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王-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最后的通牒,限期五日之内答复的,若是没有结果。就会大举攻城。

……

高滔滔接到这所谓的最后通牒,勃然大怒,赵昭这是做什么?威胁人吗?

“我倒是要看看,他攻破汴京之后能怎么样?还真是大言不惭!”赵颢愤愤不平,许久之后才发现自己言辞似乎有漏洞。急忙改口道:“以他们的本事,想要攻破汴京?做梦吧!

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自信。只是唯有如此说,嘴上才能舒服点,心里多少也有安稳的感觉。”

韩琦很无奈,这个时候他已经没办法多说任何一句话了。说什么都没有意义,说什么都是多余的。

事已至此,一切都听高滔滔的,太后与官家说怎么样就怎么办?他只能是一条道走到黑了,哪怕是人生会有污点,但是气节不能变。韩相公想要体面地死去,不想死的太卑微,太窝囊!

对于赵颢的态度,他也完全是睁只眼闭只眼了,说实话他现在倒是有些体谅赵顼了,觉得这位官家有些可悲,有些可怜!

粗重的呼吸之后,赵顼连胜咳嗽,仿佛一口气憋屈在心里,已经吐不出来。

生命即将结束,赵顼知道自己的生命真的走到了尽头,也许过不了今晚。

他强忍疼痛,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母后,要不就退位吧,事已至此,汴京迟早保不住了,到时候……”赵顼现在不是懦弱,也没有意气用事,他只是单纯的害怕。

害怕失去,害怕妻儿会遭遇悲惨的命运。人之将死,富贵荣华,帝王基业还重要吗?其实和多说人一样都有些虚幻。按理说,对一个皇帝而言,他最应该操心的该是江山社稷。但赵顼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江山,也就没什么好操心的。

现在最紧要,最让人放心不小的就是妻儿,尤其是四个年幼的儿子。对于赵昭提出的最后通牒,他内里心实质上是愿意接受的。

赵昭的话是可信的,这是他的直觉,赵顼也不得不佩服,赵昭做事的确是光明磊落。

何况自己要是退位,无论是这份恩德,还是从形式上而言,对大宋,对他总是有好处的。自己的儿子应该能因此保住性命和地位,否则赵昭就要被天下人所责备,厌恶,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但这件事已经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决定了,必须要经过母后高滔滔的同意。

赵顼已经不是在商量,更大程度上,他倒像是在哀求!

“赵昭能真正饶过他们吗?”高滔滔冷冷一笑道:“你放心,我会将你的第九子赵佶送去民间寄养的,即便所有人都出事了,他也会安然无恙长大,为你留下一脉香火的。”

对高滔滔而言,从几十年前开始,这件事就注定没有回头路,不可能再有改变。一条道走到黑,是一个合格阴谋家该有的担当和勇气。

高滔滔起身离开了,只留下一声淡淡的叹息。与此同时,赵顼缓缓地闭上了眼睛,最后一丝神采从天地间飘过,也不知是忧心忡忡,还是欣慰离开?

渐渐的消散,最终黯淡无光!

第六九七章汴京喋血夜

赵顼驾崩了!

姑且用“驾崩”这个帝王专属词汇吧,毕竟此刻,他还是大宋王朝名义上的皇帝。

临死之际,他到底想要做什么人,除了皇太后高滔滔,外人无从得知。

只知道赵顼死的时候,眼睛睁的很大,仿佛是死不瞑目。

这样重大的事情根本瞒不住,当天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汴京城。

赵顼之死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自从他昏迷不醒,骨肉如柴地最后以此出现在朝堂上,所有人都知道他命不久矣。

尽然在意料之中,可当真正发生的时候,还是给人满心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无论如何,他都曾是一代帝王,统御大宋王朝七个年头。百官与臣民或许并不喜欢他,甚至反感,但是对其保持了最起码的尊敬。

如今他死了,首先耸动的是百官。毕竟有一部分人是赵顼提拔起来的,这些年受其恩惠,还是心怀感激的。只要赵顼在,哪怕形势恶劣到了极点,他们仍然坚持着。如果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帮帮他,尽最后一分愚忠。

可惜他死了,对于一大部分观望的人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没了赵顼,汴京朝廷已经没有任何值得人留恋,值得人在乎的人或事了,还有效忠的必要和意义吗?

