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用种田打败天灾-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心里计算着鸡汤面条就做一点叫孩子们尝尝鲜便罢,至于他们大人,还是吃点能填饱肚子的,大碴子粥就很不错。


第28章 炸鱼段
  清晨的天光透过金红的树叶洒在地表厚厚的落叶上,等叶家村的村民脚挨脚的从落叶上踩过,落叶便陷入了泥泞的道路之中,等来年,这些落叶将会变成春泥,让山上的树木更加茂盛的成长。
  叶瑜被叶母牵着手,当他脚踩在落叶上时,会发出清脆的咔嚓声,四周高大的松柏树、桦树依旧沉默的伫立着,仿佛更古不变一般。
  十月初的林间已经有寒霜凝结,树枝之间、树叶之间,全都是沿着脉络凝结的霜花,就连人呼吸时,口鼻之间也会冒出白色的雾气。
  凌晨上山,光是走山路就整整走了半个时辰。
  等上了山,两队人马便分开了,前者要去捕猎,后者则是在山上采摘山货。
  除了人上山以外,还有几头驴跟着一起,这几头驴子的背上平衡的放着用麻绳固定的筐,左右各有两个,他们干活的时候,这几头驴便被绑在一边。
  村里人没挤在一起,而是三三两两凑对分开进行采摘,叶家的大人们也只能嘱咐几个孩子两句,然后就专心的做事了。
  山里有不少红松树和板栗树,成熟的松塔和板栗刺球不用特意寻找,只弯腰一看就能在树下发现,每一颗松塔里都藏有接近一百五十颗松子,而一颗刺球也是由好几瓣刺囊组成,每一瓣剥开后都是一颗饱满的栗子。
  其实寻找并不累,最累的其实是弯腰这个动作,村民们时不时就得直起身锤一锤酸痛的腰。
  叶瑜手里牵着绳,绳的那一头是精力旺盛的小米,它左右嗅嗅,不时还抬起一条后腿在树边尿一泡尿,小小一只狗竟也有圈地的习性。
  桃花领着他们往阴暗的树下走,边走边教,“像这样的菌菇都喜欢生长在潮湿的环境里,这个叫黑菜(黑木耳),没有毒可以吃,还有这个,叫榛蘑,别看它看着很不起眼的样子,其实味道特别好,不过现在天气冷了,它不怎么长,在七八月份的时候,树下才是一片连着一片的菌菇。”
  还有些有毒的菌菇也被她一一指出,倒是让叶瑜大开眼界,不止是颜色艳丽的蘑菇可能有毒,那种看似平平无奇,灰褐色伞盖的蘑菇同样毒性不小。
  尤其是一种黄色的菌菇,表面很光滑,伞盖边缘长有条纹,它与黄蘑有几分相像,据桃花所说,他们附近的村里常有人误食导致出事。
  有些人实在是认不出来的,索性就不采摘蘑菇了,其他的野菜味道也很好,何必跟自己生命过不去。
  但桃花却是个辨认菌菇的好手,眼睛一看就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她手脚也伶俐,不一会儿背上的筐子就填满了各式各样的菌菇。
  叶河不耐烦采菌菇,他带着叶敬跟叶老头叶老太一起去捡松塔和板栗刺球了。
  叶瑜没跟他俩一起,反而是仔仔细细听桃花讲关于这座山的故事,一时之间有些入迷,一行人都没注意到时间的流逝。
  直到连他背上的背篓也装满了东西时,桃花才惊觉他们竟然往山里走了好长一段路,在这里已经听不到村民们聊天的声音,四周只有落叶声,安静得甚至有寒意漫上身体。
  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巨大松木,树枝堪称遮天蔽日,连一点阳光都透不进来。
  “摘得差不多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荷花不禁打个寒颤,她胆子本来就小,更别说是在这种环境下了,就连说话都带着颤音。
  杏花紧紧贴在桃花身侧,她倒是不害怕,就是感觉有点冷,因此听见荷花的话也连忙点头,附和道:“快走吧。”
  叶瑜环顾四周,或许是他眼神好,突然看见远处的一棵树上结着果子,他迟疑片刻,那好像是柿子树啊。
  不过现在是过不去了,因为桃花已经带着两个妹妹回头,见叶瑜没动静,她连忙空出一只手牵住他,“累了吧,咱们赶紧回去休息,奶奶他们还带了烤地瓜和烤土豆,晌午正好喝一碗热水暖暖身子。”
