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闺战-第4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岑尚书慷慨激昂,激动得咳嗽了几声方才又急哄哄的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当时他们几个知道恭王原是自己出逃的之后就觉得这事儿要糟,这不就是一个乱臣贼子么直截了当的下旨把恭王废成庶人,叫锦衣卫刑部张贴文榜通缉,光明正大把事抬到明面上来说多好,非得废这样大的力气兜这么大一个圈子。

    可是岑尚书私底下一想,又觉得建章帝这样做也情有可原,毕竟眼下正是是非多的时候,湖北出事,九江前年大水,出了杨云勇这样的巨贪,后来又出了太子中风、太孙遇刺一事,要是再出恭王逃跑,大张旗鼓通缉,就等于变相告诉天下人,皇室乱成了一团。

    可当时是当时,当时情况下,恭王势单力薄,锦衣卫暗中追杀或可解决,可现在又不同了,现在恭王勾结边境大臣,俨然已经快成气候,绝不能再为了面上的好看而姑息纵容了。

    建章帝远比岑必梁要焦躁愤怒的多,他强撑着定了再发圣旨召韩正清回京的决定,吩咐内阁拟旨,又道:“恭王那里”

    起先已经说恭王死了,现在要是再发明旨讨伐,岂不是说圣谕如同儿戏建章帝一时很是为难,偏头去看周唯昭:“唯昭怎么看”

    周唯昭之前其实已经同宋楚宜商量过这个问题许多次,早有准备,听建章帝这样问就道:“就算皇祖父不发圣旨晓喻天下,到时候恭王作乱,照样要举起龙子龙孙的旗子。一味捂着也不是办法。”

    宋程濡之前一直眼观鼻鼻观心,如今听周唯昭表态,建章帝犹豫,方才附议:“臣也如此以为,自古以来,凡是犯上作乱的,皆要有个由头。恭王最大的倚仗,也就是龙子的身份了,他不会舍得不用。到时候肯定还要把矛头指向东宫和太孙殿下。”

    肯定要把太子那些丑事拿出来说,作为攻讦太子的由头,肯定还要说东宫诛锄异己,蛊惑圣心什么的,宋程濡都不必清风先生提醒,自己也能猜得到恭王会怎么给自己洗白。

    常首辅沉默半响也点头:“圣上,事关皇室秘辛,之前老臣也是想着能不给您面上抹黑就不抹黑,可如今情势已经不能控制,早下决断的好。”

    建章帝并没犹豫,他忍着胸口一阵一阵的疼痛,缓了口气:“你们商议出个章程给朕瞧。召韩正清回京的圣旨,用八百里加急送去。”

    又单独留下周唯昭,沉默一回方道:“朕叫钦天监和礼部准备册封皇太孙的章程。”

    他又有些感慨,看着自己的孙子叹口气:“从前没想过会走到这一步,是朕误了你父亲和叔叔们。”

    他自诩是个极好的父亲,虽对每一个孩子都不错,可也早早的就册立了太子,就是为了防止孩子们重蹈自己的覆辙,可是世事难料,事情就是走到了这一步。

    恭王和太子的事对建章帝影响太大,他直接老了十岁,而恭王出逃皇陵的事,更是叫建章帝更加心力交瘁,周唯昭叹口气,亲自给建章帝倒茶:“皇祖父当心龙体。”

    建章帝虽憔悴,精神却还不错,摆了摆手示意自己知道:“放心,这点风浪,还打不倒朕。”只是难受罢了,当父亲的被自己儿子们背叛,心里总是过不去的。

    周唯昭先去了詹事府处理政事,然后才回东宫,宋楚宜正陪卢太子妃下棋,下棋并不是她的强项,她愁眉苦脸凝眉思索的模样实在是有趣,周唯昭只觉得方才还沉甸甸的心登时落回了原位,笑着在她旁边坐了下来:“走这里。”

    卢太子妃就瞪他一眼:“观棋不语真君子。”

    周唯昭在母亲和妻子面前从不端着,莞尔一笑:“母亲饶了她罢,她下棋还不如明惠,再不放些水,瞧她可怜的,小脸都皱在一起啦。”

    卢太子妃忍不住噗哧一声笑了。

    连宋楚宜也忍不住羞红了脸,又有些恼羞成怒,碍着卢太子妃在跟前又不好生气,到底瞪了他一眼。

    卢太子妃就叫人撤了棋盘,拉了宋楚宜的手:“不过唯昭说的也有些道理,亏的你还天天特意来陪着我其实,咱们赏花煮茶也是趣事”

