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里来回踱步:“总不能,明知韶懿郡主过来了,当做不知道吧!”仿佛把自己说服了一般,他立马就要往外面走,可走了一步,又踱步回来:“可是,韶懿郡主既然是微服过来,肯定是不想让人知道她的行程,这样过去,会不会太无礼?”
东家陷入到了无限纠结之中。
这会儿,就有一个伙计过来禀报:“……您让小的盯紧的那一行人,方才已经出庄了。”
管事愣了一下,这下不用纠结了。
第928章 赏赐
东家悔得肠子都绿了,他做什么搁这儿纠结,就算不去拜见韶懿郡主,也能远远地一睹郡主的风采啊!
这下好了,啥也瞧不着了。
虽然,虞幼窈一路低调,可不等她回到虞园; 有关韶懿郡主在襄平城外各处微服一事,仍然传开了。
一时间,整个襄平城都震动了。
百姓们仿佛没事干一般,纷纷跑到了城门口,伸长了脖子,把路过的马车都盯紧了瞧。
由于这段时间,西安韩氏的案子,闹得沸沸扬扬; 往来襄平城的马车也不多; 郡主的马车再低调,可拉车的马儿,马车的用料,刻纹都有讲究,所以虞幼窈的马车一进城,就被眼尖的人认出来了。
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这是韶懿郡主的马车,韶懿郡主微服回城了……”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姓们纷纷激动地欢呼:“韶懿郡主,韶懿郡主,韶懿郡主……”
虞幼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低调出城,最后竟然闹了这样的阵仗,面对拥堵在城门口,纯朴又热情的百姓; 她实在做不到无动于衷。
只好停下了马车,让夏桃与周围的百姓交涉:“大家对郡主的拥戴,郡主都已经知道了; 请大家让一让,不要都堵在城门口,挡了其他百姓们出入城门,也对城门处的守城官兵,造成了压力……”
百姓们虽然激动,但也愿意听夏桃的话,纷纷退让,但是对郡主的热情欢呼之情,却是半点也不减。
虞幼窈也感激百姓们的配合,主动掀起了车帘。
百姓们主动跟着马车一路相送,直到了马车使进了虞园,老百姓们这才渐渐散去。
回到虞园,虞幼窈还心有余悸:“辽东的百姓们,实在太热情了,这阵仗实在有些吃不消,以后还是尽量少出门吧!”
其实也不怪百姓们这么大反应,实在是虞幼窈平常呆在虞园深居简出,实在太过低调,偶尔出去一趟,都是尽量赶早,避开了人潮,也都有带刀的护卫随行,百姓们就是见了,也只在一旁瞻仰一下,不敢闹太大动静。
如今,韶懿郡主不仅用行动,践行了她当初,来北境的初衷,甚至还造福了一方百姓,百姓们真实地感受到韶懿郡主的圣善仁德,对她更是感恩戴德。
虞幼窈的名望,也是今时不同往日。
第二日,朝廷的赏赐就到了襄平城。
过来送赏的内侍太监,是朱公公跟前最得力的李公公,因这次的赏赐,是朝廷及天家皇室赐下,所以随行的,还有皇上的銮驾仪仗,拢共一百多人,外加一百禁军随驾,一路快马加鞭,浩浩荡荡地赶往襄平。
因此,一行人还没到,虞幼窈就听到了风声,派人将驿站重新打理了一番,使人去城门口盯着。
李公公一行人才进城,便见一个青衣小厮,又是点头,又是哈腰地上前:“各位大人一路辛苦了,小的是虞园专门负责跑腿的小厮,郡主得知朝廷下了赏赐,特地命小的来城门口等侯诸位大人。”
这小厮是孙婆子的孙儿孙长贵,专门负责外院跑腿,打探消息的活计。
甭看这活计吃力,却是只有深得主子信任的下人,才能代表府里主子,被派出去做差事,也是体面得很。
孙长贵一边说着,一边递上了虞园的身份牌子,他长得机灵讨喜,口齿也伶俐,三言两语就交代了自己身份来意,话儿也说得漂亮。
叫人一听,就知道郡主很重视,远道而来的李公公一行人。
负责护驾的禁卫军百户长,接过牌子一瞧,正面刻了“虞园”二字,反面左右分别刻了“懿从”“圣尊”的字样,正是韶懿郡主的封号。
百户长确认了牌子真伪后,也不好怠慢:“稍等片刻。”
说完,转身将牌子呈给了马车里的人。
不一会儿,马车里伸出了一双白皙的手,将牌子递还给了百户长,阴柔的声音,随之响起:“上前听话罢!”
