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大林沉默的点头。
“暖和。人也多。”明氏自从怀了李珍,就没出过小泉村。算算日子,竟有两年多。她望着官道上飞奔而过的快马,竟是面带怯懦,跟同样目光怯懦的儿女嘱咐道:“你们见到骑马的,一定要躲的远远的。”
李二林环视几人,均是累得气喘吁吁,肚子又咕咕叫唤,这样下去,两个时辰都走不到水流村。
这时,来了一辆骡车,赶车的中年男人戴着黑帽子,目光瞟过李二林一行人,再看了一眼他们身后通往山路的小路,就知道他们是从山里出来的,穷的要命,没钱坐车,便没有吆喝拉客。
李二林高声道:“大哥,坐骡车去水流村,一个人多少钱?”
“大人两个铜钱。小孩一个铜钱。”中年男人以为李二林在逗他玩呢,仍是往前赶车。
李二林快步追了过去,大声道:“怎么涨价了?原来大人是一个铜钱!”
“下雪天路不好走,我这车子磨损的快。咦,你要坐车?”中年男人让骡子停了下来。
骡车里车窗里面探出一个脑袋,一个长着三角眼的老婆子打量李二林一行人,然后目光蔑视。
“坐车。我们三个大人,三个小孩子,算六个铜钱。还有一个抱着的刚生下没几天的不算钱吧。”
中年男人下骡车数人数,最后指着一岁多的李珍及装着衣服、粮食的箩筐,道:“最小的孩子加东西算一个铜钱。”
明氏粗声粗气叫道:“七个铜钱!太贵了。七个铜钱能买两斤多的粮食,还是细粮!”
“别坐骡车。这怎么使得。”李大林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望着李二林,卖包子再赚钱,也不是这么浪费花法!
“都听我的,赶紧上骡车。”李二林用力把背着李珍的明氏,还有李大林推上了骡车,再把欢喜的一蹦三尺的三个儿女、箩筐抱上骡车。
他自己则跟中年男人一起坐在骡车架上。
骡车跑起来颠簸的厉害,可是孩子都高兴的不得了。
明氏伸出皮肤粗糙的大手摸了摸骡车的帘子,竟是上好的棉布做的,难怪骡车坐一次就要两个铜钱。
老婆子用三角眼瞪明氏两眼。明氏看到后,再次伸手摸。老婆子再瞪眼,明氏再伸手摸,乐此不疲。
就这样半个时辰后,到达目的地水流村。
“七个铜钱。大哥收好了。”李二林痛快的付了铜钱,带着屁股蛋子被颠簸到疼的家人下了骡车进村。
村口正好有一对穿着打满补丁衣服的中年夫妻往外走,丈夫问道:“李掌柜这么快就从家里回来了?”
李二林笑道:“快吗?哈哈。这是我大哥,这是我媳妇、孩子!”
中年夫妻环视李大林几人。妻子的目光落在明氏身上后有些震惊,失声问道:“李掌柜,这就是你媳妇?”
明氏被这位妻子的目光看的有些难受。心里有些纳闷。
“对。我明媒正娶的媳妇,她给我生了四个娃。”李二林仍是笑哈哈,然后挥挥手带着家人往前走。
李大林问道:“他们叫你掌柜?”
李二林答道:“他们就是随口叫的,我要是不应,他们会说我摆架子。”
明氏已经开始打量水流村,道:“这个村子就在官道边上,可比我们村的位置好。”
李二林道:“好太多了。水流村到丰阳县城四、五里路。村里的人把粮食、菜挑到县城去卖。”
很快就到了他租的房子,是个独门独院,说是四间房,其实有四间茅草房,还有一间矮点的茅草房及鸡窝、狗窝。
他做包子买卖没几天,就从外面买了一条健壮的大黄狗看家,后来还养了几只小鸡。
他不在家的时候,大黄狗看家看鸡。
“哇,大狗!”
“这是我们家的狗吗?”
三个大点的孩子听到狗叫,再看到从篱笆墙缝隙露出来的黄狗,兴奋之极。
李二林打开篱笆门,大黄狗蹿了过来,朝他摇头摆尾,亲热的不得了,“来福,别叫,来的都是主人!”