    宋楚宜的脸就羞得更红了,周唯昭和卢太子妃都相视一笑。

    外头的事,周唯昭并不想拿来叫卢太子妃心烦,尤其是事关恭王的,他更不想拿来恶心自己母亲,因此之前在御书房的一应事宜,他一个字也没提。陪着卢太子妃说了会儿话,再笑着说了说当差的趣事,等到了晚饭时分,哄着自己母亲高高兴兴吃了饭,他方才牵着宋楚宜的手一同告辞。

    卢太子妃叫人多准备了几盏灯笼,又执意叫了鸣翠宫的宫人送他们回去。

    已经是十一月中了,京城的雪少见的来的迟,这两天才开始飘薄薄的雪花,内侍撑了伞出来罩着他们,周唯昭把宋楚宜往自己怀里揽了揽,轻轻问她:“冷不冷”

    宋楚宜摇头,就听见周唯昭道:“皇祖父说,叫礼部和钦天监准备册封皇太孙的章程。钦天监已经去选吉日了。”

    总算是赶得及了,我要去医院守夜啦,大家早点睡,不要熬夜,我连着熬了两个月,现在已经快要油尽灯枯了。不是开玩笑,是真的不要熬夜,胸口会发疼的。晚安啦,爱你们,么么哒。

二十八·蹊跷

    

山间岁月长,他在龙虎山上七八年,旁的或许并不多精通,可是耐心这两个字,他恐怕是修炼的到家了,而一个有耐心的人,只要事情围成定局,就不会放松心防的,他同样也是如此。因此他说起这等要紧的事来,语气也仍旧平平淡淡。

    宋楚宜的手有些冷,周唯昭把她的手攥在手里努力温热,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永安宫,阶前的一对黄花梨满雕宝塔宫灯在夜色里散着暖暖的光,有雪花飘在了周唯昭长长的睫毛上,宋楚宜回头看见,轻轻替他擦干净。

    周唯昭于是握住她的手,轻轻把她带进怀里长长的叹息一声:“小宜,我总算等到了这一天。”

    从这以后,他再不必陪着母亲在父亲的阴影里活的小心翼翼,再不必为了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殚精竭虑,除了这些,他还有心爱的人相伴,他终于发现这世上除了叫人喘不过气来的责任和心计,原来还有这样令人热爱生命的感情。

    宋楚宜微微笑了笑,眼睛笑成天上的月牙,她替周唯昭去了身上大氅,看着青莺青桃放下了帐幔,把一切枫雪都挡在外头,轻声道:“是啊,恭喜你啦十五。”

    想起这个十五的小名,宋楚宜漂亮的眼睛里笑意愈深,忍不住弯了弯嘴角:“看来师傅说得对,他就是你的福星。”

    建章帝能这样顺利的下决定,受了恭王的刺激自然是一方面,可是中间周唯昭的师傅张天师,是出了大力气的,他向来受建章帝信任,且同元慧的那种信任不是同一等级,他的话,建章帝自来是听得进去的。

    周唯昭的小名是天师夫人取的,听她说,周唯昭刚去龙虎山时才五岁,荣成公主走了,他就天天一人跑到山脚下去等,是个很固执的孩子。后来有一次,上山的路上碰见了狼群,险些没了性命,要不是他师兄弟们发现的快,皇孙殿下恐怕就没了。

    天师夫人就劝他,哄他说,等八月十五了,中秋了,公主殿下就会来的,最不济,太子妃殿下也会派人送信来的。

    那时候周唯昭还小,远没有修炼成如今这副腹黑的模样,天真的信了,日复一日的念叨着十五十五,后来天师夫人索性就喊他十五了。

    如今宋楚宜念起来,只觉得满腹心酸和心疼。

    她看着周唯昭的眼睛,好似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了小时候的那个自己,远远的看着宋楚宁亲昵的被宋毅揽进怀里举在肩上,明明很羡慕,明明很嫉妒,可却又知道永不可能得到。

    她把头埋进周唯昭怀里,一瞬间有泪意涌上,却很快又被自己压了下去。

    “陛下好端端的,为什么忽然提起册封皇太孙的事”她很快就察觉到了其中不对劲之处,建章帝经过恭王和太子的事大伤元气,原先礼部等上书以太子身体不妥当不能堪配储君为由请立太孙,建章帝的态度还在模棱两可之间,怎么忽然就改了心意想到册立皇太孙的事

    原本已经出了门的青莺又去而复返,轻轻敲响了门得到允准之后进来,拿着一摞书信朝宋楚宜笑:“就您今天去陪太子妃娘娘的功夫,来了这么许多信”

