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930章 欲戴王冠
“你们能这样想,也是没错,不管什么时候,小心总无大错,谨慎总无大祸。”仆肖主,虞幼窈为人处事,从不落人口实; 是个周全妥当的性子,连带跟前的丫头,也都是谨慎的性子,许姑姑对几个丫头,还是很是满意。
许姑姑帮着虞幼窈换上礼服,礼服繁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叠加一起; 足有九重衣,这还是春夏款。
到了秋冬款; 还要加上保暖的,加起来能有十二重衣。
几个丫头,在一旁搭手。
许姑姑手脚麻利地将真紫霞帔,挂到虞幼窈肩膀上,话锋一转,又道:“谨慎是好事,也不必要太紧张,宫里来人,也是要看碟下菜,姐儿如今是得了势的,放眼整个大周朝,也没谁敢与她为难,礼数周全了便可,细枝末节上的事,没人会真的计较。”
几个丫头; 若有所思地松了一口气。
将穿戴整齐的虞幼窈,按到了梳妆台前坐下; 许姑姑解下了她头上的发髻; 重新梳了一个松山髻,为了表达她未出阁的身份,在发髻两侧,编了几根发辫,垂于耳际鬓边,之后又拿了翠冠,固定在头顶上。
一套动作看得冬梅,目不暇转。
许姑姑帮着虞幼窈佩了首饰,含笑地打量了她这一身妆扮,夸赞道:“姐儿这样穿,可真好看。”
虞幼窈被赐封了郡主之后,就与谢府一道逃亡到了辽东,之后虽然显摆了郡主的身份,可最隆重的时候,也就是早前去衙门听审,穿了一身冠服常服,可常服哪儿比得上; 礼服一半的华美贵重?!
这还是她头一次穿戴郡主的礼服。
郡主的冠服; 无论是礼制; 还是规制,以及用料,配色,绣艺等,完全不是县主冠服可以比拟。
几个丫鬟当场就惊呆了。
虞幼窈也觉得好看,郡主的翠冠尤其耀眼,光是珍珠就有二千多颗,而且大小均等,光莹温润。
七色的宝石有一百二十多颗,所有宝石都未经雕琢,经天然形成,几乎每一颗都有鸽子蛋大小,色泽纯正无比,十分罕见。
翠冠上共有七只赤金凤鸾,用的是燕京八绝之首,花丝镶嵌制作而成,每一只凤鸾,都活灵活现,口衔流苏步摇。
因大周朝不时兴点翠工艺,但冠服的翠冠,之所以称之为翠冠,是因为翠冠上,精美绝伦的点翠工艺,颜色鲜亮,永不褪色。
内务府的工匠,采用了孔雀羽,制作出了更为美伦美焕的“点翠”,而事实上,历朝历代孔雀远比翠鸟高贵,孔雀的羽毛也更美丽。,
只不过,孔雀羽毛很大,不仅会自己掉毛,便是拔几根,也会很快就长出来,主要有翠绿,青蓝等色,但尾端偶尔还有紫、黄、红等颜色。
根据品级不同,翠冠上用色也不同,宗室主要以青蓝为主,品级越高,羽毛颜色就越深,越庄重。
紫、黄、红等色根据品级规制,用量也极讲究。
普通命妇,就只用青蓝、翠绿二色。
并因孔雀是吉鸟,地位仅次于凤,大周朝有规制,孔雀是御鸟,民间不允私养,孔雀羽毛也是御用,民间不允私用,否则以僭越获罪。
虞幼窈翠冠上的“点翠”工艺,就是深蓝色,代表了她尊贵的身份,另外孔雀羽上,还有黄、紫二色点缀,更显得美轮美焕。
不过美则美,但重也是真重。
只要一想到,这么重的翠冠,以后很可能会经常戴,就觉得翠冠仿佛也没那么美了,顿时失去了欣赏的兴致。
许姑姑是多了解她啊,顿时就笑了:“这一顶翠冠,也只三斤六两重,太后娘娘头上那顶,龙凤十二凤礼冠,光是珍珠都有四千多颗,各色宝石多达一百六十多颗,重达四斤九两。”
就是皇后的九龙九凤礼冠,也是重达四斤六两。
虞幼窈顿时就惊呆了,太后娘娘这么大岁数,到底是怎么做到,戴了这么重的凤冠,还能做到面不改色,与内命妇们周旋与话?
