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娘子她娇心似铁-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妇人看到确实坐不下了,也就退下了。但有一个妇人不依不饶:“我这孩子比你车上的孩子还小呢。”边说着边拿眼睛上下扫青杨和青杏。

    苏青媖顺着她的目光也看向双胞胎。

    心里笑了笑,这是打算让青杨青杏下来换她家孩子坐上去?

    她为了不引起众怒,除了驾车的苏青柳,已经让家里的女人们都下来走路了,小宝都只是让青杨青杏抱着。

    这都让了位置出来了,还不够?还打算让她家孩子也下来走路?

    大姑母瞪向那妇人一眼:“这是我家的牛车吧,把你家孩子抱上去,换我家孩子下来走路?亏你想得出。”脸这么大呢?

    那妇人见姑母瞪她,有些畏缩,又看了牛车一眼,不甘心,道:“那让我孩子坐在牛背上总行了吧?”

    苏青媖笑了笑:“这牛还拉着这么大一车呢,再驮着人,它半道上走不动了,你是打算把它杀了还是把它抬着走?”

    见那妇人又看向车上的行李,苏青媖又说道:“人还能走路,这行李要是扔下来,就只能背着了,它们可不轻。而且我家也不会把行李扔了的。”

    那妇人见无计可施,嘴里叨叨着不愿意走。

    苏母不想惹事,她们一家人后面来的,也许别人在这队伍里或许有一些拐着弯的关系也说不定,能不惹事就尽量不惹事。

    便笑着对那妇人说道:“这样吧,你让你家孩子再坚持走上一会,一会我让我家孩子下来换他。”

    那三个让孩子坐上车的妇人,这时也有些不好意思,齐声说道:“对对,一会让我家孩子下来换其他人坐坐,也让大家都歇歇脚。”

    队伍停了下来,后面有板车的,见此情形,也挤出一些空位,让一些孩子坐上板车。那妇人的孩子也坐上了后头一辆板车,她这才罢了。

    队伍这才又动了起来。

    苏青媖也没多说,跟在牛车旁边走着。一路上,她家的几个女人轮流着驾车,倒也能趁此机会歇上一歇。而几个孩子也懂事,不时下来走上一走,换红袖和栖霞上去坐一坐歇歇脚。

    她家有一辆板车,倒是比队伍里其他人好上太多。

    因为队伍里,有女人孩子也有老人,所以走的并不快,隔上两个时辰就要歇一回。

    苏青媖总算知道了为什么这天还没亮就要起床赶路,只瞧这队伍里,老的老小的小,路上走得慢,要是再拖拖拉拉,一天怕是连三四十里都走不到,更别说六十里了。

    黄审知走在队伍前面,他对队伍后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有情况立刻就有人报给他了。

    他就格外地关注苏青媖这个人及她们一家。

    见苏母避着人偷偷给她家里的两个小的吃细粮,也并没有说什么。有人报给他说苏家藏粮,黄审知也当做不知情,并没有处理。

    这般到了第三日,傍晚,队伍照例在野外扎营。

    苏青媖等人也渐渐习惯了行军的速度及队伍里的规矩。几个小孩经过这三天的赶路,也还算适应良好,还交了几个朋友。每天只要队伍停了,就和队伍里的那几个小孩凑在一起说话,玩闹。

    队伍扎营后,女人们就听令帮着埋锅造饭。

    苏母哪怕再避着人,也被人瞧出来她们家孩子有细粮吃。所以苏青媖这会正被几个妇人围着,求她给些细粮,说她们孩子吃不下杂粮粥,拉嗓子。

    苏青媖正烦着,想着要怎么拒绝,才不会给她家带来麻烦。

 第一百三十五章 记账

    苏青媖心里纳罕,之前她一家人没被充到队伍中的时候,你们的孩子都能吃得下杂粮粥,怎么她苏家一来,你们的孩子吃杂粮粥就拉嗓子了?

    而且这一吃是打算吃多久?

    她能给一回,不能回回都给吧?那没有细粮吃的时候,你们的孩子要饿死?