    她自从嫁入东宫以后,通信的渠道都是由罗贵负责,由他把信带回来再传递进永安宫给徐嬷嬷和许妈妈两个人。

    她要看信,周唯昭就先进净室去梳洗了,留她同青莺说话。

    青莺捡出两封来递给她:“这一封是湖北舅老爷寄来的,另一封是卢姑娘寄来的。”

    卢重华已经许久没消息了,她成了亲之后,卢重华派人从漳州赶回来给她送过一次礼,就没了消息,卢大奶奶还担心的了不得,连宋楚宜也特意拜托了周唯昭去信福建,问一问卢重华的下落,福建那边传回信来说卢重华是出海了,四月多都没消息了,崔华蓥都打算亲自动身去一趟福建寻她,现在见来了信,宋楚宜稍稍松了口气。

    可卢重华的信,还是六月之前往回寄的,不过是在中途耽搁了,才会到如今才送进来。宋楚宜看一眼就放下,心中担忧更甚。

    青莺见她担忧,虽说也觉得出海了这么久没有消息恐怕不详,仍旧还是劝她:“卢姑娘吉人自有天相,不会出什么事的。何况她毕竟是卢家的姑娘,就是漳州知府也不敢怠慢她,又有殿下派了人去找,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可就算卢重华身边带的人再多再稳妥,架不住她是出海去了,本身福建沿海如今就不太平若是遇上了海寇,那才真是要命。

    她想了想,吩咐青莺:“我总觉得有些不对,明天你叫卢大奶奶进宫一趟。”

    她会这么焦虑担忧,还是因为卢大奶奶的害怕实在是太过叫人不安了虽然如今海上很不太平或许有事,可是卢重华身边的确有许多人手,不说别的,保证自己性命的能力还是有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卢大奶奶却好似认定了卢重华一定遭遇了什么不测一般,整天心神不宁,前些天来太子妃宫里拜见太子妃的时候,谈起这事儿,眼里的绝望和惊恐绝不是只是单纯的担忧所能致。

    母亲担忧女儿,自然是人之常情,可是,从前卢重华亦有出海的打算,卢大奶奶自始至终都算得上镇定豁达,只是从前阵子开始,才异常的担心。

    要说这里头没有什么事发生,就实在太奇怪了,偏偏卢大奶奶又不肯说,只是说担心罢了。

    青莺俯身应了是,又把崔应书的信拿出来给她。

    崔应书的信就比卢重华的那封信叫人好受多了,因为没什么悬念,他在信里极清楚的把韩城去湖北的目的说了,还说了韩城去湖北不仅是为了撺掇东平郡王跟着逃亡去晋地,竟还打算奉韩正清的命令联络江田平,趁机杀了崔应书,搅乱湖北局势。

二十九·跳墙

    

正好周唯昭已经从净室出来,见她坐在玻璃窗前低头看信,昏黄的光给她周围都笼上一层光晕,脸上忍不住先带了微笑,上前坐在她旁边,见落款是崔应书,道:“方才你还问我为什么皇祖父忽然变了心意,现在不用我说了。”

    是啊,宋楚宜目光有些复杂,恭王来这么一招,建章帝之前那点子介意肯定早就已经飞到天外了相较于恭王和太子,周唯昭实在是一个再完美忠厚不过的储君了。

    只是虽然料到恭王大胆,却也没想到大胆到这个地步,竟真的是要联合韩正清造反。自然,这原本就已经是预料当中的事了,也没什么好稀奇的,可是镇南王那边,却着实令人担心。宋楚宜许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才冷笑了一声:“西北昨天不是刚送了八百里加急的急报回来,说是边关有些不稳,鞑靼屡屡犯关惹事么看来韩正清这是要走一个拖字诀了。”

    而他拖下去的理由,自然是因为不放心东平郡王。在他的计划里,肯定是东平郡王一脱离湖北到了晋地,就立即帮助恭王举起反旗造反的。

    “第二封圣旨已经发下去了,若是他拒不奉诏,立斩。”周唯昭眉间冷意顿生,向来俊朗的脸上带了一丝讥讽的笑:“就叫他自己选吧。”

    韩正清自然是绝不可能奉诏的,他接了圣旨,转头就烦躁的将圣旨掷在了地上,整个人如同暴怒的狮子,一脚又踹翻了旁边的木桌。

    心腹知道他愤怒的是什么,他愤怒的根本不是圣旨不圣旨,他愤怒的是到现在东平郡王那边还没有消息传过来,若是韩城顺利的话,此时应该已经带着东平郡王回程了这一路上韩正清都安排了妥当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