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晟像赶苍蝇一样把吕博承赶走了。

    吕博承有些担忧地看了他一眼,元帅不肯说,自己便不问了吧。转身出去了。

    帐帘晃了一晃,归于平静。

    崔晟眼神悠悠地盯着,似乎在看帐帘,又似乎在看别的。

    他没有想到,回了长安一趟,朝中已经是不成个样子了。人人以乌全忠马首是瞻。

    他觉得危险至极,可好像别人都看不见似的。

    他乌全忠一个降将,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权力了?都替新皇草拟起诏书来了,用印还那么自然。

    那玉玺是他能碰的吗?

    崔晟心里涌上一股不详的预感。

    压都压不住。

    隔日,崔晟就去看了他的几万大军。

    见吕博承带着他们在训练,校场上呼喝声振天,士兵们军姿挺拔,出拳踢腿,整齐划一,很是有精气神。

    崔晟往吕博承那边望去,心里稍安。

    他还有吕博承这员虎将,还有这手下几万的兵马。没什么怕的。他跟自己说道。

    与崔晟一样心里不安的,还有裴念。

    他等了一个冬天,都没等来上官杨毕的支言片语。心里正七上八下的,转过冬去,又听到朔皇驾崩的消息。

    心里咯登一下。

    于是赶紧命人往各处通报,又急急贴出告示。

    仁州城里不许鼓乐不许吹拉弹唱,办喜事的也停下。各处带颜色的东西都撤下,白布披在门楣上,以示哀思。

    老百姓不懂政事,谁当皇帝跟他们干系不大。

    管皇帝是圆是扁,是胖是瘦,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的,他们就认。

    不让办喜事就不办呗,但其余的该干嘛还是干嘛,总不能不生活了。

    山里消息闭塞,苏青媖得到消息的时候稍晚些,但她有刺史府的消息来源,也没晚多少。

    便把不能办喜事的消息传达到各寨。

    好在没听说有谁家要办喜事的。山里冬天长,现在天还寒着,应该没人办喜事。

    秀儿和苏青柳,一个是打算春耕前,一个打算春耕后办喜事的。好在那时候禁忌期也过了。

    冬天里,各寨忙着击退山匪,整个冬天都提着心,年也没过好。

    苏青媖本来去年秋天得了白蜡,是打算年里在集镇那边扎一些红灯笼,让大伙热闹热闹的,最后也没弄成。

    万一大家都涌来集镇看热闹,让山匪们钻了空子,那她会抽自己一大嘴巴子的。

    冬天里便只与自家人在一起,窝在屋里猫了一个冬天。

    过完年,小宝便满三周岁了。

    从冬天他学会了数数后,苏青媖便觉得孩子的启蒙工作应该提上日程了。

    这孩子数数数得顺,没把自己数湖涂过。

    记性也非常不错,苏父苏母教他背的童谣他也记得牢。

    只教一遍就记住了,还特别好学。

    刚念完“羊羊羊,跳花墙,墙墙破,驴推磨,猪挑柴,狗弄火,小鸡上炕捏饽饽”,又缠着苏父苏母再教。

    苏父苏母差点被他缠到头秃。

    就让青杨带他背三字经。这才消停了。

    老两口长吁一口气。

    孩子太好学,显得他们肚子里没货。愁人。

    开春了,土地还没化冻,但苏青媖已经琢磨起开春要做的几件事来。

    有铁石源源不断地运回寨里,打造好兵器和箭矢之后,便分送往各个寨,和运往马明温那边。

    武器紧缺的问题一下子得到大大的缓解。

    武器有了,但战斗力这个,不提升是不行了。

    武器不能当摆设啊。

    不说做到人和武器合一那种高难境界,只说单枪匹马地与山匪对上,也得跟人家拼上几个回合吧?