李大林看到院子里有两块地,每块面积一百多平米,地里种着萝卜、小葱什么的,眼下雪还没有融化完,菜叶上面还有一些积雪,再看一排整齐并不破旧的茅草房,还有鸡、狗,比小泉村的李家好多了。
李二林从家人的眼里看到的都是喜悦,这一切正如他所料,笑道:“外头冷,你们快进屋里,我去烧火盆烧水弄饭。”
第133章 怒骂寡妇
明氏竟不觉得累了,背着李珍就开始巡视新家,这个只属于他们一家人的家。
两间卧房,一间大厅兼饭厅,一间厨房,一间茅厕。矮点的茅草房就是茅厕。现在孩子都小,一家人住着足够了。
卧房共有三张大床,床上铺好了被褥,除此之外,还有用来放东西的木箱子、桌子。
厨房竟是有两个灶,可以同时煮饭炒菜。
明氏太满意新家了,跟儿女说话都比平时声音小点。对于她来说,声音小点就是温柔。
李大林在看到厨房里有两口大缸,里面装满了面粉,至少三百斤,还有一口小缸,装满了精米,约有五十斤,一个坛子装着菜油,大概五斤。
柴木就放在茅厕里面。茅厕比正屋矮,但是面积比堂屋还要大,一进去就是柴木,然后里面才是茅坑。
李二林忙的脚不沾地,一会儿,让家人烤上火,喝了开水,又过了一会儿,往桌上摆了半盆小葱炒鸡蛋和一盆米饭。
明氏闻到炒鸡蛋的香味,再看到炒的黄澄澄的鸡蛋及碧绿的小香葱,狠狠咽了一下口水,问道:“哪来的鸡蛋?”
李二林就知道媳妇会问,笑答:“我做包子的馅要用菜,我一直从里正家买菜,这不是你们要来了吗,我就从里正家又买了几十个鸡蛋,里正给我算的钱比从县城买便宜。”
六岁的李彩从厨房跑回来,“娘,我数了蛋壳,我爹打了十二个鸡蛋!”
明氏特别听李二林的话,这回也忍不住嗔怪道:“你这是要干啥,难道以后的日子不过了吗?”
“你吃就是。我吃过饭发了面就去镇里买肉。大哥在呢,你们也刚来,晚上我做肉给你们吃。”李二林想到昨晚康氏不让邓氏给他做鱼,望了李大林一眼,“大哥好久没吃鱼了,晚上我再买鱼回来吃。”
“哦。我要吃肉吃鱼。爹真好。”李彩欢喜的抱住了李二林的胳膊。
李二林哈哈大笑,指挥着李彩给大家盛饭,见李大林不好意思吃鸡蛋,直接给李大林碗里夹满满的鸡蛋。
明氏大口扒着米饭,赞叹道:“精米!”
李大林一口气吃了一大碗饭菜,真是太好吃了,抬眼看李二林刚吃了半碗,看上去肚子里很有油水,问道:“缸里都是精米。你现在已吃不惯糙米了?”
“是。吃不惯。你们放心。我心里有数。”李二林又给李大林夹鸡蛋。
几人快要吃完饭,就听见外面有妇人的声音,“李掌柜,今天你还来我家吗?”
明氏的心一怵,饭菜再香也不吃了,疑惑的目光望向李二林。
“村里的寡妇,不要脸整天往我这里跑,夜里还敲我的门,我差点放来福咬她。”李二林直接迎着明氏的目光坦然,道:“你来了就好了,我不用面对她。你这就去骂她,狠狠的骂,看她还敢来。”
这女人就得女人治。
李大林忍不住道:“她问的话让人听了会误会你。”
李二林摆了摆手,道:“她什么德行,村里人都知道。她不止对我,对好几个男人也这样。”
明氏叭的放下碗筷,快步出了门。小小的李彩竟是知道维护明氏,跟了过去。
李大林担忧问道:“没事吧?”
“没事。”李二林道:“这寡妇就是个欺弱怕硬的人,我是个男人,又是个村外的人,不好打她。”
李大林记得李二林从来不招女人,好奇的问道:“她为何看上你?”
“我眼睛破相,她才不是看上我。唉,这不是我做买卖挣了钱吗,村里人都知道,我每天要买好多的猪肉回来。她想从我身上弄钱。她看上的是我的钱。”李二林目光蔑视,道:“我的血汗钱一个铜子都不给外面的野女人花。”
很快,外面传来明氏的又粗又高的怒骂。
“哪里来的**骚气都熏上天了,比狐狸屁股还骚!你不想守寡就找个男人嫁了,别盯着这个,撩着那个,恨不得全天下的男人都上你的床,那跟婊子有什么区别!
