是因政事繁忙,时常在内宫留宿。

    天天替朔皇处理政事,干些苦活累活脏活,转眼却看到朔皇好吃好喝,搂着女人听着乐人伶人吹拉弹唱……

    他乌全忠心里能不起一点小波澜?

    他比朔皇哪里差了?

    是他不能打,还是他长得比朔皇差?

    好像是有点差,没他皮肉那么细嫩,也没他白。

    但他难道肌肉不比朔皇更有力?更耐力持久?

    放下那个女子,让我来!

    这种事,他乌全忠天天看在眼里,天天都想大吼一声。

    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已不能满足他了。

    但他忍了。

    这一年冬天,不仅满朝各地都出奇的冷,还出奇的不平静。

    本来朔皇自登基以来,朝堂就不稳,各地起义军不断,最后他还被迫迁都巴蜀。

    最后又折腾回长安,又是惊又是吓,又是折腾得,身体本来就不怎么好,又好酒色。

    也不知道怎么的,年才刚过完,朔皇就在自己的行宫暴毙了。

    惊呆了一票人。

    这下子,风雨飘摇的朔朝可能要更乱了。

    朔皇暴毙的消息传到凤翔。

    崔晟立刻就对着朝都的方向扑通跪下了,哭了起来:“我皇……痛哉哀哉……”

    吕博承却没什么感觉。

    他也想掉几滴泪来着,但挤不出来。

    垂着头跪在崔晟旁边:“元帅,还是准备准备,带人进京吊唁吧。”

    “正是正是。”

    崔晟回过神来,急忙下命,全军披麻带孝,各处都挂上白布,带颜色的东西统统都收了起来。

    而他则急急换上缟衣,命吕博承暂代他的职,守好凤翔军,便带着一支人马往朝都去了。

    吕博承这边在军营里转了一圈,把犯忌讳的东西,该收的都收了起来。

    肉食也命人收了起来。

    吃素一月。

    下完令,不说鼓乐了,大家连走路都轻了。但总不能大军什么都不做了,齐齐面对面痛哭吧?

    于是,吕博承便下领,除了一日两回,对着长安的方向跪地哀嚎外,其他时间该干嘛干嘛,训练不能少。

    该练军姿的练军姿,该练本领的练本领,该跑步的跑步。

    众将士都觉得吕博承是个魔鬼。

    大过年的只放了他们一天假不算,这皇帝都没了,还不给他们哀痛的时间,天天不是练就是练。

    但无人退缩。

    都想活着。虽然累得跟狗一样。但没人抱怨。

    又过了一月,崔晟没回来。

    此时吕博承得到消息,听说是先皇异母弟弟继位。

    还有一个消息是,乌全忠被加封为梁王。并把山西大部,河北部分划归乌全忠管辖。

    吕博承听得消息,眉头皱得死紧。

    不过是王湖的一个降将,是怎么一步步从刺史做到梁王的?

    他老爹一个私塾先生,没把他教导成秀才举人,倒让从小好打架惹事的乌全忠,从义军里发起家来。

    就算被朔朝一众将军说他出身不正,看不起他降将的身份。

    但半点没影响他升迁,瞧人家这,转眼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下了。

    这才多久的时间。

    吕博承没想明白。

    这有些人的升迁之道是不是太顺了些?老天爷的亲生子吧?爬升得这么快?

    又过了一月,崔晟还没回来。

    吕博承有些不安起来,历朝历代,旧皇新皇更代,总要搞些事。

    不会这么背吧?这不会真出事了吧?

    要不要带人去迎一迎?

    正当吕博承打算往军中挑人手的时候,崔晟回来了。

 第三百零二章 预感

    崔晟回来的时候,颇有些蔫头蔫脑的。

    如霜打的茄子般。

    不知是哭的太过伤神,还是别的什么,总觉得像被人抽走了精气神。

    “元帅,您也别太伤心了,这生老病死……对吧,谁不来上那么一遭呢?只是早晚,是吧?”

    崔晟悠悠地看了他一眼,有很多话想要冲出口。

    但又忍住了。

    博承是个至情至性之人,朝中的事不说也罢。没得说出来让他烦心。

    也免得他将来跟人起了冲突。

    “去去去,我这跑了一路,不够累的啊!该干嘛干嘛去,让我休息休息,军中的事,你看着办,别来烦我。”

    崔晟像赶苍蝇一样把吕博承赶走了。

    吕博承有些担忧地看了他一眼,元帅不肯说,自己便不问了吧。转身出去了。

    帐帘晃了一晃,归于平静。

    崔晟眼神悠悠地盯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