    总不能一见土匪过来就吓得腿软,扔下武器就跑吧。

    于是苏青媖便通知各寨,分批次每寨抽调二十个,五十岁以下的男丁,前往集镇,跟着集训。

    每批次集训半个月。直到寨里所有男丁都受训完。时间为一年。

    除非农忙,平时都跟着训练。

    没人反对。

    大家都想多学些本事,有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能力。都争着要进首批训练名单。

    马信那边也是看到他们的五十个人太少,各寨还是要有自己的防卫力量。便欣然同意了苏青媖的计划。

    苏青媖才一提出让他帮着训练各寨的男丁,他立刻就答应了。

    立刻让手下,在集镇后面的一座山坳里僻了一处集训地出来。

    各寨第一批名单才送达,都是各寨的精壮男丁,马信这边第一次受训立刻就拉响了。

    苏青媖与马信那边讨论过训练内容,他专业,苏青媖也不想干扰他,但也提了一些她的建议。

    她想马信帮着训练山民,无非是想达到,提高山寨的整体素质,和以后协同作战的能力,主要以训练体能,搏杀,和武器使用为主。

    山民们跟他们军队还是大为不同。

    马信听完便明白了苏青媖的意思,对她的想法表示赞同,让她放心,便带着人去训练了。

    很多外寨的人闻迅也找上苏青媖,也想参与到训练中去。

    人家经过训练,体能战斗力都甩他们不知几个台阶了,他们还是弱得不行,简直不能忍。

    一个冬天过去,越来越多的人把家迁到集镇这边来。

    有几个寨子写了投书,苏青媖考虑好久,最终还是没接。

    太远了,她有些管不过来。出了仁州地界的,怕裴念为难,也怕保护不到,耽误了大家。

    没想到才隔半个月,这几个寨子竟决定举寨搬到联寨这边来。

    苏青媖与一众寨主商量了,便在大山里给他们找了地方,把他们划到两座山上。

    让韦福昌那边去给他们做了人员档案。决定等春耕后再来帮他们建寨。

    但他们人丁富余,便从中抽调了人手过来帮忙春耕的事,正好也可以考察一二。

 第三百零三章 山鸡蛋引发的

    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之伊始,万物复苏。

    一化冻,寨里便忙了起来。

    粮食还是以稻为主。苏青媖这边还是分了早晚稻种植。

    仁州城里六十顷良田去年只种了一季,白白浪费了几十顷的良田。今年还是要早早安排早稻种下去,才能再跟着种上一季冬麦。

    所以一化冻,苏青媖便着急地把项尚和苏父叫上,让他二人带着人去仁州属下的各县镇,下稻种育秧。

    六十顷良田,怕是要育不少稻秧。

    想到去年贼人见仁州有粮,搞破坏,粮还没熟就抢先割了去,收了粮又来抢,苏青媖便挑了一些人过去日夜看顾。

    不能白费了她一番心血。

    仁州城里的稻秧才育上,春茶又要紧着采收了。

    去年春茶和秋茶让各寨卖出了甜头,都等着呢。

    摩拳擦掌的,眼冒绿光,就盯着永丰号。看丁掌柜什么时候把收春茶的牌子挂出来。

    丁掌柜都不知道他的铺子被各路人马死死盯着。

    这一天,他才把收春茶的牌子挂了出来,就看见四面八方有黑影一闪而过,跑得那叫一个快。

    丁掌柜没反应过来,先是愣了愣神,待反应过来,一机灵,有贼!

    不得了了,有贼子进集镇了!

    左盼右顾,刚想大喊,伸手刚想叫住巡街的守卫,就听见前方一个跑得飞快的身影,喊出一句:“丁掌柜挂出牌子了,收春茶了,收春茶了!”

    什么玩意儿?

    丁掌柜一脸懵,脖子僵硬地往他刚挂上去的牌子上看去……

    这,赶情还是他的牌子惹的祸?

    隔壁新更号的项珍见他一副木呆呆的样子,噗嗤就笑了。

    “大家盼你挂牌子,盼得眼睛都绿了!”

    丁掌柜听完不禁失笑。嘿嘿,这群山民。

    不能来铺子里问一声?非要在外头蹲着盯着?吓他一跳。

    真是,质朴,又可爱。

    丁掌柜摇摇头,朝项珍挑了挑眉毛:“我要忙起来了,你们,看着?”

    “我忙着呢!哪有空看你!”转身进屋去了。

    这人。丁掌柜笑了笑,也转身进了铺子。

    苏青媖一听寨子里人来问她,要不要上山采春茶?永丰号挂出收春茶的消息了。

    咬根错了又错。

    想起来就心痛。这一年得损失多少银子啊。

    啊,不能想,一想就心疼。

    挥一挥手:“通知寨里,开始采茶。”

    “是。”