想想都觉得可怕:“我算是感受到了,什么叫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礼冠造这么重,想来也是为了警示内外命妇。”
“就是这理。”许姑姑笑着点头,简单地替虞幼窈上了妆,没折腾那些脂粉,也就细致地描了眉,在眼部晕染一些金泊粉,显露出高贵。
等一切,都折腾完了,许姑姑又仔细端详了她片刻:“将早几年,太后娘娘赏的那条宫绦取来。”
冬梅连忙从梳台下面的暗格里,取了宫绦。
许姑姑接过宫绦,系在了虞幼窈的腰间的彩帨上,一边一点头,一边笑着说:“如此,便妥当了。”
虞幼窈就带着春晓和夏桃,一起去了前厅。
这会儿,谢老太太得了消息,携了三个儿媳妇,一身齐整地赶来了虞园,正在前厅等候。
眼见虞幼窈一身冠服,三人也是一呆,显然被震撼得不轻。
直到虞幼窈上前,挽着老太太的手臂,软软地唤:“外祖母。”
谢老太太这才反应过来,拍了拍她的手臂,嗔笑道:“咱们小窈儿,还是头一次穿戴郡主的大妆,冷不丁还真唬了一大跳。”
二舅母林氏缓过神来:“郡主的冠服就是气派,乍眼一瞧,连眼儿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摆去,心里也是直打鼓。”
三舅母温氏也笑:“韶懿郡主的冠服,是宗室女子里最高规制,是当朝嫡公主才有的规制,当然气派!”
“懿”向来代表太后或皇后,从某种意义上,也有“嫡”的意思,“懿从”二字的份量是可想而知。
大舅母王氏就笑了:“咱们小窈儿,是个有福的,放眼整个大周朝,除了宫里的骊山公主,在身份上能与咱们小窈儿一较高低外,就没有比咱们小窈儿,还要尊贵的女儿家。”
郡主的冠服既贵重、又庄重,由内而外透了巧夺天工的精巧厚重,与上位者威上慑下的磅礴气派。
礼服上也镶了许多大小均等的珠玉,及各色宝石,足有成千上万那么多,乍然一眼瞧去,只觉得珠光宝气,耀人眼目。
第931章 冠服规制
肩膀上的真紫刻丝金凤霞帔,两千多颗珍珠锁边,另镶了一百多块各色宝石,珠玉,上头的孔雀纹是用孔雀羽毛织成,尾部是用真正的孔雀羽镶嵌。
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尊卑礼法; 不容僭越的暗示。
从心理上就给了人一种,强烈压迫暗示,令人不禁自惭形秽,冷不丁就生出一种跪拜臣服的感觉。
听着三个儿媳妇,议论着郡主冠服的尊贵,谢老太太眼中不觉就透了笑意; 神色间难免透了一缕骄傲。
虞幼窈嘟嚷道:“哪有这么夸张?!”
她声音又软又乖; 让人不觉就忽略了她尊贵的身份; 忍不住想要好好地疼宠着,不让她受一西点委屈。
几个舅母互相对视一眼,不由会心一笑。
聊了片刻,就有小厮过来禀报:“小姐,李公公一行人,已经到了虞园门口,老太爷带了三位舅老爷,并五位表少爷,在外面迎接。”
一行人连忙起身,互相检视了一下,身上的穿戴是否妥当,又等了片刻,终于听到了外头的通传声。
不一会儿,就见李公公穿了一身朱红色的宦官服,被谢老太爷一行人,众星捧一般请进了前厅。
身后跟了一个机灵的太监; 托着鎏金托,上头摆了明黄绣凤的懿旨。
乍然见了冠服加身,气派庄重的韶懿郡主,便是在宫里见惯了贵人的朱公公,也不禁连呼吸,也是为之一夺。
一时间,就连挺直的腰板,也不觉就弯了几分,神色举止间,自觉就透了几分谦卑之态。
全因韶懿郡主的冠服,竟是按照本朝嫡公主的冠服规制。
不过仔细看,二者还是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嫡公主的冠服上,会用一些龙纹,象征着天家血脉,龙子凤孙的身份。
而韶懿郡主却是以【义女】的身份,记在了宗室玉碟上,不是天家血脉,冠服在原本需要用龙纹处,用了孔雀纹。
旁人乍一眼区分不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但稍有眼力的人,仔细辨别用纹,就知道是外臣之女封了郡主。
可,往往外臣之女,却享有嫡公主才有的规制,反而更令人谨重。
如李公公这般,在宫里得势的公公,想得就更多了。
皇上自年少就沉迷丹术,多年不曾选秀纳新,子嗣也不多,唯一嫡出的皇长子夭折之后,皇后娘娘久病宫中,再无所出。
骊山公主虽然占着嫡公主的名份,但满朝上下,谁不知道,她本就是宁国公府这一脉,一位庶子生的庶父嫡女,原就不是天家血脉。
且不说,身份上有些上不得台面,便是皇上对她,也是很不待见,能有现在的体面,全赖太后娘娘的抬举。
本朝重嫡重长,骊山公主看似金尊玉贵,但出身比起系出名门,又是嫡长之女的虞幼窈,还要差了一筹。
名份上,韶懿郡主,明面上只是郡主之尊,比起公主仿佛还是弱了一筹,但地位上,韶懿郡主还要压骊山公主一头。
更遑论,朝廷对韶懿郡主隆恩,也是实打实地,该给的体面,也都给得足足的,半点也不含糊。
哪儿是骊山公主可以堪比?!