皇太后,不即将要升格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

众人不约而同摇摇头,最近一段时间。太她让人失望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大宋臣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好印象了。意图谋害仁宗皇帝两位皇子。这个女人蛇蝎心肠,她有什么资格母仪天下?

如果说赵顼的死让臣民们失去了对朝廷最后一丝眷恋和同情,那么秦王的兵锋则是在现实中,为臣民们指明了方向。

一夜之间攻克洛阳,如今大军已经兵临城下,破城只是时间问题。实际上,除了汴京,大宋其他地方的官员已经唯秦王马首是瞻了。比如秦王号召河北路诸将坚守职责。坚决抵御契丹人的进攻。

以宣抚使吴充为首的一众将领纷纷表明立场,表示愿意听从秦王殿下的号召。

号召与号令只差一个字,但其实这就是一个讯号,一个全天下人选择的讯号。

而汴京城里的皇帝和太后就显得有些悲哀了,他的政令根本出不了城,而今连城里的官员也开始充耳不闻了。

官员倒也罢了,如今大宋朝堂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京官反倒是无事可做,除了一部分关键的人物之外,影响力很一般。

但军队可就不同了,三十万大军拱卫着汴京城,他们之中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可就是生死存亡。

高滔滔将城防委派给了郭逵。这是他们目前最为信任的一名将领。至于皇城的防守,则是由清河郡主的丈夫狄咏在负责。

只是毕竟有三十万人之多,他们可以保证上层的将领效忠,但是中层将领和下层士兵呢?接连颓败的局势,赵顼的死亡。已经他们震惊和动摇。

实际上,坚固的城墙和看似严密的防守。在西军面前实际上是摇摇欲坠,什么时候轰然倒塌根本不奇怪。

局势就是如此,十分微妙!

当然了,任何时候,都少不了愚忠之人。

赵宗实与赵顼父子经营数十年,若是没有几个忠心耿耿的部下,那可就真的是笑话了。

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汴京城才能暂时坚守,没有出现重大的乱子。

只是赵顼之死,对他们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

赵宗楚,濮王赵允让第二十个儿子,封南阳郡王。

还别说,赵允让此人儿子不少,总共有二十二个之多。

不过事到如今,赵允让的儿子们已经不是一条心了,更不可能做到其利断金。

其中一部分以赵宗楚为核心,依旧坚持围绕在高滔滔与赵颢身边,他们是坚定的支持者。昔年曾帮助赵宗实做了很多事情,赵昭即位之后是不会饶恕他们的,所以他们选择坚决帮助十三嫂,与秦王赵昭彻底决裂。

原本想着有正经皇帝的名分在手,又有京营禁军在手,完全可以与赵顼一较高下的。

但是结果有些出人意料,让赵宗楚有些措手不及。

赵顼的死活无所谓,他在乎的是汴京城的安危,一旦城破,自己会有好下场吗?赵昭是绝对不可能饶恕自己的。

听说赵昭已经送来了最后通牒,但是被十三嫂给否决了,那么结果只能是鱼死网破了。

网破之时已经不远了,赵宗楚清楚地意识到,城破就在最近几日。尽管他并不希望这样,可事实如此,关系到身家性命的事情,不能自欺欺人。

只是网破了,鱼就一定要死吗?赵宗楚可不想就这么成为炮灰。也许趁着“网破”的混乱,还能趁乱逃走。

为今之计,只要有一丝机会,都不能放过!

唉!赵宗楚有些后悔,也许当初该跟着三哥赵宗晟的。

赵宗晟投靠赵昭,并且爆出了那些惊天消息,是他们完全不曾料到的。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赵宗晟的倒戈,导致了局势急剧恶化。

那个时候,赵宗晟也曾来信,让他投降秦王,主动承认错误,至少可以保全性命。

可是赵宗楚终究没有,他没有那个魄力,也不相信赵昭的诚信。毕竟当年追杀林妃的行动,他是有份参与的。

他轻视了赵昭的胸怀,亲自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而今后悔已经是无用的,只能另想办法了!