    郭氏这边走后。苏青媖便把韦福昌叫了来。

    去年冬日,一家人在家里猫冬,已是把韦福昌和苏青柳的婚事定了。

    丫丫爹走了已满一年了,等夏天韦福昌的家人满了一周年祭,便给他二人办婚事。也没太多讲究,热孝六年的,没那事。

    现如今,普通老百姓活着都艰难,能吃饱活着才最要紧。

    再说二人在寨里,避来避去,丁点大的地方,转身就能看见。还不如早早把二人的婚事办了。

    自定了二人的婚事,韦福昌便时常出入苏家,一日三餐吃住都在苏家了。

    苏父苏母都是和气的人,没那种看女婿不顺眼,指使他来去的做派。大家相处也开心。

    再说苏青媖这边事情也多,也要有得用忠心的人去帮着做。

    这采春茶的事,便交给了韦福昌和苏青柳二人。

    一个负责收,和检验,一个负责付工钱和运输。

    鲁氏和如意帮着苏青柳,苏母和青杏闲不住,也带着两个小孙孙上山采茶。当然带两个孙孙玩乐居多。

    新更寨里,除了有活计的人,也都上山采茶去了。

    这天傍晚,顾宏德的孙子,以前常跟在青杨身后的孙子顾思明拿了七八个山鸡蛋,来给小宝和丫丫。

    “给,我和爷爷采茶的时候捡的,给小宝和丫丫吃。”

    苏青媖正在院里,检查大伙送来的茶叶质量,便看到了这一幕。

    “娘,山鸡蛋!哥哥给的!”小宝一手抓着一个鸡蛋,小跑着向苏青媖跑来,脸上挂着笑。

    “谢过哥哥没有?”

    “谢过了。哥哥说不谢。”

    “乖。哎呀,不能捏太紧,不然要把它捏破了!”叮嘱完小宝,走向顾思明。

    “你跟你爷爷上山采茶了?”

    这孩子刚来寨子的时候,还一副怯怯的模样,问他也不敢答,躲在自家祖父的身后。

    但自从去年跟着佟氏母女等人养白蜡虫,在身后帮着做记录开始,人就变得开朗了起来。

    后来青杨来了,又常跟着青杨在一起玩。

    现在青杨去马信那里练功夫了,便跟着爷爷上山采茶叶。

    “嗯,爷爷没有活,便上山采茶,也能得一些铜子。”

    “怎么不跟青杨哥哥去集镇那边?”

    “去了。信叔说我还太小,让我明年再去。”

    七岁多的孩子,虽然比刚来时已长了不少肉,但还是瘦条条的。这么点大的孩子,寨里也有不少个。

    顾宏德一个老童生,私塾先生,上山采茶叶?

    苏青媖沉吟着,会不会大才小用了?

    寨里现在大伙能吃饱饭了,民生,经济也搞起来了,现在武器也不缺,要不要搞点教书育人的事?

    顾思明见苏青媖一直盯着他,孩子还是太小,被盯得有些发毛。

    “东家,我爷爷那边好了,我跟我爷爷先回去了。”

    “啊?哦,好。回吧。谢谢你今天的鸡蛋。”

    “不谢不谢。”说完便欢快地跑过去牵他爷爷的手,出了苏家大门。

    苏母拿着篮子里几个山鸡蛋,牵着小宝过来:“小宝可算有鸡蛋吃了。”

    呃?

    苏青媖这才想起来,可不是嘛,在山里,鸡蛋都成了稀罕货了。

    这里的诸多寨子,想吃肉,上山猎一猎野物,便有了。几乎很少人养家禽,导致大家想吃鸡蛋,都得靠运气。

    上一回山,能撞上山鸡窝,或许就能捡到,要是遇不到,就没鸡蛋吃。

    苏青媖事情太多,也忘了这个事。

    看了一眼小宝,见他正盯着鸡蛋,兴奋地跟苏母争着要拿篮子。苏母怕他摔了,不让他拿,二人一个要,一个哄。

    “娘,你说我们养些鸡怎样?也给小宝和丫丫攒些鸡蛋吃。”

    苏母愣了愣,一拍大腿:“好啊,养鸡好啊!我说山里不缺吃喝,但总感觉差点什么呢,原来是缺鸡蛋啊。行,养!”

    养。

    那小鸡苗从哪里来?

 第三百零四章 攒鸡蛋

    因为想养鸡攒鸡蛋,苏青媖想了想,便找了丁掌柜那边。

    他那边有人手经常出入各州县,帮着收些小鸡苗子,应该比别人便利。

    而且看着他的铺子天天被山民们挤得水泄不通,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