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芙蕖方才还在可怜谢老侯爷。
那裹在青袍之下仙风道骨的身姿,怎么也无法和畜生联系到一起。
可人心就是这么的诡异。
芙蕖喃喃道:“我想不通……”
她想不通些侯爷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事。
谢慈侧头望着她,很平静的说:“因为他要复仇,他需要一个儿子,将来帮他搅乱这个天下,将大燕朝的皇室一锅端了送进地狱里见鬼。”
他也是个工具。
血脉至亲在他身上就是个笑话。
他的父亲从未将他当成儿子看待。
他的母亲视他为耻辱。
他的存在,是她被困在谢府的院中,日日夜夜遭受身心强i暴的证据。
芙蕖觉得他比自己还要更惨。
至少芙蕖还能从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回忆中,挖出有关父母温情的点滴。
谢慈是真的什么都没有。
芙蕖从床榻上坐起来,转身对着谢慈,伸手摸了摸他的脸。
谢慈不躲不避:“你从来不知道他养你是为了什么吧?”
芙蕖摇头:“我不在意。”她说:“我只替你办事,听你的吩咐。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谢慈把她的手从自己脸上捉下来:“花言巧语。”
芙蕖急着辩解:“我是说真的。”
谢慈道:“你是谢家人。”
芙蕖:“我是你的人。”
她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难怪她每次提起自己是谢家人,都惹得谢慈十分不快。
一个“谢”氏是他一生的枷锁,他从出生起就困在其中,不得解脱。
其实她知道,谢老侯爷最初养她们的目的不简单。但那又如何呢,芙蕖的命是谢慈捞回来的,只要谢慈在一日,她就做一日的谢家刀,不问生死,不问缘由。
谢老侯爷送芙蕖入局,为的是拿到太平赌坊的账簿,撼动整个王朝的根基。
但谢慈接手谢家之后,似乎并不打算承其父的遗志,他有自己的想法。
“我那爹将他的旧部都留在了北境,其实算是留给我的。所以我离京往北走,京里有很多人都坐不住了。”
不止陈王党羽。
首先觉到害怕的就是羽翼渐丰的皇帝,还有那些时时刻刻盯着他恨不能参死他的言官文臣。
他私自抗旨离京事小,到了北境和谢家旧部接上了头才是灭顶的大事。
朝堂上的那些贪得肥头大耳的杂碎,不见得有多么忠君爱国,但他们一定不希望大燕朝就此覆灭,落的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芙蕖静默了片刻,道:“你说,我们这岌岌可危的王朝还有的救么?”
谢慈道:“救不了就塌了吧,总之,尽力了。”
芙蕖还有一事的疑问:“先帝爷给了你滔天的权势,可他从你身上取走了什么?”
谢慈揉捏着她的手指,说:“他什么也拿不走,因为我什么也没有。”
__即使先帝命人暗杀了他的父亲,挑唆了他的长姐,还给小皇帝留下秘旨,等将来荡平朝局之后务必不能留他的命。
可他却浑身不痛不痒。
无所谓拿走不拿走,反正都不是他的,他一生孤寡而来,曾一度很困惑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或是为了完成一件事,或是为了遇见一个人。但念过了,也就忘了。
谢慈生抗一次凤髓发作,体力和精力都已经绷到了极限。
他需要休息。
有芙蕖守在身边,他心怀警惕,但整个人很放松。
芙蕖帮他搭上了薄被,抱着双膝蜷缩在一侧,难以入眠。
北境的一切还是未知。
谢老侯爷留下的旧部未必容易收拢,那都是受尽了委屈的人,万一见了谢慈,要求他起兵反叛可怎么办?
北境山高皇帝远的,陈王世子在此地屠尽三个村子的百姓,都能将消息瞒天过海,万一谢慈不从,被人直接做死在北境怎么办?