百户长接过牌子,应了一声是,重新回到仗仪前面,将牌子递还给了孙长贵,并提点了两句。
孙长贵连忙接过牌子,道了一声谢,也不敢耽搁,就来了马车前,躬身拱手:“小的,见过李公公。”
就有一个小太监,立马掀起了车帘。
李公公模样三十来岁,穿了朱红色的宦官服侍,端坐在马车里,手里端着黄金牡丹纹杯,正低着头,漫不经心地品着茶。
见孙长贵恭敬地侍立在马车外,这才不紧不慢地放下茶杯,掀起了眼睛:“便有劳郡主煞费苦心地一番安排,请代咱家好生地谢过郡主。”
话儿说得客气,孙长贵忙道太客气,随后就道:“驿站已经打点妥当,公公这一路车马劳顿,甚是辛苦,便先行去驿站下榻。”
李公公连忙道谢。
三言两语,孙长贵心里有底了,李公公瞧着一副趾高气扬的作派,可对郡主的态度显得很谦卑。
孙长贵领着朝廷派来的仪仗,一路去了驿站。
这么大阵仗,光马车就跟了足足十二辆,外加随行的宫女太监,高举着“如临躬亲”的黄幡,稍有眼力的人,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一时间,整个襄平城都沸沸扬扬。
李公公明面上是来赐赏的,但也不单单只是为了赐赏,他这趟差事完了,回头还要回京,向宫里的贵人复命。
宫里的贵人,想从他口中知道些什么,又想听一些什么,才是他这一趟的真正目的。
如果贵人不满意了,就算差事办得再利索,他这一路跋山涉水,车马劳顿,折腾了一个人仰马翻,也是白跑了。
因此,这一路他刻意放缓了行车速度,特别注意了外头的动静。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说了一嘴。
李公公也听了一耳朵。
韶懿郡主联合散户蚕农、外来商贾,向士绅施压,解决了士绅把持蚕业经营,欺压蚕农的局面,并重新定价了蚕业经营的价格;
韶懿郡主劝白府向善,联合白府及辽东一带的药材商们一起,压低药价,使百姓吃得起药,并因此带动了其他豪绅,影响了北境一带其他物品的物价;
第929章 善缘
韶懿郡主开了一家香坊,生产了许多防治病疫的香药,支援龙城收容营;
韶懿郡主将自家香坊,一些防病袪邪的药香方子公开,让辽东一带人人制香,人人用香,百姓们减少生病; 减轻了生活压力;
韶懿郡主在每一处难民收容地点,都置办了一份产业,不仅收容部分灾民做活,还为安置的灾民提供各种帮助,小到日常生活所需,大到灾民与当地居们之间; 因生活习性、风俗等; 引出的矛盾冲突;
韶懿郡主采用育苗繁殖的办法,解决了番薯大规模推广种植的难题; 也解决了大批流民开荒种地,在辽东一带安身立命的问题;
韶懿郡主与谢府合作,从北境各大畜牧场,收购了大批牛、羊粪等,用于耕种治蝗,并且从广东一带,购买了大批鸭鹅,打算在辽东事地区大规模养殖,应对蝗灾;
……
这一听,李公公就听出了许多问题。
韶懿郡主来了襄平四个月,为了襄助朝廷在北境推行国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远比叶州府上呈朝廷,为韶懿郡主请功的折子上,所述的还要更多。
李公公倒也不是怀疑,叶州府知情不报; 或谎报、瞒报等行为。
很多事没有经过州府衙门; 州府衙门不必特意上报给朝廷。
而韶懿郡主自己; 也不是好大喜功,邀功讨赏的人,只要不是朝廷特别关心的事,她也是掠过不提。
李公公还真有些佩服这位韶懿郡主了。
他打小就进了宫,在宫里摸滚打爬,最擅揣磨人心。
注意到,老百姓们在提及韶懿郡主时,语气之中发自内心的崇拜,以及脸上自然流露的尊敬,是作不得假的。
韶懿郡主做得越多,难免触动了士绅们的利益,西安韩氏这才和贵妃党一起,向韶懿郡主下手。
一个为了阻碍国策推行,陷害武穆王,继续在北境做土皇帝。
一个为了打压保皇一派,趁机在朝中揽权。
双方各取所需,是一拍即合。
李公公从市井一些只字片语,进而推断出; 西安韩氏陷害韶懿郡主,犯了众怒; 惹得白府,联合辽东一带不少豪绅,公然站出来讨伐西安韩氏,并且得到了不少文人学子,并老百姓的支持,整件事的经过。