    苏青媖本来都打算等细粮吃完,就不再给小宝和丫丫她们吃了,不能搞特殊惹人眼红。这刚打算好,就被人围着要细粮。

    她家小宝的吃食,她可以悄悄从系统里拿出来喂给他吃,别人看不见,所以她不怕。但丫丫还小,这几天都有些打蔫了,她不能不顾着丫丫。

    而且队伍一直在赶路,镇里县里都是绕着走的,她就算身上有钱,吃完了也没地方买去。细粮是吃一天少一天。

    往外掏,她舍不得。

    黄审知把队伍安顿好,远远就看见有几个妇人围着苏青媖,见她一脸为难,想了想,走了过去。

    几个妇人原本还在拉着苏青媖苦苦哀求,见黄审知板着脸,背着手朝她们慢悠悠地踱了过来。

    瞧着虽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但几个妇人畏惧他的手段,忙松开苏青媖,扭头跑开了。

    苏青媖还没见识过黄审知的手段,不知道那几个妇人为什么那么怕他,他这一来,几个妇人竟吓得,都没跟他打招呼就跑了。

    黄审知见她发愣,笑了笑,道:“你有,别人没有,就容易惹人眼红。而一眼红就容易遭人惦记,一被人惦记就会麻烦不断。”

    很对。

    苏青媖在心里暗自赞许,但看向他没有说话。

    她没有这个时代的身份尊卑的想法,在她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平等的。她够不上的阶层,她就不去够,她从来都不愿意去看别人的脸色。

    所以也不可能像别人对待黄审知那样,连盯着他看都不敢。虽然他是这支队伍的头头。

    岂料她这番态度,更让黄审知觉得有趣。

    黄审知看向她,见她并没有低眉垂眼,还一脸淡然地盯着他的脸看,又笑了笑。

    “军需处还需要一名记账员,我听说你识字?”

    这年头饭都吃不饱,哪有几个人送家里孩子去念书的。更何况还是女人。但听说苏青媖识字后,黄审知并不觉得意外。好像自第一眼看到她起,他觉得她就应该是识字的。

    苏青媖没有着急回他,只问道:“记账应该不会离开队伍吧?我不想离开我的家人。”

    黄审知牵了牵嘴角:“不会。让你离开队伍成为别人的人,我还没那么傻。记账员,虽没有工钱,但你家人可以吃饱,而且别人还要看你脸色。”

    苏青媖定定地看着他,点头:“行。”这两条目前还算吸引她。

    黄审知好像知道她会同意一样,点了点头,转身就走了。苏青媖忙跟了上去。

    黄审知把她带到几辆板车前,又叫来一个男人,喊他二哥,介绍了她的身份,让他给苏青媖安排事做。

    那个男人看了苏青媖一眼,冲黄审知点了点头,就带着苏青媖清点队伍的物料。

    黄审知在一旁看了一会,见苏青媖条理清楚,记性好,人又细心,做得很是有模有样,心里满意,暗自点头,转身离开。

    等苏青媖跟着那个男人把所有的物料都清点了一遍,并登记造册后,便得了那个男人真心地夸赞了几句。

    苏青媖见他为人还算好说话,便问他:“刚才黄大人叫你二哥?”

    那男人点头:“是啊,我是他二哥,叫黄汉,管军需。我们还有一个大哥叫黄朝,在抚州跟在黄将军身边。”

    黄汉本就是赶鸭子上架,他们三兄弟在乡里也没念过书,他不过是收猪杀猪时,怕记错了数,算错了帐,才跟人学了一点粗浅的记数法子。

    自从投了军,被他小兄弟抓来管军需,他就头大如斗。军需东西多而杂,要记账要统管要分配,又是银钱又是物料,他每天都头晕脑胀,做梦都是各种数字。

    现在有人来帮忙分担,黄汉心里高兴地很。

    忙把一本厚厚的帐本塞给苏青媖:“你拿回去好好看,以后这一摊子事就交给你了。我再派两人跟着你,给你使唤。我还是掌着钱,这我拿手。”

    苏青媖见他把帐本塞给她就走了,脚步都透着几分轻快,先是愣了愣,又不由吃笑,拿了帐本往自家休息的地方走。

    “回来了?快来吃饭,给你留着呢。”