臭婊子,想要勾引男人,就去青楼门口站着,无数的男人排着队上你。你别祸害这村子里的老实男人。
你下次再敢站在我家门口,老娘弄花你的脸。想当年,老娘在山里敢打狼,你比狼还厉害不成!”
接下来是寡妇尖锐的声音,“丑八怪。李掌柜那么能干的男人竟是娶了你这么丑的女人。”
李大林瞪眼瞅着李二林,道:“你不是说寡妇欺软怕硬吗,怎么她回骂弟妹?”
李二林板着脸站起来,从大堂角落拿起扫把,气冲冲出了大门,吼道:“在老子眼里,媳妇就是天仙,比你强百倍!你再不滚,老子打死你!”
外面围着几个看热闹的村民,有男有女,见李二林真的要打寡妇,非但不劝,有人还叫道:“打她!”
寡妇气得呜呜哭着走了。
明氏追了上去,假装要打人。寡妇吓得提着裙子头也不回的狂跑,竟是摔了一跤,弄得浑身是泥。
“哈哈哈。”李二林夫妻的笑声在院子回荡。
几十里外的王村王家,李青青并不知道李二林赚到钱,钱袋子被寡妇盯上。李青青正在跟王老头夫妻商量事情。
今年比往年冷,以前都是山里下雪,王村很少下雪。这两天王村也下雪了。
腊月下雪,气温低的夜里土地结冰。县城的人都懒得做饭,包子买卖红火的很。
还没进入中旬,已经有好多主顾跟王家交定金定包子。
“就这三天,我们接了三十二个主顾的订单,合起来五千四百五十个包子。我瞧着后面还会更多。家里三个灶眼,不够蒸这么多的包子。我想在后院搭建大棚,打四个土灶,再雇几个人帮忙。”
“行。”刘氏向来听李青青安排,望向王老头,道:“我看就咱们听青青的。”
王老头想了想,问道:“我不反对搭建大棚,只是雇人,那些人会不会偷学会做包子,以后也卖包子,抢了咱们家的买卖?”
现在他见过的钱多了,眼界开了,不反对花钱雇人。
第134章 发面寿桃
李青青微笑道:“面是我发,馅是我调。雇来的人可学不会这两样。这两样是做包子的关键。爹,你放心就是。”
“那就定了。我去找人帮忙搭建棚子土灶。”王老头伸出一根手指头,“一天就能搭好。”
要不是湘城一带冬天常下雨,李青青都不用搭棚子,直接砌土灶就行。
王老头兴冲冲找人找材料干活。
“青青,有没有我能干的活?”刘氏是闲不住的命,上午卖包子回来,中午只是歇息一会,就起来要求干活。
李青青就不跟刘氏客气了,家里做吃食买卖,活多的很,便道:“倒是有活,娘能去村里问问谁家要卖菜,我们家做包子要用大量的菜,腊月的菜贵,我们家就按集市的价从族人家里买菜。”
“我们家一次性买的多,比集市散买好,这对她们来说,可是好事。我这就去问问。我先去你七叔家。他家的菜多,你七婶太会过舍不得吃,地里的菜大多卖到集市去。”刘氏起身就去办事。
李青青又安排王志、王亮去青鱼镇买两千斤面粉,然后去铁匠铺,把前几天跟打铁老头定的四口大锅、十几个蒸笼拿回来。
张氏走过来,问道:“青青,我听说你要雇人?”
李青青点头,道:“对。我正想着雇外面的人好,还是雇村里的人?”
张氏表情有些拘谨的问道:“我娘家爹、大哥、二哥、侄子都在家闲着,他们能来吗?”
张家人跟着王家学做剁辣椒,一下子赚到几年种地的收入,就跟张氏说以后王家有什么活,就知会一声,他们来干。
这不是王志出门前回卧房拿帽子时跟张氏嘀咕了一句,家里的买卖还要做大,都要雇人做包子。张氏想到娘家人过来免费帮忙。
“这个……”李青青在想张老头岁数大了,熬不了夜干活,怕把他身体累坏。
“不用给钱。我爹说了,剁辣椒赚了好多的钱,以后这边有活就来帮忙。”张氏还怕李青青误会,解释道:“我爹不是想偷学做包子,就是想报恩。”
那么多的银子,都够村里的男人娶几回媳妇了。王家对张家就是有恩。张家要报恩。
“大嫂,我不会误会张叔。张叔人很实成。我就是觉得他上了年龄,不能熬夜。这样吧,这次的活要熬夜会比较辛苦,张大哥、二哥,还有几个侄子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