李公公心里有了计较,连忙上前一步,躬身给韶懿郡主行礼:“咱家见过郡主,给郡主请安。”
虞幼窈连忙躲身:“可不行这礼,公公此番是领了皇命前来办差,是劳苦功高,况且这一路车马劳顿,也是辛苦,却是折煞我了。”
李公公听得叹为观止。
话说得简单,意思却是一点也不含糊。
他身负了皇命,确实不用刻意行了这礼数,这礼数完全是奔着善意结交去的,而他此番办差的对象也是韶懿郡主,受累辛苦,也是替韶懿郡主忙活。
韶懿郡主承了这份善意,却不承这礼数。
理由也很充分,且不说皇命如天,就是看在替她传旨、送赏的辛苦份上,于情于理也不该受此礼数。
可事实是这样吗?
韶懿郡主是当今炙手可热的大红人,除了宫里少数几个贵人,咋样的礼,是受不得的?!
更何况,是他这个阉人的礼?!
韶懿郡主一言一行,都透了温和与宽仁的一面,待人接物也是宽厚,给足了体面,这样的涵养,便是许多大世族,也不是能教养出来的。
难怪朱公公总说:“韶懿郡主,是个纯善的人。”
话说到这份上,李公公也是从善如流,没提礼数这事,目光一扫,就见了一旁维持礼数的谢老太爷一行人。
他脸上又堆起了笑,忙客气道:“哟,您老可得消停些,朝廷颁下国策,能在北境顺利推行,谢府功不可没,您们是功臣,太后娘娘在朝堂上,还公开表彰了谢府,赞谢府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堪称范尔,还亲自写了表彰的文书,要表彰谢府呢。”
这段时间,宝通钱庄频繁地从全国各地调银,这么大动作,瞒不过朝廷的耳目,谢府做了出头鸟,捐了大半身家,这事儿早就遍传天下。
推行国策一事,是由武穆王主导,韶懿郡主起到了推动作用,可谁也无法抹煞谢府对国策贡献。
朝廷公然表彰谢府,也是做给天下商贾瞧的,也有心为谢府立典型,敲打天下所有商绅。
是半点也不能含糊。
谢老太爷一行人,顿时受宠若惊:“国策是为社稷之故,理当人人奉行,草民一家只做了份内之事,故不敢居功甚伟同,承蒙太后娘娘厚恩,承蒙朝廷恩典,谢府感激之尽。”
李公公满意地点点头,又说了几句客套话,就被韶懿郡主引到了座位上,立马就有丫鬟奉了茶。
李公公吃了一口,也没吃出什么茶。
见李公公神色有异,虞幼窈解释道:“辽东一带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好茶招待公公,公公在宫里,是用惯了好东西,想来去年的陈茶,也是不适口,肉桂茶是我自己炮制,加了一些香料药材,做成了药茶,索性这药茶,是越陈越香,甘爽解乏还算不错。”
懂茶的人,一尝茶味就能分辨茶的品类好坏,上门即是客,甭管是什么客,总不好让人误会府里怠慢了去。
第932章 懿昭尊正超品长郡主!
李公公连忙道:“郡主大义,倘若您还在京里,便已经喝上了今年的新茶了。”
这一路走来,韶懿郡主住的这处虞园瞧着也算不错,只不过以他的眼光,虞园到底透了一股子粗糙劲。
园中的花木,也都是辽东一带耐寒耐旱的寻常花木; 比不得京里头那些奇花异草。
而且,因辽东一还寒湿,就连屋里头的用木,也大多都是耐湿的榆木,更比各色檀木、花梨木、沉香木等珍木细致精巧。
要知道,韶懿郡主要是在京里头,吃穿用度都是比照着宫里来得,可辽东苦寒,条件有限,肯定是比不上京里。
可见这位韶懿郡主,在辽东的日子,也并不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