芙蕖在黑暗中,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第24章
谢慈自打离开了京城;脾性都柔和了许多。
出了冀州,北边的青山上依然能看见雪覆的峰顶,燕京入了夏;燥热得令人心慌,而北境的雪才刚刚开始消融。
芙蕖坐于马上;望着那日头下雪白耀眼的山尖,叹道:“真干净啊……”
可转念一想;那几个荒村的百姓;骸骨埋于雪下;尸首分离;冤情不得昭雪,又觉得心里格外堵。
谢慈把她养成了一副心软多情的样子;她独自在外磋磨那么多年;都没能戒掉这份柔软。
再往前十几里地便是北境驻军的营地。
他们所在的位置已经划归了北境大营的范围之内,是不是会有巡营的人经过;待会若是真撞上人;觉得他们鬼鬼祟祟形迹可疑;说不准还要抓起来审。
芙蕖道:“你想住军营;其实是不合规矩的。”
他们既不是哪位将军的家眷;也不是皇帝钦派的使臣。
且他身份特殊;身为朝廷忠臣,抗旨出京私联军营更有谋逆之嫌。
北境大营完全可以将他拒之门外;甚至将他捆起来押回京送审都有可能。
谢慈完全不在乎,道:“北境线延绵近千里;这个地方;从二十多年前起就无人问津了。皇帝能记起来这是他的土地;属实不易。”
芙蕖点头:“你说的对;自先帝去后,北境大营的将军就连每年的回京述职都免了,山高皇帝远,他们未必将朝廷放在眼里。”
谢慈的刀一连多日没有派上用场,收在了背后,马鞭轻轻敲在手心,从侧面看,他的脸色叫雪山上的日头一映,干净得像块不染尘的冰。
他穿上官服就是权倾朝野的臣,换上锦绣华服就是燕京城尊贵的侯爷,远走边境一身朴素的黑袍背刀就像是真正行踪如萍的浪人。
他没有扎根在任何地方。
芙蕖一眼将人看进了心底,而后移开目光细细品味。
她如今算是找着了自己的精神粮食,空乏时便转头瞧上几眼,便立时神采焕发。
他们到了北境,却不再急着赶路了,两匹马并肩厮磨,走走停停,谢慈竟然还有闲情逸致,在路上用石子当弹丸捕了只雪白胖墩的兔子。
他把兔子扔进芙蕖的怀里。
兔子断了一只腿。
芙蕖翻来覆去地摸了一遍,又扔回谢慈手里,说:“停一停,宰了烧火烤了吃吧。”
正拼命蹬腿的兔子瞬间吓得一动不敢动。
谢慈垂下眼睛,相当好脾气的说了句:“好。”
但是他们这兔子最终还是没吃成。
北境再怎么偏远也终究是大燕朝的边防,皇帝可以装聋作哑,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但他们不能对朝廷的动向不理不睬。
皇上缉捕谢慈的文书洒遍了各个州郡。
他们人一进到北境大营的范围内,营里便得了信儿。
他们在荒山下拾了柴火,刚起了锅灶,便有两名斥候轻骑赶到,停在对面光溜溜的土丘上,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谢慈将拨了皮的兔子架在火上烤,问道:“两位军爷何事?”
那两位斥候面面相觑,而后于马上抱拳询问:“敢问搁下可是燕京肃安侯?”
早二十几年,世人提起肃安侯,想到的都是谢尚。
二十年过去,世人再提起肃安侯,想到的也都是已故的谢尚。
肃安侯这个称呼。
不仅芙蕖听着陌生,谢慈自己也极不习惯。
他盯着火上烤出油的兔子,眯眼思索了半天欢迎,加入滋源裙五二思九另叭衣救尓看更多内容,竟应下了这个称呼,道:“正是在下。”
两位斥候再对视一眼,不知他们心里在暗暗腹诽什么,其中一人道:“谢侯爷,我家大将军推算您应于近日抵达北境,特命卑职在此地相迎。”
芙蕖抱着袖子坐在一侧,静等着谢慈的决意。
她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他认下了肃安侯的身份,等同于向谢家的旧部宣告,他是以谢尚之子的身份造访。
此行与燕京城那个内阁次辅没关系。
谢慈又磨蹭了片刻,等兔子烤了个半熟,取下来让斥候好好拿着,说:“一路风餐露宿,追兵不绝,人能囫囵到已是万幸,但两手空空拜访未免失礼,特意烤一只兔子奉上,万望大将军莫嫌弃。”
斥候手里擎着兔子,抬也不是,放下也不是,难为了半天,从腰间取下装干粮的布袋,将烤兔子一裹塞了进去。
芙蕖瞄了一眼,什么也没说,跟着谢慈上马。