  小米哼唧着跟上,它也累的不轻,虽说猎犬体力好,但再好也架不住它还是一只幼犬啊。
  一行人很快就走了出来,刚出来就能感觉到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暖融融的。
  叶瑜原地蹦哒两下,把身上最后一丝寒意去除,然后和姐姐们一起把背篓里的菌菇全都倒进他们家的大筐里。
  几个和叶母一起干活的妇人看得眼热。
  “你们家的孩子可真乖,小小年纪竟然不贪玩,我家明辉这会儿都不知道跟他哥一块跑哪儿玩去了。”
  先开口的是叶童生的媳妇赵氏,按说他们家其实不用进山,毕竟有小孩在私塾进学的家庭逢年过节都会给他们送束脩,其中就有很多山货。
  但赵氏自认为自己就是个农家妇人,在家闲不住,进山还能打发时间,再加上她两个儿子都很调皮,早早就念着进山玩,索性就由她亲自带他们出来吧。
  “可不是,我家那皮猴一进山就跑没影了,哎哟,叫我担心的不得了。”
  又有叶栓的额娘接口。
  叶母直起身缓缓酸痛的腰背,舒口气,笑道:“哪儿啊,你家大哥儿调皮归调皮,但是真聪明,看一遍书就能背下来;还有你家的,小小年纪就单独抓到过一只狍子,任谁看了不说羡慕。”
  反正就互相恭维呗。
  赵氏两人脸上的笑容越发灿烂,人情往来不就是这么点事,说句好听的又不是什么难事。
  边聊天边干活,时间自然是过得很快,不一会儿太阳就升到了天空正中央。
  大部分人都不准备回村,都想着随便吃点干粮再继续干活。
  叶老太把自家的筐子往边上挪挪,然后将一块布铺在地上,叫孩子们过来吃饭。
  “先填填肚子,晚上回去再吃好的。”
  午饭就是烤地瓜和烤土豆,配上一壶水罢了。
  叶瑜拿了一个拳头大小的烤地瓜,因为是早上考好的,所以到现在已经触手温凉,他没剥皮,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晾过的地瓜没有刚烤好那么甜蜜,但是吃起来口感更好,也不会那么腻,边上烤焦的地方尤其美味,有点像是焦糖的味道。
  一旁正坐在地上喝水的吴家小女儿吴来娣闻到香气不由得咽了咽口水,她们上山根本就没带东西吃,再加上早上就喝了一碗稀得跟水似的碴子粥,现在她的肚子已经饿的疼了。
  吴招娣偷偷掰开板栗刺球,小声说:“少吃点填填肚子吧。”
  也只能填肚子了,生板栗吃多了会出事。
  吴来娣看着杏花专心致志的吃着地瓜,心里羡慕极了,她俩虽然年纪相仿,但境遇却是天差地别。
  她怏怏的吃了两个生板栗。
  而那边叶河还有叶敬也不知道是从哪儿跑过来的,两人满头都是汗,叶大嫂怕他们生病,连忙拿出布巾给他们擦汗。
  边擦边把他们狠狠骂了一顿。
  骂得两人耷眉耸肩,不敢还嘴。
  叶瑜等叶大娘骂完了,才凑近跟他娘说:“我上午好像看到一棵柿子树,一会咱们去看看呗,要是能摘下来,冬天的冻柿子就有了。”
  冻柿子冻梨基本上属于他们冬天唯一能吃到的水果,储存再多都不过分。
  虽然按叶瑜的身体情况来说,他吃不了这俩东西,但是放温水里泡泡他多少也能尝到一点味吧。
  叶母想了想,“行,正好松子之类的摘的差不多了。”
  叶河闻言立刻兴奋地点头,三两下把土豆塞嘴里,却噎个半死,只好用力捶打胸口,这场景让叶瑜看得嘴角抽搐,连忙把手里的水囊拧开递给叶河,叶河喝了水之后才算顺过来气。
  当叶瑜再把筐背到背上的时候却轻轻「嘶」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姿势不对,柳条筐磨的他肩膀有点疼,他稍微动了动,把筐带移到另外一个位置,这样就好多了。
  事实证明他果然没看错,那就是几棵柿子树,浅桔黄色和浅桔红色的柿子全都挂在枝头,一串一串的,看得人心里喜悦。
  叶母显然也很高兴,她先是找了个四五米长的树枝砍断,紧接着清除掉上面多余的枝桠,这样一来树枝很快就变成了一根比较直的木棍。
  然后她让几个孩子离树远一点,等他们退出树的范围,就开始用木棍拍打树上的枝桠,随着她的动作,一个又一个泛黄的柿子落在地下,因为地面有许多腐殖土,所以非常柔软,打下来的柿子只有几个被摔坏了。