入夜之后,南阳郡王府外停了两辆车马,王府的主要家眷正鱼贯而出,登上马车。汴京有百万人,混在平民百姓之中,保全性命,然后趁乱逃走的可能是很大的。为今之计,似乎也只有这样一条生路。

赵宗楚与夫人,并子女上车之后,马车立即启动,经过了州桥,向汴京城门的平民区驶去。马车车轮转动时,发出沉重的吱吱呀呀的声音。不用想,王府的家眷肯定携带了不少金银细软。

马车的速度慢了,走到州桥中间时,似乎彻底停了下来。赵宗楚心头浮现出一丝不好的预感,战战兢兢地伸出头来观察。

他先是看到汴河依旧波光荡漾,随后看到一抹光亮闪过,喉间便多了一道血口子,鲜血喷涌而来,随后从马车上跌落下去,眼神中则依旧是难以置信的惊恐……

南阳郡王赵宗楚死了,一家子连同幼子在内的十一口被斩杀与州桥之上……

……

石勋乃是大宋开国功臣石守信的子孙,虽然不是嫡传长孙,但在过去的几年,他绝对是石家子孙中最尊贵,最得意的一个。

只因为他取了安定普宁郡主为妻,身份地位就大不相同了。

不为别的,因为安定普宁郡主是濮王赵允让嫡出的女儿,是英宗皇帝的亲妹妹。虽说只是郡主,但是地位和荣宠甚至完胜公主。

石勋有这样一个老婆,地位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了。他的排场甚至已经超过了仁宗皇帝亲生公主的两位驸马。在赵家女婿之中,唯有清河郡主的丈夫狄咏能与之相比。

石勋能取得这样一位娇妻,自然有其非凡之处,出身于武将世家,多少还是有些军事才能的。早在十多年前,他就在汴京的城防中军任职。大概是觉得他有用处,又是石守信的后人,门楣倒也不低,赵宗实就将妹妹嫁给他了。

这些年来,石勋日子倒也潇洒,一直呆在城防军中,只是重用倒也谈不上。

直到最近,秦王赵昭大军逼近汴京,他这样绝对亲信可靠的将领都获得提拔!

如今,石勋俨然已经成为汴京城防的第二号人物,仅次于作战经验丰富的郭逵。

若是放在平时,那一定是得意万分。可是近来,实在没有什么可高兴的,秦王大军就在城外,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汴京城有多危险。

说实话,石勋心里还有些动摇,要不要投诚秦王。可一想到自己的出身,以及妻子的身份,他又有些纠结了。

以至于骑马回家的路上,也心不在焉的,也不曾注意到黑夜中飞来的暗箭!

……

御史中丞李定,王安石的学生。

自从乌台诗案之后,他等若是完全得罪了秦王,再无回头之路,因此得到了太后高滔滔的信任。

最近他出任了开封府尹,主管大宋都城的地方官。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高官,如今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汴京城内的治安与秩序。

自从秦王到了汴京城外,各种传言满天飞,汴京城中人心惶惶,各种蠢蠢欲动。李定自然是忙的不可开交,根本没有空闲可言。

强大的压力让他难以喘息,他也在想,这样下去可能是死路一条。但是乌台诗案时,彻底得罪了秦王,世上并无卖后悔药的,只能硬着头皮挺着了。

今晚,李定照常带人出去巡视汴京城,整个夜晚都不曾回来。

次日清晨,他的尸体却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开封府衙的大门前,被一支长矛钉在门柱上……

这个夜晚,汴京喋血之夜,一共有三十七位官员和将领被杀!

包括他们的家眷在内,死者一共有四百二十七人,凶手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一时间,汴京人心惶惶到了极点……

第六九八章特殊的客人

汴京喋血夜!

凶手虽然没有丝毫的蛛丝马迹,但身份不难猜,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秦王的手笔。

赵昭丝毫不虚伪,大方承认了自己这个有些残暴的手段。

一次皇位更迭的兵变,想要不流血很难。

唯一成功的范例,或许就是大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那晚就死了禁军侍卫司韩通一个人,堪称经典。

明面上确实如此,可暗地里有没有再死人呢?有多少?这样做的效果真的好吗?

陈桥兵变之后,大宋先后经历了李筠与李重进两次叛乱的冲击,赵匡胤是在经历杯酒之兵权之后才彻底掌控了局势。

赵昭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效仿太祖皇帝的手段,来什么和平演变。

辽国大军已经南下,河北路的防线已经开始告急。若是汴京的大事不能很快解决,只怕要被辽国人有机可趁了。

这是赵昭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