那只兔子明明是她想吃的。
到北境大营,还需要小半日的路程。
等到了驻营的时候,已是夜幕四合时分。
谢慈和芙蕖一进营,便惹来了无数打量的目光。
其中有警惕,有好奇……
总之,令人感觉不到友好。
帐里烧着灯烛。
斥候向帐前守卫进门通报。
守卫出来后客气道:“侯爷请。”
谢慈带着芙蕖低头入帐。
现如今镇守北境的大将军宣定侯荆韬曾是谢尚的副手,一同出生入死过好多年,他接了谢尚的职务,在北境继续守了近三十年,天生粗犷的相貌,在风雪中摧得越发刚硬。
像荆韬这般的老将,是越老越妖,三十年,无论朝中局势如何动荡,他守着的这一方北境,从来没让境外虎视眈眈的北鄂侵占过半寸土地。
见谢慈进门。
荆韬站起了身。“谢侯一路奔波劳累,辛苦了。”
谢慈不知他唤这一声“谢侯”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不是那位早已故去的旧人。
他回了一句:“大将军客气。”
荆韬打量他半晌,苍老的脸上露了笑:“我看小侯爷神清骨秀,不想还有一把铮铮铁骨。”
谢慈心里缓了口气。
果然……
方才那句“谢侯”不是对他。
这一句“小侯爷”才是属于他的称呼。
赶上饭点,荆韬独自会见了他,并未知会手下的将领,谢慈路上烤了个半熟的兔子也呈上了桌,配着一桌简单却荤素俱全的接风宴,谢慈与荆韬酌了一杯。
荆韬道:“前段日子军饷吃紧,兄弟们差点断顿,多亏小侯爷的万两黄金,才让我们淌过了难关。”
北境被克扣军饷已见怪不怪了。
他们这些年和北鄂的游兵大冲突没怎么有过,但小摩擦一直不断。北境的军民现在完全靠着以战养战在支撑。
谢慈问道:“朝廷拨了六十万两的饷银,尚未出京便被人一口啃掉了四十万,好歹剩了有二十万,怎么?你们还没收到?”
荆韬摇头,道:“一个铜板都没见着。”
他晚行半个多月的黄金都到了。
朝廷的银子还耽搁在路上呢。
荆韬道:“无妨,习惯了,大好日子,别提那些扫兴的事,晦气。”
谢慈从善如流,不再提那朝中的肮脏。
但他们之间,委实又没别的可谈。
最后还得着落在他那暴毙的爹身上。
谢慈是不爱提。
荆韬是不忍提。
他给自己猛灌了三碗酒后,才斟酌着开口:“我记得清楚,六年了……六年前那个冬天,谢尚的的死讯才传到我这里来,我回不了京,托人多方打听,他们告诉我,谢尚死于恶疾。小侯爷,我想问问你,此事,是真的么?”
谢慈没怎么犹豫,道:“假的。”
荆韬端酒的手一抖,糙酒洒出了好几滴。
谢慈很平静地继续说下去:“我父亲死于暗杀,先帝的密旨,授意陈王去办这件事,陈王请了银花照夜楼的杀手,用的是毒。”
荆韬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什么话来。
帐外却忽然有了动静。
几个年轻的将军摔帘子冲了进来,冲荆韬一拱手,告了声罪,扭头便冲谢慈嚷道:“你说的都是真的?!”
谢慈端坐于案前,莫名其妙地望着他们。
他们各个一脸悲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们死了爹。也不知这群人在外面偷听了多久的墙角。荆韬身为大将军,营帐守卫森严,不可能不知情。显而易见,外面这些人,是他默许的。
荆韬重重的放下酒碗,砸在桌案上,呵斥道:“放肆,他是谢老侯爷的独子。”
他转身走下主位,对谢慈一拱手,道:“小侯爷莫见怪,他们都是生在北境长在营里的孩子,家里祖辈包括他们自己都承过老侯爷的恩,这么多年,虽不能见,但一直在心里惦记着。”
谢慈说无妨。
谢家旧部与谢尚的感情当然非比寻常,他一点都不见怪。
他再打量营中这些年轻人。
冲在最前面,最刺头的那位,瞧装扮应是荆韬的心腹重将,他们既然已经闯进来了,顺势就赖下不肯走,营帐里多加了几张桌子。
荆韬为谢慈逐个引见,几个年轻人都是他手下的八大尉。
谢慈只记住那个副官的名字,神凫。
他家人倒是挺会起名字的。
传言当年秦始皇东巡骑得宝马就是神凫,蹿山跳涧很有一手。
再三碗酒。
那位神凫眼睛瞄到了芙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