  这些摔坏的也不打紧,回去之后趁早吃掉就好。
  小米看柿子有点好奇,跑过去舔了舔,叶瑜连忙跑过去抱起它,也不知道狗能不能吃柿子,最后只叫它尝了一点点味道。
  他们一家也不能把所有的柿子都带走,因此在叶母打下来的柿子能装满两个筐的时候,他们就不打了,把剩下的交给村里其他人。
  叶家人往回走的时候正巧遇上吴家四姐妹,叶母颇为心疼她们,这次进山只有她们娘带着四姐妹进来,都是可怜见的。
  而正值壮年的吴大郎不仅没参加捕猎,甚至连家都没出。
  她给四个女孩指路,道:“树上还有挺多柿子的,赶紧去吧。”
  吴招娣连忙道谢,然后牵着妹妹的手就往那儿赶,能多摘点是点,冬天吃食多,她们也能吃得多一点,不说吃饱,至少能填一半肚子吧。
  到最后,那几棵柿子树树枝上全都空空如也,换来的是村民们高兴的笑容。
  今天可以算得上是收获满满,所有人在太阳西斜的时候,都是带着笑意往山下走。
  有些人采摘的东西多,一次拿不下去,这时候那几头驴就有用处了,驴可比人负重大,在筐下边垫上东西,驴就能拖着走,虽然山路不平,好歹也能轻松几分。


第22章 红烧羊腩
  叶母摸了摸叶瑜的脸,没感觉到凉才放下心来,然后把他背篓里的柿子大部分都拿出来放在了自己的背篓里。
  叶瑜想阻止她,“娘我自己背吧。”
  叶母动作轻柔却不失强硬的继续动作,“乖,背篓太重了,等回去就好好休息。”
  “看天气,明天好像要下雪。”叶大嫂呼出一口白气,唇边已经能感觉到冷意。
  “上天同云,雨雪纷纷。”这是一句谚语,意思是如果有满天一色的阴云,那就会迎来降雪。
  叶母看了眼阴沉的天空,云层看着极厚的样子,有种风雨欲来的既视感,“幸好咱们是今天进山,估计明天就进不来了。”
  下了雪之后,一层又一层的雪会将大地完全覆盖,没等前一场雪化,第二场雪又会降下,在地面上形成牢固的雪层,如果没有勤快扫雪,那甚至可能会出现雪高齐门的情况。
  他们这边一般情况就是十月开始下雪,一直下到来年三四月份,雪大的日子里基本都是待在家里,实在不方便出门。
  叶老太点头,“确实是。”
  她心里盘算,差不多是时候积酸菜,制作粘豆包了,还有村里的年猪如今已经也养得膘肥体壮,合该杀了吃杀猪菜,这样一算事情还真不少。
  一行人到山脚下的时候,天空已经彻底黯淡下来,连一颗星星都看不到。
  去山上打猎的一队人比她们回来的早,而且这次打猎成果颇为丰厚,一只进气少出气多的黄羊四肢被树藤束缚着挂在板子上,除了这只大货以外,每个人手里还抓着两三只野鸡野兔,简直称得上是大丰收。
  黄羊头上的角短粗,四肢也很短小,常以群体为单位出没于山林之间,并且一只黄羊的出肉率不低,算是大型猎物。
  待叶家人把收获的东西都放回家,再过来时便有身手利落的村民拿着砍刀三下五除二把黄羊收拾利落了,这次打猎出了力的都可以分到一块羊肉。
  叶瑜家运气不错,叶二分到的是一块肥瘦相间的羊腩肉,就是羊肚子上的肉,用来红烧是极美味的。
  除此之外,还有些羊杂都被瓜分了,唯有羊肚竟没人要,村里人都不爱吃这个,不管怎么做都嚼不动,还带着一股腥味。
  叶瑜看得眼馋,他知道一个关于羊肚的做法很好吃,因此就让他娘把羊肚要来了。
  其实这次进山的打猎的只有六七个人,每个人分到的肉并不少,而那些没进山的都只能羡慕地看着。
  也只是羡慕罢了,毕竟进山有风险同样有利益,他们不想承担风险,那自然也不会获得利益。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清这一点,有人就厚着脸皮讨要,比如吴老太。
  她讨要的对象还经过精心挑选,正是刚成亲的叶诚一家,因为叶诚和他兄弟都参与打猎了,所以他们家分到的羊肉是所有人里最多的。
  新媳妇钱氏脸皮薄,被吴老太攀扯的不知所措,但是手里却是牢牢提住羊肉,没叫她给扯走。
  没一会儿,叶诚他娘听到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