    苏母见她回来,忙把杂粮粥端来给她,让她快点吃。夜风有些凉,一会凉了更不好入嘴了。

    “将军找你什么事?”苏父等人见她安然回来,松了口气,忙凑过来问道。

    苏青媖对这个称呼愣了愣,回过神来,应道:“让我帮着记账。”边说着边往嘴里扒杂粮粥。

    见吕小宝朝她扑过来,忙伸腿把他往苏母那边拨了拨,这孩子见着她就黏她得紧,扑过来怕是要把她的碗打翻。

    “将军?”苏青媖心里默念了念,笑了笑。

    既然是从军的队伍,黄审知自然也更喜欢听别人称他为“将军”。苏青媖听了几天也听习惯了。只是一时没反应过来。

    反正那位揭竿而起的齐皇刚开始也自封“冲天大将军”,谁也没比谁高贵。一个私盐贩子都能夺了京师,称了帝,当了皇,杀猪匠也没什么不可以。

    大家都叫将军,先唬唬人,自个听起来也神气得很。

    反正现在各地揭竿而起的义军队伍出了很多将军,到处是将军。别人都叫,自个不叫,总觉得掉了价。

    不过那私盐贩子,人家几代人贩私盐,家里不缺钱,招兵买马,武器装备样样不缺。这姓黄的,这账上没什么东西嘛。粮都没多少了。

    不知他那位族兄那里,情况会不会好一点。

    听说那黄姓族兄是琅琊名将黄翦的后人,不知道凭着这个名头能不能让更多人投奔过来,五千人的队伍想干一番大事还是有点悬的。

    而且还得再缴些钱粮。

    不然就这?想夺城,想割据地方?凭这粮饷能走多远?

    吃过饭,苏青媖就着火堆的光看着账本,心里思忖开了。

 第一百三十六章 拼杀

    次日照旧天不亮哨兵就把营地的人叫醒了。大家匆匆吃过早饭,整理好各自的行囊就跟着队伍继续赶路。

    苏青媖则被黄汉叫了过去,让她一起坐板车,跟他核对物资。这几百人要吃要喝要用,东西每天都只出不进,黄汉头大得很,但又不能讲给他兄弟听,怕影响了他兄弟。

    就对着苏青媖嘀嘀咕咕,说什么什么又不够了,刀枪又锈了了还不够分,哪个哪个杂粮又不多了……诸如此类。

    苏青媖才被抓来记账,不过是一天时间,不好发表太多意见。

    不能让对方觉得帐本她都看懂了,她也正为物料短缺而忧心。一个女人比男人懂得多,太扎眼。而且如果表现得太聪明了,容易被人忌惮。钱财之物,谁都不想被别人觊觎。

    苏青媖便装着“啊?啊。哦。是啊。这样吗?”附合一番,倒让黄汉觉得她虽平庸,但他细说了,她也能听得懂,交待她做的事,也能完成,这就很好了。

    所以他兄弟来问他话,他便说这苏娘子能用。

    路上晃晃悠悠的,随军的家眷多,走得并不快。眼看着还有几日就到抚州,能汇合上大部队了。也不知道是嫌路上大家伙走得太慢,还是心急汇合了大部队好做上一番大事,这一日,黄审知路上并没有怎么停歇。

    苏家人哪怕都能换着歇一歇脚,也觉得累得够呛,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而自从家里牛的草料被收走,统一分配之后,家里的老牛都吃不上好料了,苏母心疼自家的老牛,怕它连日赶路,会口吐白沫走不动道了,那家里这几个小的可怎么办?

    其他人更是脚步沉重。

    连路遇躲兵祸的百姓都无心看上一眼。

    中午歇息了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倒在地上喘粗气,累得不轻。可即便是这样,因为兵荒马乱,逃离家乡的穷苦百姓,看到他们这支队伍,见他们还有水喝还有粮吃,都纷纷围了过来。

    见女人小孩都能随军,凑过来也不敢靠得太近,就远远地冲着队伍跪下了,不住地磕头求好心的将军能够收留。

    让苏青媖看得一阵唏嘘。

    她一家人被抓来冲入队伍,实属无奈。可这一路上的百姓,渐渐没水没粮喝了,无路可走了,见着有吃有喝的,就想加入进来。

    黄审知眉目淡淡地看着跪了一地哭求的百姓,想着已不多的粮食,并不打算收下这些人。

    收一些能扛刀扛枪拼杀的男丁也就算了,这一群老弱妇孺,说是说可以到后方组织生产,但现在还没稳定下来,这一路上他可看出来了,当初做出让妇人小孩随军的决定是多么草率。

    但他老父母和两个兄长的家小都在,也是老弱妇孺之类,总不能他们在前方拼杀,父母家人在后方被人端了。

    那他们投军的意义是什么?

    黄审知的母亲是个很宽厚朴实的老太太,这一路听说他三兄弟很是孝顺这老母亲,很听他们老母亲的话,因为他家有这老母亲在,三兄弟相处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