不过,更具体的消息,还需要再仔细探听一番才是。
驿站重新打点过,虽不如宫里精心,但也处处显露了别致和舒心,辽东属苦寒之地,驿站条件有限,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李公公自然满意。
怨不得朱公公总说:“这位韶懿郡主,是个与人为善,又颇具胸襟的人,如这样的人,便是不得势时,能结个善缘,就尽量地去结个善缘,也碍不着自个儿,横竖也没什么损失,将来指不定,就有意外的收获。”
“便是不图将来,也只当日行一善,咱们这些个腌人,损阴德事儿做得多了,对那些与咱们没甚利益牵扯的人,能发发善心,就发发善心,不图生前如何,就图个身后名也成,更别提韶懿郡主还是得了势得。”
将李公公一行安置妥当,已经到了申时末,太阳开始西斜,孙长贵连忙回了虞园,向自家小姐复命。
虞幼窈点点头,就问了李公公一行人,随行的有多少人?都有什么人?在宫中哪里当值?是否有品级等。
孙长贵这一天儿,也不是白忙活的,该打探的消息,也都一门清,当下就将一行人里有头有脸的,挑出来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虞幼窈心里有底了,对孙长贵办事也满意,想着他辛苦了一天,便打赏了赏钱:“李公公一行人,大约要在襄平城停留几日,这几日驿站那边的事儿,你就多辛苦周全些,有什么事,就及时回来禀报。”
孙长贵求之不得,连忙应是。
孙长贵走后,虞幼窈喊来了陶妈妈:“朝廷送来的赏赐,想来不日就该送进府里,你去寻许姑姑问一问,这礼该怎么准备。”
朱公公一行人,大约有三百来人,如负责送赏的李公公,礼数肯定要隆重一些,另外负责此次赏赐活计的人,是宫里的朱公公,朱公公那边的礼物,还要更隆重一些,外加随行的禁卫军需要重赏。
内侍、宫女等,根据品级不同,辛苦费也该周全了来。
第二日一早,虞幼窈才用完了早膳,夏桃就过来禀报:“小姐,李公公携了太后娘娘的懿旨,并朝廷的赏赐,已经从驿站出发,大约半个时辰后,就会抵达虞园。”
虞幼窈问:“老太爷那边通知了没有?”
大周朝女子不能立户,她“暂离”了父族,便是独居虞园,与母族也是一体,朝廷送了赏赐这事,理应由母族这边的亲人出面周全。
夏桃连忙道:“已经派人去通知老太爷了。”
虞幼窈放心了一些,连忙回房重新梳洗。
许姑姑得了消息,匆忙赶了过来,也让因为紧张,有些手忙脚乱地的冬梅,可算是镇定下来了。
许姑姑笑了:“这都经历几回了,怎么还能紧张呢?你可是姐儿跟前最得力的人,下回再有这事,可不行再指望我了。”
冬梅拍了拍胸口:“这种事,跟经历了几回没关系,我是一见了宫里来人,听着公公们又尖又细的声音,就跟一根根细针似地,往耳朵里扎,心里就不得劲。”
春晓也跟着一起点头:“手脚都不知道要往哪里摆了。”
夏桃也吐吐舌:“宫里的公公们,但凡宣旨、封赏,都代表了宫里的贵人,我听说仪仗队里,有人专门盯着哪家的礼数,从妆容、穿戴,到言行举止,但凡有一点不妥当,就到了贵人耳里头,想想都觉得可怕。”
虞幼窈听得好笑,却并不觉得夸张,本朝就有前脚受赏的人家,后脚就因礼数上的差错,被冠上藐视的罪名,举家获罪。
有时候,天堂地狱只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
便是她自己,每回宫中来人,也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付,不敢有半点含糊。
第930章 欲戴王冠
“你们能这样想,也是没错,不管什么时候,小心总无大错,谨慎总无大祸。”仆肖主,虞幼窈为人处事,从不落人口实; 是个周全妥当的性子,连带跟前的丫头,也都是谨慎的性子,许姑姑对几个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